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 語文 課型 新授課 年級 八年級
課題 永久的悔 班次
教學
媒體 教學
準備 學生預習生字、課文
教
學
目
標
知識
技能 1、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2、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過程
方法 抓住敘事散文的特點,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并注意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探尋盡孝的意義,懂得盡孝。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使其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教學
重點 1、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2、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教學
難點 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教學內容及問題情境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 一 課 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來朗誦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母子情深的由衷贊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也反映母子情深的散文《永久的悔》。
走進作者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東清平人。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及中亞古代語文。精通12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 著有《天竺新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等。
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題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老師,寫這篇文章時季老師已年近九十,卻還在對一件往事耿耿于懷,可見這件事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怎樣的地位。那么,讓這為九十多歲的老人難忘,始終無法釋懷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樣的事呢?
(一)、 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
迎樣 盈眶 簡陋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模糊 懵懵懂懂 寄人籬下 耕耘 孤苦伶仃 輪廓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呢? 【痛苦、悔恨。 】 2、課文開頭說到“我‘永久的悔’”,結尾又說“這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什么?為什么悔?悔的表現是什么?
【作者悔的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悔的原因是母親受盡了苦難。悔的具體表現是第十段。 】
3、這個“悔”字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悔”字里既包含著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又包含著因無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而產生的悔恨。】
4、為什么說它是作者心中“永久” 的悔?
【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1段用了兩個成語“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們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這兩個成語說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卻能不假思索地說出讓他感觸最深的事,因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無法解開的心結。】
2、請學生默讀課文。剛才大家都閱讀了課文,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了解。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繞什么展開的?具體寫了一些什么?
【全文是圍繞吃的東西展開的。具體寫了“白的”,“黃的”和“紅的”“白的”指麥子面,“黃的”指小米面和棒子面,“紅的”指高粱餅。】
3、作者為什么要以吃的為線索呢?這一點作者在文中作了說明,請大家找出來。
【“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除了。黃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
4、學生討論,因為孩子最容易關心吃的東西,所以作者對小時候的記憶總與吃的聯系在一起,這一點可以理解。為什么母親吃不到好東西這件事也會讓他想起母親呢?
【母親之所以只吃紅的是因為她把白的和黃的讓給了我,這讓我感動至深。母親艱辛一生,作者兒時無法體會,成人時又無法報答,內心悲涼】
5、我們大大致了解了課文內容,說說你對“永久的悔”這篇文章的看法和體會。
【1、文章語言樸素自然,在平實中飽含深情,在字里行間表達出對母親的思念,由此突出主題:及早盡孝。 2、全文以“永久的悔”為主線展開。開篇點明“永久的悔”,引出對往事的追憶--“悔”的由來,結尾扣題,進一步突出“永久的悔”。條理清晰,主題突出感人至深。】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熟悉了課文內容,明確了文章線索,對第l、2自然段進行了分析,知曉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親對“我”的關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
五、課后作業
1、默寫本課的生字詞
2、熟讀課文,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板書
設計
永久的悔
季羨林
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線索:“白的”,“黃的”,“紅的”-----懷戀母親
教學
反思
后記
齊琦
[《永久的悔》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3.八年級下冊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