預習導讀--評價單
設計人:羅宏濤 審核人:劉增杰 使用時間:2012.10
班名: 組 名: 姓 名:
【學習目標】
1、學習掌握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以及常見的文言現象。
2、學習通過日常瑣事的記敘表達對亡人的痛惜和懷念之情的寫法。
3、通過鑒賞文本,讓學生體會作者融于字里行間的至真至切的親情。
【學習重點】 1、掌握文言基礎知識。 2、感受文本真摯的感情。
3、鑒賞韓愈散文的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難點解決】祭文的寫法。
【學習方法】誦讀討論辯論
【學習內容與過程】
一、布置預習(各項均由專人負責):
1、 作者(課前板書要點) 2、 背景(課前板書要點) 3、 文體介紹
4、 熟讀(準備課上范讀) 5、 生字(課前寫在黑板上)
6、 文言知識(文本上做好標記,準備課上交流)
二、誦讀
1、個別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注意讀音(課前由專人板書到黑板上):
聞汝喪及長 不省所怙 兄歿南方 省墳墓 歸取其孥 丞相薨 佐戎徐州
夭其嗣 汝遽去萬乘之公相 殞其生 窆不臨其穴 尚饗
2、多媒體配樂朗誦: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三、文言知識
方法:小組簡單交流后,學術助理(或負責本課的值日小組)主持交流。
(一) 通假字
1、遠具時羞之奠 (羞通“饈”,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 ( 世通“逝”。)
3、斂不憑其棺(斂通“殮”,給死人穿衣入棺。) 4、終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墳墓。)
(二)、古今異義
1、當不復記憶 復 古義:再,又。 今義:重復,往復。
2、明年,丞相薨 明年 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3、吾去汴州 去 古義:離開。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4、幾何不從汝而死也 幾何 古義:過不了多久。 今義:幾何學的簡稱。
5、吾與汝俱少年 少年 古義:青年男子。 今義:年少的孩子。
6、而齒牙動搖 動搖 古義:牙齒松動。 今義:不穩固,不堅定。
7、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 古義:成長立業。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
(三)一詞多義
1、省
①動詞,xíng,知道 不省所怙。 ②動詞,xíng,看望 汝來省吾。
③動詞,shěng,減少 省徭役,減征賦。
2、致
①動詞,表達 乃能銜哀致誠。 ②動詞,使……來 將成家而致汝。
③動詞,達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
④名詞,情趣,興致 樹草栽木,頗有野致。⑤名詞,誠意 乃能銜哀致誠。
⑥ 動詞,招納 致食客三千人(《孟嘗君傳》)。
3、誠
①假設連詞,如果,果真 誠知其如此。
②副詞,實在,確實 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4、就
①動詞,趨,赴 既又與汝就食江南。 ②動詞,就職上任 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③動詞,接近 金就礪則利(《勸學》)。 ④動詞,完成 三窟已就(《馮諼客孟嘗君》)。
5、知
①動詞,預知 而壽者不可知矣。 ②名詞,靈魂 死而有知。
③動詞,知道 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 ④動詞,主持 產將知政。
⑤動詞,了解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⑥動詞,識別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⑦名詞,知覺 手等有痛癢之知。⑧ 名詞,知己,朋友 悲歌辭舊愛,銜淚覓新知。
⑨ 名詞,知識 兩小兒笑曰:“孰為(謂)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⑩通“智”,名詞,智慧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四).詞類活用
1、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 遠,形容詞作狀語,在遠方。
2、莫如西歸 西,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 3、吾書與汝日 書,名詞動用,寫信。
4、東亦客也 東,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在東邊居住。客,名詞用作動詞,客居。
5、而視茫茫 視,動詞用作名詞,視力。 6、恐旦暮死 早晚名詞作狀語。
7、將成家而致汝 致,動詞用作使動詞,使……來。
8、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 業,名詞用作動詞,繼承……的事業。
9、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夭,動詞用作使動詞,使……夭亡。
10、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全,形容詞用作動詞,保全。
11、長吾女與汝女 長,形容詞用作使動詞,使……長,養育。
(五)、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 賓語前置,“是”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正常語序為“惟依兄嫂”。
(2)吾實為之,其又何尤 賓語前置句,應為“尤何”。
(3)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介詞結構后置,應為“于汴州佐董丞相”。
(4)從嫂歸葬河陽 省略句,應為“從嫂歸葬于河陽”。
(5)未可以為信也 省略句,應為“未可以之為信也”。
(6)何為而在吾側也? 賓語前置句,應為“為何”。
(六)重要文言虛詞
1、其:
(1)是------還是
例句: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其然乎?其不然乎?
(2)副詞表示反問 例句: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副詞揣測 例句:自今以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
(4)副詞婉商 例句: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5)表示期望 例句: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2、而:如果 例句: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3、以:在 例句: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
四、重點文句翻譯
(方法:學生交流疑難句子的翻譯后,教師指導留存的疑難。)
五、把握感情
(一)感情
問題1、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線索:情)
問題2、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絕調”之譽,其蘊含了那些情?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回答,盡量用原文句子為例證。
(明確: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無常 宦海沉浮)
(二) 作者介紹,理解情感。
(學生介紹,大家共同補充)
1、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自幼孤苦好學,銳意上進,貞觀八年(792)中進士。元和十二年(817)遷刑部侍郎。因阻諫唐憲宗奉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一生,在政治、文學方面都有所建樹,而主要成就是文學。他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提倡古文,進行長期的激烈斗爭。“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導,終于形成了唐代古文運動,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愈也成了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其文眾體兼長,多所創新,氣勢雄健,語言新穎,說理透徹,邏輯性強,是繼司馬遷之后最優秀的散文家之一。其傳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2、背景介紹,理解情感來源。
韓愈幼年喪父,靠哥嫂撫養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后,韓愈四處飄泊,與十二郎很少見面。正當韓愈官運好轉,有可能與十二郎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他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這篇祭文。
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六:小結與作業。
作業:為辯論做準備。
【反思評價】
不管開心還是憂傷,老師會一直伴你成長!
本節課的
學習情況
優秀 ( )
良好 ( )
努力 ( )
我的收獲與反思:
《祭十二郎文》研討拓展--評價單
設計人:羅宏濤 審核人:劉增杰 使用時間:2012.10
班名: 組 名: 姓 名:
【學習目標】
1、鑒賞韓愈散文邊訴邊泣,于敘事中抒情的藝術手法。
2、體會作者融于字里行間的至真至切的親情。
3、理解虛詞在表達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學習內容及過程】
一、誦讀。 個別讀,散讀。再體會感情,為分析做準備。
二、深入鑒賞:
(一)問題:本文為何如此感人?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發對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結合對死者功業德行的頌揚而展開的。本文一反傳統祭文以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歷敘生平、歌功頌德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記家常瑣事,表現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系,抒寫難以抑止的悲哀,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則破駢為散,采用自由多變的散體。正如林野在《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中所說:“祭文體,本以用韻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徹心,不能為辭,則變調為散體。”使全文有吞聲嗚咽之態,無夸飾艷麗之辭,為后世歐陽修《瀧岡阡表》、歸有光《項脊軒志》、袁枚《祭妹文》等開辟新徑。清代古文家劉大櫆說:“文貴變……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變,字句變,惟昌黎能之。”
2、深沉敘事,傾瀉情感。
侄兒的突然死去使作者想到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涼,父母早逝全賴兄嫂撫養,自己的孤獨全憑有侄兒相依相慰;侄兒死后,其子女幼小無依而自己未老先衰,萬念懼灰。一幕幕一樁樁,回憶過去,面對現實,敘述時不加修飾,不做渲染,訴說瑣事顯得平淡,但字字句句發自骨肉至情,真實而且深沉。在深沉的敘事中融著作者奔流起伏而傾瀉的悲傷之情。開篇是含著眼淚的訴說,進而嗚咽抽泣,進而淚流滿面,安排侄兒身后事時已是號淘痛哭,直到罪己責己已竟是頓足捶胸,呼天搶地了。在情感的傾瀉中,有懷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憤、有自咎、有乞望,或徐或疾,或高或低,直至“言有窮而情不可終”仍是悲哭不已。可以想見,作者一面哭一面寫,一面寫一面哭,一邊敘述一邊抒情,百思縈集,情不能已,真是催人淚下。
3、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作者寫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強調骨肉親情關系。作者和老成,名為叔侄,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顯得家族凋零,振興無望。這在注重門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韓愈的切膚之痛是理所當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體強,卻“強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軟腳病,作者本來不以為意,毫無精神準備,因而對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擊使他極為悲痛。三是表達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作者原以為兩人都還年輕,便不以暫別為念,求食求祿,奔走仕途,因而別多聚少,而今鑄成終身遺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卻墮入乍信乍疑、如夢如幻的迷境,深覺生命飄忽,倍增哀痛。
4、邊訴邊泣,獨特語言。
作者采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其驚疑無定的心理狀態。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這一切又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語詞妙用,增強感染。
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的使用也增強了全文的感染力,多處接連不斷地連用“而”,“邪”,“于”,“也”“矣”字。加重語氣,強化情感,并使形為散體的這篇祭文,含有了韻味,節奏也更加頓挫有力,從而更能打動讀者。
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體會它們在表達感情上的作用。
①三個“邪”表明作者難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實,所以用反詰的語氣,強化作者極度震驚的心情
②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實,所以用推斷來排除現實的可能性,整個一句用的是假設語氣。
③第六七句末尾用“乎”,來表示作者的質疑,不愿接受殘酷的現實。
④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終難以接受事實,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
⑤第九句前兩個“也”連用,表假設,后一個“也”表反問,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這一切是事實。
⑥第十一、十二、十三句連用“矣”來表明自己的不解與迷惑,作者實在無法接受殘酷的事實。
(二)文體介紹及本文與一般祭文的區別。
1、文體
祭文(悼詞)一般先簡介死者逝世情況(職務、時間、地點、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紹死者生平事跡,評價其功德貢獻;最后向死者親屬表示吊唁慰問,號召生者學習死者的品質精神。
2、與一般祭文的區別
本文既不同于傳統祭文,又不同于韓愈本人撰寫的其他大量的哀辭、祭文、銘狀、碑志。那些都是應約而寫,是念給生者聽的。而本文不為發表,是作者面對死者敘往事訴衷腸的肺腑之言,正所謂“未嘗有意為文”卻達到了“文無不至”的境界。《紅樓夢》中“寶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兒誄》就屬于這種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上高中后,我們已學過兩篇祭悼之文,即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的《巴爾扎克葬詞》。這兩篇文章都是從理性的角度對逝者的一生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而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的《祭十二郎文》卻是完全從感性的角度,用邊泣邊訴的方式,抒發了韓愈對侄兒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
三、再讀品位
不同朗誦水平的同學交替讀,感受文章深切誠摯的感情。
四、拓展閱讀,加深情感體會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韓愈
( 一)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東流。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見兮,使我生憂。日復日,夜復夜。三年不見汝,使我鬢發未老而先化。
( 二)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東注。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見兮,使我生苦。采蕨于山,緡魚于淵。我徂京師,不遠其還。
五、探究性學習
辯題:商品經濟時代還要不要親情
1.學生推薦兩個小組進行辯論(在課下準備材料的基礎上)。
正方觀點:親情、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任何時候都不可丟。
反方觀點:商品經濟時代,適者生存,不能因親情阻礙了前進的步伐。
2.雙方稍作準備后辯論開始。
(參考內容)
正方: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尊老愛幼、親情友愛是傳統美德,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不能丟的。試想一個丟掉傳統不顧社會輿論的人,即使有經濟頭腦,他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是寸步難行的。因為丟掉親情,就意味著冷酷無情,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是站不住腳的。因此要想在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樹立自己的形象,就不能丟掉親情。
反方:親情固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商品經濟時代,時間是金錢,效率是生命,商場如戰場。如果一個人一味地顧及親情,就會為親情所累。試想一個企業,如果大部分人員都是親戚朋友,那該是一個什么樣子呢?員工犯錯不能說,違規不能裁,沒有憂患意識,沒有競爭意識,這樣的企業怎能立于不敗之地呢?因此在商戰中,要想有所作為,就不能為親情所累。
六、本課總結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身體力行,在寫作本文時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駢文形式,破駢為散,通過自由抒寫的散文形式,盡情地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開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們應學習韓愈的創新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七、課下練筆
為《諸葛亮吊周瑜》寫一段鑒賞文字
附:
《諸葛亮吊周瑜》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反思評價】
不管開心還是憂傷,老師會一直伴你成長!
本節課的
學習情況
優秀 ( )
良好 ( )
努力 ( )
我的收獲與反思:
濤聲依舊
[《祭十二郎文》導學案 (語文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2.《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