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國演義》(以下簡稱《新三國》)播出已經一年多了,觀眾對它的反應頗不相同:贊譽不少,批評指責更多,真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也是個《三國.》愛好者,學生時代多次拜讀原著,每次都有新感受。后來看了80年代編排的《三國演義》(以下簡稱《舊三國》),覺得場面宏大,精彩紛呈;最近又將《新三國》啃了兩遍,感觸頗深,別有一番滋味。我個人認為,《新三國》的成績是主要的,但同時也存在各方面的不足。
電視劇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品,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為了增加藝術效果,可以對情節進行藝術加工,經過夸張、虛構,使故事情節更加生動形象 ,人物性格更加豐滿典型。但藝術虛構不能歪曲史實,不能有損藝術真實,既正史沒有記載的可以大膽虛構,而正史有記載的不能隨便篡改。否則就有不負責任,混淆視聽之嫌。
《新三國》主要取材于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其主要史實出自《后漢書》《三國志》《獻帝春秋》等史書,也包含了大量虛構成分,如《三國外傳》、唐宋傳奇|、野史軼事等。.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它熔文學、歷史、音樂、美術、服飾、考古、攝影等學科于一爐。要同時處理好主題的確立、劇情的編寫、場景的選擇、演員的酌用、服飾的配備等一系列問題。《新三國》在這些方面均做出了努力,閃現出不少亮點,但也存在不少瑕疵。
一、編排體制的突破
《舊三國》完全按照《三國演義》原著編排,按小說的情節結構把全劇分成三大部分:群雄逐鹿,三國鼎立和三國歸晉。各部分又分若干集,每集有小標題。各個故事之間有解說詞。亦步亦趨,平鋪直述,可以說是故事情節的鏡頭化。《新三國》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這一編排體制,全劇分95集,沒有標題,故事的銜接大多采用直接轉換鏡頭,必要時通過人物臺詞簡單交代,這就使得故事情節前后銜接緊密,渾然一體。對原著中略述而正史中的重大事件,如曹操追襲董卓、李傕郭汜長安之亂、曹操討伐袁術、陳琳為袁紹草擬“討賳檄文”、曹丕曹植為爭儲明爭暗斗等情節,大手筆渲染,符合歷史事實,看了令人耳目一新。
二、矯正原著觀點,為主要人物“翻案”
《新三國》部分情節站在歷史的角度,對幾個人物形象進行匡正,還其本來面目,更為可信。如增加了曹操銅雀臺大宴時的“傾訴",刪去了曹操為報父仇縱兵燒殺搶掠徐州百姓一事,這些設置,為曹操"翻了案",完全符合歷史事實,有積極意義。再如新劇中的魯肅,一改原著老實木訥形象,變得識大體、顧大局,他斷言"三十年內,孫劉聯手,不然被北軍并矣",又斷言不久孫劉為了荊州必有一場大戰,這些處置再現了歷史上有遠見卓識的魯肅本人。所有這些,都不失為《新三國》的又一大亮點。
三、戰爭場面宏大,武打設計精彩
《新三國》采用先進技術,攻城守御的兵械戰具種類繁多,令人耳目一新;場地選擇較恰當;對大戰役征集了大量人手,再現了大兵團作戰的壯觀與慘烈,使人如臨其境。如三英戰呂布,曹操討伐袁術,趙云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趙云大戰長坂坡,魏蜀漢中爭奪戰,蜀吳彝陵之戰,火燒上方谷等情節,場面宏大,動人心魄,體現了三國時戰爭的頻繁與慘烈。
四、以現代白話作臺詞,通俗易懂
《舊三國》臺詞與原著基本相同,屬于古代白話,部分臺詞接近文言文。《新三國》大多用現代白話文,通俗易懂,大大加強了這部史詩電視劇的普及。
五、善于通過語言刻畫心理,人物形象更趨“圓型”
如對周瑜語言的交代,既體現了其英雄的一面,又體現了其嫉賢妒能的一面,雙重性格明顯,形象更趨"圓型”,符合生活的真實和歷史的真實。
《 新三國》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其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部分演員選非其人。筆者認為,這是《新三國》最大的不足。縱觀全劇,如曹操、袁紹、荀彧、曹仁、孫權、魯肅、呂蒙、陸遜、司馬昭、劉禪等角色比較成功,劉備、諸葛亮、趙云、周瑜、張遼、許褚、周泰等人成敗參半,最沒有神氣的當屬呂布、張飛、關羽、龐統,還有貂蟬、孫尚香、二喬等角色。如原著中的呂布為一介武夫,高大魁梧,英俊,年齡三四十歲,而飾演者何潤東怎么也算不上高大魁梧,似乎適合于演現代情感劇;原著張飛雖魯莽,但粗中有細,善用奇計,而新版的他滿嘴胡言,不明事理,不只是莽,更有幾分渾;龐統的扮演者慣飾地痞無賴,形容古怪,選之明顯不當;關羽角色飾演者除了傲慢太剛外,形神俱失。至于貂蟬、孫尚香等角色飾演者太老,不及舊版。也許導演讓明星集體亮相,增加明星效應,這實在有點削足適履。
其次,有些情節既不符合史實,又與原著相左,或不合情理,有混淆視聽之嫌。第6集中有孫堅討伐董卓時孫權來洛陽一節,當時孫權只有十歲,又逢戰亂,不可能從征;第7集孫堅被劉表伏兵射殺于三津渡,原著死于峴山;第10集中王允等大臣親自勸董卓篡漢自立,事實上,董卓當時在郿塢,王允等人遠在長安,相距幾百里,不可能親自勸董卓;第16集曹操在討伐袁術時殺倉官王后,而原著在二次征張繡時;第27集官渡之戰首戰與原著、史實均不同,原著首戰曹操失利,符合史實,而《新三國》中曹操用騙降包抄之術首戰大敗袁紹,斬首數萬;29集中官渡之戰接近尾聲時劉備在官渡,其實劉備早已離開了袁紹,前往汝南;第34集孫策之死與劉備三顧茅廬基本同一時間,大謬,兩者時差七年左右;第41集小喬送諸葛亮逃離險境,這一情節設置沒有必要,諸葛亮既然會借東風,難道沒有脫身之計;42集馬謖說:“周瑜將擊殺曹操的責任交給劉備軍”,這一說法雖然可見三大集團的斗爭,但與史實不符,實際上曹操雖遭赤壁之敗,但孫劉兩家誰也殺不了他,而并非兩家躲避“禍水”,互相“謙讓”;54集“甘露寺招親”中呂蒙怒砍劉備,趙云相救,不合實情;55集關羽說"我帶領大軍偷襲建康,救回大哥”,純屬無稽之談,因為建康在今天的鎮江,離荊州很遠,豈能偷襲成功,這是編劇的失誤;60集中有曹丕參與陷害曹操一節,從來沒有聽說過,更不合情理;65集龐統離間劉璋張松君臣關系,之后舍身取雒城,與原著不同,不可取;91集中鄭文詐降魏延,魏延被其伏兵打敗一節,原著為諸葛亮與魏延將計就計,設伏兵打敗司馬懿,此節與原著相反,疑為編劇失誤。
再次,臺詞口誤較多。也許是缺少考證,也許是編劇的疏忽,《新三國》存在不少口誤。第10集陶謙在徐州說'東面的袁術",應該“西面的袁術”;12集呂布自述濮陽破曹操時說"滎陽大戰中痛擊曹操",把“濮陽”誤說成“滎陽”;14集曹豹說“呂布是我表哥”,原著是“呂布是我女婿”;25集關羽“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一節中,孫乾在黃河南岸說“向北八十里,就是汝南郡,過了汝南郡,就是冀州的首府了”,這一說法明顯錯誤,汝南在洛陽、官渡之南(即今天河南南部),冀州在黃河北面,從黃河南岸向北渡河怎么也到不了汝南,只能到達冀州,其間的“輾轉”讀原著就明白了;31集荊州文武說“荊襄九郡簡直是世外桃源”,殊不知“世外桃源”出自東晉的陶淵明;41集赤壁之戰前周瑜說“天時轉暖,春水泛濫”,但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在208年冬天,哪有春水;43集說“兩年前煮酒論英雄”,其實已經十年了;54集說劉備招親在建康(今南京),而實際上在南徐(今鎮江)。
再其次,忽略情節較多,結尾太倉促。 《新三國》將“七擒孟獲”一筆帶過,姜維“九伐中原”、司馬懿平叛遼東只字未提,鄧艾、鐘會滅蜀爭功、王睿等滅吳片言概之,實在有些倉促。
最后,《新三國》個別地方用史家評論代替人物臺詞,使個別人物顯得太“聰明”,不夠真實。
常亞錫
[也說《新三國》 作品賞析]相關文章:
1.美文加作品賞析
4.《柳毅傳》原文翻譯及作品賞析
9.三國謎語及答案
10.新單位新領導見面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