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為一體的,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人教版義務教科書(七上)第六單元都是想象豐富的作品,如《皇帝的新裝》、《女媧造人》等童話或神話。單元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求教師能激活學生想象力,調動學生創新思維,正好符合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實際,我特地安排了一堂思維訓練的活動課。題目的靈感源自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對一則高考作文材料的贊許。當時我正在網上看一些與語文有關的文章,無意間看到了它。當時我感到很納悶:一篇高考作文何以吸引了鼎鼎有名的王教授呢?原來是一則關于貓不吃老鼠的漫畫作文。這則材料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何不拿來訓練一下學生的思維呢?
當我把題目《貓不吃老鼠以后》板書在黑板上時,“撲哧”一下,幾個“大膽”的學生不禁笑了出來。原來這個有趣的話題引發了他們強烈的興致,然而僅僅過了一會兒,教室里一下子又平靜下來了,因為他們立馬察覺老師寫它不是沒有道理,開始細心思考起來。我站立講臺,目睹一切,暗自高興,這不正好是我需要的效果嗎?
我順著思路,趁勢抖出一個一個“小”問題。如貓不吃老鼠以后,會出現什么情形,要求學生描述出來;貓為什么不吃老鼠了,讓學生探尋緣由;由貓聯想到人,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類似于貓不吃老鼠的現象,給學生無盡想象空間。問題一出,沒想到平日里一向沉寂的課堂瞬間活躍起來,從孩子們迥然不同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中,我深知學生有話要說,這一節課絕不會冷場了。
孩子們投入的思考,踴躍的舉手,爭先恐后的發言,使我回到了昔日教學的情景,這是久違的場面,激情的場景,鮮活的課堂。
孩子們從生物學角度,分別談到鼠增多給人們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或災難。對于貓不吃鼠的原因,他們不僅想到貓養尊處優的后天環境、本領退化等,而且還涉及科學快速發展帶來的負效應--貓不再愿意吃那些受到污染有毒的老鼠。總之,既有胖貓說,也有懶貓說,還有有想法的貓論呢。大家思維活躍,心情舒暢,不亦樂乎。關于貓人的聯想,可能是生活圈子不同,起初的談話確有些差強人意,不過經過我事例引導,“僵局”也馬上煙消云散了。為了打開話匣子,我說警察和小偷就類似于貓和老鼠的關系,假如警察都不抓小偷,不跟貓不吃老鼠一回事?一語驚醒夢中人,學生思維之閘被打開了,思維火花猶如決堤的潮水,不斷涌來。各行業乃至各部門都有人談及,包括學生自身,不履行職責無異于貓不去吃老鼠。這樣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提高思維能力,還得到了思想上的啟迪。
語文教育應該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老師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師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我認為一節高效的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停留在知識的傳授層面上,而是重能力的培養,意志情感的熏陶,這就需要廣大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和敢于創新的勇氣。
以上拙見,只不過是教學過程中膚淺認識,不揣淺陋,與同仁共勉。
余振華
[一個話題鮮活整個課堂]相關文章:
1.鮮活的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