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呼喚與崇高人性的對話。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營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化死板重復的課堂為趣味橫生,彰顯人性的舞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主動求索,幫助他們找尋自己的精神家園,讓語文課堂春暖花開。
關鍵詞:語文課堂 人文教育 營造氛圍 創設情境
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這里沐浴著陽光,這里蘊含著泥土的芬芳,這里孕育著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向了單調乏味,走向了枯燥無趣,許多學生對語文課缺乏興趣,以至于一上課就沒精打采,懨懨欲睡。審視我們的行為,不難發現,我們的語文課堂重思想教育而忽視生活情趣;重知識積累而輕視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達熱情。一句話,語文教學缺乏人情味,沒有把“人”放在教學的核心上。因此,我認為一堂優秀的語文課應當注重營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使他們感受到課堂中煥發的生命活力。下面談談我在具體教學中的實踐方法。
一、營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才能對學習產生一種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也才能創造性地發揮學生的潛能。”營造一種愉悅和諧和課堂氛圍,需要師生的共同感動,需要平等而充滿活力的情感交流,需要一種師生與文本跨越時空而融會在一起的美妙關系。教師的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話語,都能深深地打動學生,感觸學生,瞬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中,主體與客體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之間形成默契,達到自然融洽,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心靈的震顫。
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于學生,杜絕 “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充滿愛的空間里學習,才能激活課堂氣氛,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他們的情感思維才能得到釋放,才能更好地展開自己的雙翅,到知識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如在《羚羊木雕》一課,好多學生在感情方面都傾向于文中的“我”,但也有個別學生說“我”不對。我沒有放過這個極好的機會,而是讓學生進行辯論,還給他們民主的權利。經過學生的爭論,學生理解了,在這場家庭沖突中,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我”也有不對的地方。
二、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創設具體、生動的課堂學習情境,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通過教師帶動學生,在生動鮮明的場景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利用圖片,創設形象直觀情境
優美的圖畫,能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利用圖畫的展示,創設出教材所描繪的情境,再現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客觀事物,使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感受與理解,提高認識能力。這樣,便提供了學生身臨其境的實踐機會,彌補了學生生活實際經驗的缺陷。例如教學《黃河頌》,要求學生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對黃河的贊頌,這對于沒有身臨其境到過黃河邊、對抗日戰爭歷史還不甚了解的學生來說是困難的。這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黃河實景,介紹歷史背景,創設情境,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沒有見到真的黃河,但是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學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黃河的魅力,提高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利用音樂,創設輕松愉悅情境
有專家研究得出結論:當把花放在音樂氛圍中培植,會開得比沒音樂時燦爛與艷麗,花期也更能得以延長。我們“園丁”也應把音樂大膽引進課堂,讓學生的“心花”持久怒放。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就應精心挑選不同類型的音樂,不僅可以讓音樂變成整堂課的背景,也可以成為教學中的必要環節。
要讓學生真正的融入作品的世界里,首先要讓學生擁有一份貼近作者思想情感的情懷,才有興趣繼續以下的學習。除了老師根據需要進行背景作者簡介外,還可以選取一段貼近作者情懷的音樂。如我教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感受自然》時,選了一段大自然的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里面有蟲的低吟,鳥的輕鳴,溪水的吟唱,嘩啦啦的雨聲,轟隆隆的雷聲……學生在音樂聲中情緒愉悅,心靈在草木花香和鳥語流水營造的氛圍中得以安寧、舒緩。靈魂融入大自然,感受陽光的溫暖,聆聽風的呼吸、雨的歌唱。此情此景,我也深深地迷醉了,似乎整個身心都融進了大自然,和學生們一起成為了大自然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株樹……
贊可夫說:“學生積極的情感、歡快的情緒,能使他們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想。”我在講授泰戈爾的《金色花》時,選取《初雪》作為配樂,樂曲的清新、歡快與課文非常吻合,音樂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回報母愛的圣潔而美好的心靈,從而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三)利用表演,創設趣味互動情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可以利用表演,創設學生之間互動的情境教學,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將課文內容表演出來。當教材中的角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大家眼前時,學生們成了熱情的演員或觀眾,一下子全部進入了教材描寫的情境中。這種生動的形式使學生既可以聽到又可看到,富有戲劇情味。同時學生為了演好角色,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學生可以將課文背下來,在這種熟悉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如學習《金色花》、《陳太丘與友期》等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自編自演。這種方法更適合童話故事式的課文,例如教《皇帝的新裝》這篇安徒生童話時,學生通過表演動作和表演課本劇的朗讀形式滿足了他們活潑的天性,同時在學生課本劇的情境影響下,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四)利用游戲,創設生動活潑情境
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不應拘泥于刻板的教學常規課程所運用的方法,還應從語文學習心理角度,引進課堂教學游戲,創設輕松的教學游戲情境,使學生主動、大膽、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在創造中思考,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整堂課變的活潑起來,這會極大的激活學生的參與性。
教《探索月球奧秘》時,我精心設計了一個游戲。設計游戲的緣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到學生學習語文這一科目時的不好苗頭,如沒有日積月累知識點的意志力,沒有大膽回答問題的勇氣,沒有即時回應教師的敏捷。我借鑒了現在正在熱播的臺灣綜藝節目《猜猜猜》中的“搶凳子”、“堅持不眨眼”、“九九乘法表”等游戲,玩游戲輸的人必須要唱歌或回答問題,問題緊扣月亮相關知識,比如在規定時間內念出有“月”字的詩句(活動前劃定知識點范圍,鼓勵全班學生積極記憶準備)。整堂課下來,學生既鍛煉了膽量,提高了反應速度,又記住了大量的知識。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說”的熱情,連平時不愛吭聲的學生都主動搶著回答,真讓我喜出望外!類似這樣的游戲課堂我后來又嘗試了幾次,就明顯感覺到整個班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連上課時叫“老師好”都洪亮了許多。學生的笑顏是那么的燦爛,那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學生這愉快的上課情緒繼續下去。
(五)利用朗讀,創設具體想象情境
美學家王朝聞說:“朗讀者的高明之處,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悅耳的音和調,主要在于他進入了文學作品所規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體驗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調、顏面表情。”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忽視用“情”去朗讀。朗讀不是簡單的把文字轉換成聲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這種“情”來自于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所以我們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想象的境地,觸景生情,具體感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從而形成入神的音調、顏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語感。如教學《次北固山下》這首古詩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我先讓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并要求邊聽邊在頭腦中想象詩中所表現的情景,聲情并茂地朗讀,一下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后我又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詩人當時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并配以哀怨凝煉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古詩描繪的特定情境中,讓學生似乎看到了一位多愁善感的詩人站在船頭,看著春潮涌漲的江面的情景。這樣很容易使學生體驗到詩人當時的思鄉之情。最后我又一次播放配樂朗讀,讓學生跟著錄音練讀,在范讀的“導航”下,學生個個讀得興趣盎然,聲情并茂。
總之,教育是門藝術,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恒的標準,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在總結中追求更大的創新,就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活力,把它變成學生樂學、好學的場所,讓語文課堂春暖花開,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王華麗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曉茹 情境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科學.2008
[3]李國材 初中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M].廣東出版社,2008。
陳曉君
[讓語文課堂春暖花開--談語文課堂之人文教育]相關文章:
6.語文課堂教學隨筆范本
10.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