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習自由體詩,了解詩的格調,理解藝術形象,欣賞詩中語言。
2.反復誦讀,找出詩中名句,旨在品味并積累。
3.通過欣賞詩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情感。
教學要求 學習本單元要注意誦讀和體味,抓住詩中飽含詩人情感的具體形象,深入領會詩歌的情感內涵與思想意蘊。
知識要點 1.文學常識
2.注意詩人借以表達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思考并理解詩人選擇這些形象的深意。
3.品味并積累詩中的名句,仔細揣摩其中的滋味。
4.欣賞凝練的詩歌語言
教材地位 這個單元的中國新詩和外國詩仍按主題編排,主題叫“土地情思”,其內涵是愛國思鄉。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維度來看,是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這對九年級文學欣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合性學習
圍繞“腳踏一方土”的主題,探究土地本義,挖掘土地背后的文化含義,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深入領會詩的藝術對人生的深刻觀照和表達技巧,加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策略 1.自主閱讀,請教老師,上網查閱資料;2.走近作家作品;3.比較討論,找出這幾首詩中名句,反復品味并積累;4.反復誦讀,運用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理解詩歌所創造的藝術形象 ;5.成果交流展示。
《我愛這土地》知識結構圖
字詞 嘶啞、洶涌、激怒
文學常識 艾青,原名蔣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詩歌情感 對多災多難祖國的哀痛,愿為祖國奉獻一切的決心。
象征手法 土地:多災多難的祖國;
暴風雨:日寇的欺凌;
洶涌的風: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
溫柔的黎明: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
鳥的形象 動態描寫,近景刻畫,它是一只飽經磨難,拼盡全力用生命歌唱的形象。
詩歌語言的內涵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鄉愁》知識結構圖
字詞 矮矮、窄窄
文學常識 余光中:臺灣詩人,詩歌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的精神,抒情細膩,描寫細微深刻,被譽為“臺灣詩壇祭酒”。
詩歌意象: 郵票--思兒的母親 船票--思夫的新娘
墳墓--已故的母親 海峽--祖國大陸
詩歌情感 思念親人,盼望海峽兩岸早日和平統一
詩歌語言: 疊音詞: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
數量詞:一枚、一張、一方、一灣
詩歌結構 每節四行,節節對應;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
1.詩兩首
第一課時(我愛這土地)
主備人 明保華 審核人 審核時間
課型 班級 姓名
流程 導學內容 助教策略
(學習隨筆)
目標導學 知識目標:學習誦讀現代詩的技巧;
能力目標:理解體會詩歌中“鳥”“暴風雨”“土地”等意象;
情感目標: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學習重點:誦讀,理解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自主學習 l. 艾青(1910~1996),原名 ,浙江金華人。1932年回國,在獄中寫成詩作 ,奠定了在詩壇的地位。作品有 等。主要詩作還有抒情長詩 等。
2、 學生自由誦讀,思考: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自主學習的方法
用時5分鐘
合作探究
明確詩中的意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1)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請同學們用“這是一只 的鳥”句式說話。
(2)詩人對“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的描寫,蘊涵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合作的技巧
組內展示、班內展示內容安排
合作探究
(3)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 詩中的哪兩句詩直接抒發了“我”對這土地的熱愛之情?怎樣理解最后兩句詩之間的因果關系?
學法提示、教法運用等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達標檢測
假如詩人還健在,面對繁榮昌盛的祖國,還用《我愛這土地》抒情,他會怎樣寫?(仿寫)
明保華
[《我愛這土地》《鄉愁》導學案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我愛這土地》教案
2.《談中國詩》導學案
9.《我愛這土地》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