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歌是一束耀眼的奇葩。它濃縮著中華文學藝術的精髓,再現著歷史,見證著文明,成為傳承民族靈魂的載體。培養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
關鍵詞:理論知識 鑒賞興趣 鑒賞方法 創作
在中國古代文學的沃土之中,詩歌是一束耀眼的奇葩。它濃縮著中華文學藝術的精髓,再現著歷史,見證著文明,成為傳承民族靈魂的載體。除了其意蘊無窮外,還包含著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天文、地理、音樂、律算、星宿、地域、服飾、飲食文化等等。因此,學生在學習和鑒賞古典詩歌時除了欣賞詩歌本身而外,還可以學到許多的文化常識。
從承載文化遺產這方面而言,古典詩歌有著其他文本所不具有的優勢。學習古詩,就是繼承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方式。培養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
一、教給學生鑒賞理論知識。
高中生鑒賞古典詩歌能力的提高,一定要有豐厚的詩歌鑒賞的理論知識做基礎。如果沒有相當豐厚的詩歌鑒賞理論知識做基礎的話,就根本談不上鑒賞實踐的開展了。注意引導學生從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情感、種類、表達技巧、意象、意境等方面,給學生較為全面的理論知識加以指導。這樣,學生在具體進行鑒賞實踐的時候才不至于說外行話,學生的鑒賞實踐也才能夠走上較為正規的鑒賞軌道。
二、激發學生詩歌鑒賞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而音樂是學生習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具有巨大的煽情作用,用此最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從流行音樂入手滲透古典詩歌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講授李煜的《虞美人》時,我先播放費玉清的;講授李商隱的《無題》時播放徐小鳳的《別亦難》。有些學生因為愛唱流行歌曲,便不知不覺把這些詩詞給背了出來,樂在其中。于是,進一步要求學生自己去找類似的歌曲來唱。在同學們都能熟練吟唱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其韻律之美,給學生講解詩歌的意思和表達的感情。告訴學生,古詩本來就像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是可以譜成歌曲廣為傳唱的,不少優秀的古典詩歌在當時其實就是“流行歌曲”。這樣一來,原來遙遠的古典詩歌一下子在心理上被拉近了,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也明顯有了提高。同時,引導學生到名勝古跡、網絡等有古典詩詞名句的環境中去歷練,還可以帶領學生在一些書畫作品展覽活動中接受熏陶。
三、教給學生正確的鑒賞方法
古典詩歌理論知識猶如一把打開鑒賞之門的鑰匙,但“進門”之后,更多的則是學生的鑒賞實踐,尤其是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后,教師還不能放手讓學生自由的去進行鑒賞,學生的鑒賞實踐應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而且教師的引導應當力爭做到“適時、適地、適度”。
“適時”即指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之后,教師要不失時機的給學生一定的鑒賞實踐訓練,而且時間間隔不能拖得太長,尤其在理論知識的掌握與實踐之間的時間不能太長,太長則理論知識遺忘得多而且快,對于提高鑒賞水平沒有多大的益處。
“適地”即指理論知識的學習應該在課內,而古典詩歌的鑒賞實踐則要放眼生活,甚至于要放眼閱讀視野所及,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內或者課本內。語文既生活,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尤其是詩歌鑒賞,其范圍極為廣泛,大到生活,小到閱讀材料,再小到游覽名勝古跡所見古典詩詞及楹聯等等。只要有機會接觸古典詩歌,也就有機會進行古典詩歌的鑒賞了。因此,此“地”就包括課內課外,閱讀材料、生活范圍等等。
“適度”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實踐時,要注意古典詩歌鑒賞的數量的安排與把握,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過多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過少又達不到訓練的目的,使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鑒賞實踐。何況學生的負擔本身已經很重了。因此“度”的把握異常重要。我們的做法是五大類型(抒情詩、贈別詩、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詠物詩)的詩歌,有選擇的每一類型詩歌講解二至三首,這樣既能夠顧及到詩歌鑒賞種類的全面性,又能夠引導學生有意識的把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也不至于加重學生的負擔。詩歌以其深遠的意境、豐厚的內涵而成為華夏五千年的文明。這就需要做老師的在詩歌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們深入體悟詩歌的深遠意境和豐厚內涵。諸如標題的暗示,作者的生平、思想,意象、意境,表現手法以及關鍵詞等,教給學生鑒賞的方法。尤其要抓住一些關鍵詞,如對杜牧《泊秦淮》中“煙籠寒水月籠沙”中 “寒”字的理解,不但是季節的交代,時值深秋或冬季,而且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暗示,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還有王維的《使至塞上》,也要著重理解“大漠孤煙直,黃河入海流”中“直”和“圓”的妙處,“直”寫出烽煙之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
鑒賞時詩歌的表現手法也不可忽視,如李白的《丁都護歌》中“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就用白描式的手法簡單地勾畫出纖夫生活條件惡劣。還有《詠柳》一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人就是運用聯想,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言楊柳抒離情的老調。
在一定數量的詩歌鑒賞實踐訓練之后,學生深感:原來詩歌鑒賞理論知識對于詩歌鑒賞實踐有如此的重要性。學生也就自然而然的運用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并且有意識的使用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鑒賞實踐。這是符合詩歌鑒賞“理論-實踐-理論”規律的,也是符合元認知規律的。
四、指導學生進行詩歌創作實踐
朗讀、鑒賞只是一種活動,一種手段,并不是最終目的,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才是教學的效益所在。適當鼓勵學生“寫”詩,可以培養他們對詩詞進而對文學的熱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刺激他們的求知欲望,同時也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提高詩歌課堂教學的效果。可以讓學生“生吞活剝”,可以讓學生“依葫蘆畫瓢”,還可以讓學生“不拘一格”“天馬行空”。要注意的是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詩歌寫作的一般常識,如:押韻、平仄、對偶等,讓其養成愛詩、讀詩、寫詩的興趣。
如在講授完岳飛的《滿江紅》后,我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其中一個學生將其改寫成: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南京恥,猶未雪;我輩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富士山缺。壯志饑餐倭寇肉,笑談渴飲侏儒血。待從頭、統一舊山河,朝天闕!
總之,鼓勵學生進行詩歌寫作(哪怕是隨意練筆),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語文環境與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和實踐運用能力。反過來講,當這些目的初步實現以后,詩歌教學應不再是難點,課堂教學的效果也自是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在高中階段能夠給學生以準確、厚實的詩歌鑒賞理論知識做鋪墊,加上教師精練地指導,再加上學生豐厚的古典詩歌積淀,社會的正確引導、家長極力創造好的環境,再加上應試之前的適度專題訓練,高中生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彩霞,劉春. 新課標下高中詩歌教學[J]. .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5,(11) .
2、施春花. 淺談高中語文中的古代詩歌鑒賞[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7,(11) .
3、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尚文.語文教學對話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
5、劉樹仁.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課程.教材.教法.2000.4
胡俊麗
[《培養高中學生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的嘗試》論文]相關文章:
3.成功需要嘗試議論文推薦
4.古典詩歌分類介紹
8.中國古典詩歌內容分幾類
9.中國古典詩歌內容題材有哪些
10.中國古典詩歌內容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