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 七(1、3) 課時安排 3課時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③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難點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線索 復習-- 閱讀體驗--討論--小結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時間 教師活動 預計達成目標(明確)
一) 3分鐘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 復習導入,鞏固前節知識
研討與賞析(二)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二) 十五分鐘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 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堂作業設計 1.語言運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②修辭訓練 2.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在文中找出來兩句,并說說它的作用
板書
設計
課堂
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教學反思
李啟碧
[《理想》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理想主題班會教案
4.理想的階梯教案
5.有關寫理想的教案
10.人教版找次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