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預習:
查閱工具書給生字注音,了解作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確文章的線索,整體把握內容;結合相關資料,幫助理解內容。
相關課程標準:
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整體把握內容,了解紅軍雨夜強渡烏江的經過。學習、發揚革命先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評價任務:
1、理解本文中雨對事件發展的影響;
2、在活動參與中分析紅軍出奇制勝的原因;
3、在語言品味中體會本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基礎知識
1、生字詞
湍急 旋渦 扼 驚濤駭浪 麻痹 蜷伏
隘口 拂曉 迂回
2、解釋生詞:
扼守:
出奇制勝:
斗志昂揚:
羊腸小道:
3、作者介紹:
肖華(1916~1985),出身于貧苦工人家庭,少年時就投身革命,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不同時期,都為黨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發表了許多重要文章,創作了《長征組歌》。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二、檢查預習
1、讀文后解說一下文章題目
明確:文章題目精確地顯示出事件發生的時間及事件本身:紅軍與風雨交加的夜晚突襲敵軍,出奇制勝,體現了革命戰士超凡的智慧和勇氣,表現了他們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了解背景資料
明確:文章選自《星火燎原》。文章反映的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由于“左傾”給黨和紅軍造成嚴重后果,紅軍被迫長征,渡湘江后損兵過半,后采納毛澤東的建議,強度烏江,占領遵義,中國革命開辟了新田地。本文反映的就是強渡烏江的事實。
三、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學生討論:渡江任務緊急,但戰士們遇到了什么困難?
明確:
3、原來計劃的突然襲擊已不可能實現,只能變突襲為強攻,但又遇到了什么困難?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
四、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自主、合作,探究下列問題:
1、就課文內容來說,“夜襲”應該是文章的重點,但文章開頭五個段落沒寫“夜襲”,這樣是否沖淡了主題或者脫離了主題?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就課文內容來說,前五個段落是“夜襲”的前奏和鋪墊;就表現主題來講,“夜襲”反映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前五個段落極言作戰條件對紅軍很不利,而戰士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的情況下尚能突發奇兵,克敵制勝,這同樣體現了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課文開始寫天氣陰云密布和環境的險要,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課文一開始寫環境:“烏江岸上驚人的沉靜。天口中陰云密布。”這樣寫戰斗的前奏,為后來的戰斗做鋪墊。
五、問題探究
探究文章的寫法,歸納:
1、本文以時間為線索,時間貫穿全文,思路清晰條理,銜接緊湊,利于讀者快速把握文章內容。
2、環境描寫或渲染氣憤、提示情節、或推動情節發展,從而烘托出紅軍戰士崇高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3、把英勇、無畏、機智的紅軍戰士與愚蠢、不堪一擊的敵人進行對比;把歷經挫折、毫不氣擰、靈活變化作戰方法、出奇制勝的紅軍戰士與一經打擊幾潰不成軍的敵人進行對比,謳歌了紅軍戰士高貴的品質。
作業設計
1、掌握“湍急”、“麻痹”等生字詞;
2、了解紅軍雨夜強渡烏江的經過;
教學反思
教學重點和難點的順利實施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根據三維目標,教學重點確定為了解紅軍雨夜強渡烏江的經過及出奇制勝的原因,這是分析文章主題的切入點。教學難點確定為分析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攻克“環境描寫的作用”這一教學難點又是寫作手法分析的突破口。
上課時,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把搜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權利還給學生。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王兵
[《雨夜奇襲》教案 (北師大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北師大跳繩教案
3. 散文:雨夜中秋
4.雨夜聽雨心情隨筆
10.寫雨夜相思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