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人:羅宏濤 審核人:劉增杰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 進一步了解詩人陸游生平及其詩作,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2.技能目標 鑒賞這首詩的藝術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 理解詩人陸游的愛國情懷,培養自己的愛國思想。
一、知人論世,了解背景
1.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時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出身于一個愛國家庭,父親陸宰,有堅定的民族立場,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常常談論國難國恥以至痛哭流淚,飯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關系,陸游從小接觸的都是愛國人士,他的老師也都是有骨氣的人。陸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淪陷的時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變,跟隨家人顛沛流離,從小飽受戰亂的苦難,他在國難中誕生、成長直至逝世。紹興二十三年(1153),他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喜論恢復”,受到秦檜的忌恨,復試時竟被除名。直到秦檜死后三年 (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歷任鎮江、夔州通判,并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后被劾去職,歸老山陰故鄉。他“身雜老農間”,為農民送醫送藥,與農民結下濃厚的情誼。嘉定二年 (1210),85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他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陸游主張抗金,觸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擊排斥,多次被罷官?墒,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家庭的教育,使陸游從小就樹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鉆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不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詞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后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毛晉《放翁詞跋》說:“楊用修(慎)云:‘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秦觀),雄慨處似東坡。’予謂超爽處 更似稼軒耳!钡乃纳⑽某删鸵埠芨,被前人推為南宋宗匠。所寫的政論、史記、游記、序、跋等,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傳世。
2.背景: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62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6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二、誦讀品味,穩扎穩打
1.重要字音
塞 ( )塞車 ( )塞責 散 ( )散兵游勇
( )塞外 ( )瓶塞 ( )披頭散發
2.解釋詞義
書憤: 伯仲間:
3.重點領悟
誦讀全詩,分別簡述四聯內容。試析這四聯是怎樣巧妙聯系在一起的。
三、披情入文,探究深化
借用典故抒情是《書憤》這首詩的一個突出特點,試分析詩中使用了哪些典故?各自抒發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四、拓展提升,誦讀分析
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凡在節骨眼處煉得好字,使全句游龍飛動、令人意馳心動的,便是所謂“詩眼”。誦讀全詩,試析本詩的“詩眼”是什么?為什么?
五、開拓視野,學以致用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我的反思與收獲:
濤聲依舊
[《書憤》導學案 (語文版高一必修三)]相關文章:
2.《談中國詩》導學案
6.關于書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