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張慶
教學目標:
1、了解李商隱的生平及創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詩歌中表現的思想情感。
3、品味詩歌藝術特點,欣賞其中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誦讀能力,把握詩歌情感和意境。
教學方法: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詩詞導入
師生共同回憶李商隱詩詞名句,導入新課。
①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的詩,以其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于晚唐詩壇,頗受后人喜愛。早年的詩人也有經世濟國的偉大理想,對李唐王朝的沒落衰微無限傷感。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斗爭的殘酷,使他逐漸淡泊名利,轉而退守到個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現在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的抒情感懷類的詩篇,本課選讀的《錦瑟》,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終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潦倒終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詩,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這首七律為李商隱(享年47歲,可惜才高命薄)離世前不久之作,凝縮著詩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離的命運,失落沮喪的際遇,諱莫如深的情感,夢幻綺麗的愛戀……,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個“隱”字一樣,影影綽綽,朦朦朧朧,依稀仿佛,似有似無,感覺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美學境界吸引著千百年的中國讀者。凡讀過此詩,并稍稍了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于是,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謎”。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聽朗誦錄音,后教師作誦讀指導,請學生朗讀全詩。(感情基調:傷感哀怨)
2、請學生簡要串講詩歌意思,教師稍作點撥。
四、合作探究
詩歌解析
首聯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發的一聲感慨。
頷聯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莊生夢蝶”包含了詩人美好卻又十分虛緲的心靈寄托;
“杜鵑啼血”包含了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愁緒與怨憤。
而“曉、春”又似乎蘊含了詩人對人生之路的光明與生機的一種期盼。
頸聯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滄海、明月、明珠、淚珠”,這一連串憑借聯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個難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帶有哀婉的妙境;
“藍田日暖玉生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遠觀,不能把握,也無法親近。
此聯用陰陽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現了詩人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與悵恨
尾聯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如此哀怨悵恨的情懷哪里是現在回憶才感到的啊,在當時就已經令人惘然無措了。既然此等情懷在當時就如此,那么今朝追憶此情又會惹起怎樣的悵恨,怎樣的哀怨,怎樣的苦痛呢?
--詩人回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悵惘苦痛。
請學生齊讀全詩,體會其中感情。
五、詩歌小結
1、詩歌內容:
(首聯)錦瑟牽情,回首往事
(頷聯)往事如夢,感傷深沉
(頸聯)對月而泣,美夢如煙
(尾聯)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2、 詩的情感:
追憶華年的迷惘與感傷。
3、詩的寫作特點:
大量用典(著眼于從原典中生發詩意的聯想,借以傳遞情緒和感受。 )
4、詩歌藝術特色:
哀怨的基調
凄迷的意境
清麗的語言
六、作業設計
背誦全詩,課后搜集李商隱詩詞及相關資料。
板書:
錦瑟
(首聯)錦瑟牽情,回首往事
(頷聯)往事如夢,感傷深沉 哀怨的基調
(頸聯)對月而泣,美夢如煙 凄迷的意境
(尾聯)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清麗的語言
張慶
[《錦瑟》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相關文章:
2.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課件
10.必修三數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