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新課程改革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主流。我校在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作為普通的語文教師,也積極參與到其中。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步認識到,要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遵循新課程改革的思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作出適當的調整。為此,我力求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關鍵字:新課改 學生 主體 自主學習
2007年以來,我市進入新一輪高中新課改實驗,我們長安六中成為新課改的樣本校,在推動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研究、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也從中獲益匪淺。下面我談一下自己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感悟和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此,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基于這樣的認識,在教《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時,我精心設計了一些方法,并努力落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選自《戰國策 齊策》。本文敘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齊相鄒忌的妻、妾、客出于不同的動機,一致夸大鄒忌的美貌。但鄒忌卻有自知之明,他冷靜的思考,看清了事情的真相,從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于是就拿這件事作比喻,勸諫齊王不要在贊美聲中自我陶醉,要廣開言路,虛心接受批評和建議。齊王接受了建議,積極主動地改正錯誤,收到了富國強兵的政治效果。
將我的做法和說明陳述如下:
一、預習課文,初步感知。含兩個方面:
1、閱讀課文,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利用工具書,排除文中字詞障礙。
2、結合課后練習,整體感知課文,初步疏通文意。
[說明]課前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有效預習可以掌握字的音、形、義,了解文章大意,把握課文內容,還可以發現疑難,然后獨立思考,主動地分析問題,從而有目的的聽課,增強聽課效果。如有位同學在預習時注意到“吾孰與城北徐公美”和“吾妻之美我者”兩句中的“美”意義和用法似乎不大相同,但他又不能確定,于是他在課本上做了記號。當我講到這兩個詞語時,他很快就理解了。前句的“美”是形容詞,“美麗”;而后句的“美”則是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麗”。以前我對學生的預習不很重視,認為那最多是走走形式,學生真正要讀懂文章,掌握寫法,還是要靠老師系統的、細致的講解與分析。現在我認識到了,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聽講效果更佳,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理解水平。
二、反復誦讀。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形式的閱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有三種形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3、三讀課文,把握主旨。
[說明]學生了解了《戰國策》的有關知識和課文的標題以后,我放了一次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記準字音;緊接著由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然后逐段學習,我先做誦讀指導,之后學生齊讀(也可指名朗讀)。例如課文第一自然段,我指導學生: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妻、妾、客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妻子是由衷的愛戀,妾是畏懼拘謹,客人是阿諛奉承,都要讀出來。學生在齊讀時就有意識的對三者做了區分,基本讀出了不同語氣,在此基礎上,學生進一步感受,思考,就意識到妻、妾、客是對鄒忌說假話。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逐漸了解句子的意思了,逐漸感受到文中人物的特征了,再進一步思考,認識到文章的主旨了。這是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所達到的目標。為什么能夠這樣?因為作為學習者,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情感投入,這個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學生容易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反之,不信任學生,自己去盡情的朗誦,場面的感覺會很不錯的,但這樣最大的缺憾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大大減少了,這與新課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兩相比較,我更覺得把學習交給學生是一種非常明智的做法。
三、 感悟理解。分以下四步:
1、問。從不同角度多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
2、答。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
3、評價和指導。評價學生的回答,適時鼓勵他們,作好回答問題的方法的指導。
4、學生重新思考,作出準確完整的回答。
[說明]每讀完一段,我都要精心設計幾道問題,要求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如讀完第一段,我問到:妻、妾、客都夸鄒忌美于徐公,那么妻、妾、客為何要違背事實盲目地夸獎鄒忌呢?學生經過思考回答出“因為妻子偏愛鄒忌,妾畏懼鄒忌,客有求于鄒忌。我趕緊趁熱打鐵:回答的非常正確,這也正是引起鄒忌思考的原因。那么通過思考,鄒忌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學生興奮地回答: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見、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獻媚討好的假話。通過師生的問答,學生積極思考,理解能力得到了加強。想讓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就要有吸引力,如果有的問題個人思考以后不能準確而完整的回答,就需要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去討論,這種時候,我會參與到某個小組的討論中去。許多問題在小組討論中都可以得到解決,個別不能解決的,我就放到全班的范圍內去討論。學生討論的熱情是高漲的,討論產生的結果也記得非常準確。以前遇到問題時,我往往把答案告訴學生,要求學生把它們背下來,但這種死記硬背的負面影響真是太大了:學生并沒有記那些他們不十分感興趣的東西,所以講了以后的結果往往是學生仍然不會,而且這影響了學生的情緒,他們認為自己在學習中受到了某種制約,逆反心理使他們朝著厭學的方向滑過去,這種做法還會使學生不思考,因為有老師給他們現成的答案。現在想起來,過去講的天花亂墜的那些課算得上是好課嗎?那僅僅是教師的成功,那不是教學的成功,因為它拋開了學習的主體。
四、整理歸納、夯實基礎。分兩步完成:
1.檢查課后一詞多義題的完成情況。
2.指導學生在準確完成該題后,按類別識記某詞的意義。
[說明]如“朝”。學生經過思考,回答出他在“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中解為“朝拜”。在“于是入朝見威王”中解為“朝廷”,在“朝濟而夕設版焉”中解為“早晨”。我則進一步詢問三句中“朝”的用法,于是學生再做思考,終于回答出當“朝拜”講,為動詞,當“朝廷”講為名詞,當“早晨”講,為名詞用作狀語,于是,我總結:在此“朝”的用法有三類。即動詞、名詞、名詞作狀語,并要求學生在以后碰見關于“朝”的例子時都能做好歸類。掌握了詞語,就夯實了基礎,文言文學起來就簡單多了。這些練習由學生自主完成,我只不過是引導他們整理罷了,這樣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自己,同時給予學生更大的活動空間,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反思一下,從頭到尾都講,這樣上課不累嗎?
五、學生質疑、教師解難。也分兩步完成:
1.學生質疑。
2.教師解難。
[說明]通過反復閱讀,學生自然會生疑,簡單的自己通過思考就解決了,稍難一點的就會求助于老師。《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學完后,學生問我一個問題:“我孰于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意思是否一致?學生能發現問題,我很高興,先表揚了他能主動學習,善于質疑,然后明確問題: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的固定句式。“于……孰”是由“孰與”演變而來,意思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前句可譯為:我與徐公相比,誰漂亮呢?后句可譯為:我與徐公誰漂亮呢?因此,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學生能夠質疑,且能提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疑問,應該是自主學習的一種高級表現形式,說明他已經步入了自主學習的殿堂,對此,我給予高度肯定,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前,學生也問過我一些問題,但在那些時候,我沒有考慮如何回答學生的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學生不好好按照我的要求去學習,所以我告訴他,你先把老師留下的問題回答好了再說,現在想想,那時的回答,應該是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的錯誤永遠不會出現在我這里了。
我在教授《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努力地把自主學習的理念滲入到整個過程中,甚至是某些細節中,收到了較好的成效。而這一課只是我教學活動的一個例子。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策略,也僅是新課改中一個極其微小的部分。但正是這樣的教學實踐,讓我認識到了新課改的正確性、重要性與及時性。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沿著新課改的路子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馮衛紅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中自主學習的落實 論文]相關文章:
5.班組安全自主管理論文
10.美術論文:淺析美術在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