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了解中國古典戲曲相關知識,重點掌握元雜劇的知識。
2.掌握關漢卿的文學常識知識,了解他的生平和創作。
3.了解劇情,為課文學習做準備。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元雜劇的知識。
難點是了解劇情。
【使用說明】
1.課前預習,充分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閱讀課文,掌握古白話詞語,了解劇情。
2.根據各小組的喜好可分角色朗讀、分段輪讀、自由選讀,形式不一,但要進入“角色”,讀出感情,大約用時20分鐘。
3.用約25分鐘獨立完成【自主學習】案,識記各知識點,了解中國古代戲曲的一些特點,有助于理解劇情。
4.根據元雜劇的特點,利用約15分鐘小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然后用10分鐘進行全班討論、交流、展示、質疑。
5.各用約5分鐘完成【課堂檢測】案和【課堂總結】案,再用約10分鐘理解【補充材料】。
【自主學習】
一、作者與元雜劇介紹:
1.關于作者: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字德輝。其代表作有《倩女離魂》)、白樸(字太素,號蘭谷。其代表作有《墻頭馬上》)、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其代表作有《漢宮秋》)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他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關于元雜劇:
元雜劇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于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特點明顯,體制嚴格,是一種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且有韻文和散文相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少數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和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凈:俗稱“大花臉”,配角有副凈,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注:本學案“拓展閱讀”可查閱“宮調”知識)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有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④題目正名:元雜劇結尾有“題目正名”,用兩句或四句對偶句總結全劇內容,交待劇名。它不是情節的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廣告宣傳,可能在演出結束時由演員在下場前念出和寫于戲報上。一般取末句作為劇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戲劇內容的幾個字作為劇的簡名。如關漢卿《竇娥冤》的題目為“秉鑒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末句為全名,最后三字即簡名。
二、背景介紹
《竇娥冤》,正名叫做《感天動地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之一,寫于他的晚年。的確如“正名”所標,這個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大悲劇。它通過當時人民中間一個最普通的青年婦女的不幸遭遇和冤案,深刻揭露和控訴了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憤怒鞭撻了無心正法,草菅人命的封建統治者的罪惡,熱情歌頌了被壓迫婦女們的斗爭精神和堅強性格。
這個雜劇概括的社會生活是相當豐富的,今天的讀者不難從中看出元代社會的面影:放高利貸的現象;流氓惡霸的橫行;官吏們的貪贓枉法;下層知識分子的窮困潦倒;被壓迫的婦女們得不到生命安全和財產保障;人民的憤怒和怨恨成為時代的情緒,等等。這些在劇作家的筆下得到了相當深廣的藝術再現。其所表現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政治意義,幾乎超過了當時所有的雜劇。
三、基礎積累
1.字詞正音
①縹緗( ) ②當壚( ) ③團 ( )
④繡闥( ) ⑤孛老( ) ⑥髻( )
⑦撚斷( ) ⑧桃杌( ) ⑨湛湛青天( )
⑩古陌荒阡( ) 罪愆( ) ○12杳無音信( )
嗟怨( ) 暑氣暄( )
2.詞語補注
(1)憊賴:
(2)嗟怨:
(3)恓惶:
(4)燕侶鶯儔:
(5)浪蕩乾坤:
(6)鰥寡孤獨:
(7)負屈銜冤:
(8)杳無音信:
(9)舉案齊眉:
(10)古陌荒阡:
四、速讀感知,理清思路:
課文節選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節見課文注釋①介紹。
1.請跳讀課文,看看課文節選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
2.請概括講述本課故事情節,并重點講述第三折情節。
【合作探究】
竇娥曾指天罵地,為什么在臨死前還將平冤昭雪的希望寄托于上天?
【課堂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楔子( ) ②盜跖( ) ③哥哥行( ) ④罪愆(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端的有個誰問、有誰偢( )
②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問( )
③只合把清濁分辨( ) ④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 )
⑤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 )⑥你道是暑氣暄( )
3.《竇娥冤》是我國古典十大悲劇之一,作者是關漢卿,他與 、 、
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創作雜劇六十多種,其中《 》《 》和《 》等都流傳很廣。
4.元雜劇是元代的代表文學樣式,劇本結構一般分為 折,每折包括 、 、 三部分。角色有 、 、 、 等。
【課堂小結】
【補充材料】
1、“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①.“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②.“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為之下霜。
③.“東海孝婦”出自《漢書于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2、十大古典悲劇:
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高則成《琵琶記》馮夢龍《精忠旗》孟稱舜《嬌紅記》李玉《清忠譜》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鋒塔》
李威
[《竇娥冤》 導學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相關文章:
5.《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