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問導入:(展示1)請同學們回憶幾首詩。
望岳------杜甫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師:這些是誰的詩句啊?
(學生)杜甫
師:杜甫才華橫溢,有著遠大抱負,憂國憂民,卻一生坎坷,窮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濟生活,最后甚至以船為家,四處漂泊。“自古文章憎命達”,正因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時間來關注民間,關注自己的內心。寫出了“光焰萬丈長”的詩歌。(展示2-杜甫晚年的圖象)這兩幅圖片就是他晚年郁郁不得志的寫照。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杜甫,走進他的《旅夜書懷》(展示3-詩題),來體會詩人宦游疲倦、漂泊孤苦之情。
二、(展示4-學習目標)
三、請聽課文朗讀,注意字音、節奏(展示5),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鑒賞詩歌
師:(重點知識回顧)鑒賞詩歌時,我們常說(展示6)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即)
--知人 知世 據意 推志(展示)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即抓住)
-- 意象 意境 思想情感
(展示7)“旅夜書懷”顧名思義指在旅途的夜晚寫下抒發情感的詩。
(展示8-“旅”字)(展示9)1、通過“旅”字看背景(請你來看看---指一名學生讀)(展示10-背景介紹)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廣德二年(764)的春天攜家人自閬州折回成都,入嚴武幕。本來有這位好朋友的幫助,他滿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卻不料嚴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乘舟東下,經嘉州(樂山)、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于九月到達云安(四川云陽)。《旅夜書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寫的。 這一年,杜甫已滿53歲,杜甫的思想: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風痹,不時發作。兩年前,當安史之亂初平時,他曾有返回長安或洛陽的打算,但因地方軍閥乘機作亂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這回嚴武之死,他決心離開四川,轉作瀟湘之游,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時才是個盡頭。這首詩就集中的表現了他這種心情。
師:那么作者在旅途的夜晚看到了什么景物?(展示11-“夜”字)
(展示12)2、通過“夜”字察實景(齊讀找找景物)
(展示13提示: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吟誦詩歌、抓住意象、發揮想象與聯想、置身意境、領悟情感 ) (要求我們)
(展示14)夜:指作者寫作這首詩的時間是在夜晚
詩句有: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思考:首先首聯頷聯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這些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意境:如孤寂冷清、雄渾壯闊、慷慨悲壯、恬淡自然等),抒發作者什么情感? (可以從這幾個詞中選取)
(小組討論)
(展示15)景物:細 草 、微 風、闊 岸、危 檣、孤夜、獨 舟。畫面: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風里飄搖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檣和孤獨的小舟對抗著漫漫長夜。
意境:寂靜凄冷
借景抒發了漂泊無依、孤獨寂寞之情
師:由近處、下處的細草、危檣寫到遠處、上處的星野江月(板書)
(展示16)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景物:星,低垂 。 平野、遼闊 無邊。
月 :涌動的月影 。 江浩蕩的大江。
畫面:星空低垂更能襯托著原野的遼闊無邊,一輪明月映照在水中,月影隨著江水的流動而浮蕩著。
把我們帶入雄渾闊大的意境,
(板書)反襯出孤苦 伶仃 無依無靠的感情--以樂景寫哀情
師:注意鑒賞方法 我們是通過捕捉意象來感受意境,體會情感。
師:(展示17)那么作者在這樣一個風霜月白、孤寂無眠的孤舟之上會產生怎樣的情思呢?
(展示18)3,通過“書懷”悟實情
(展示19):
①頸聯寫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詩人后半生的生
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答出后點擊明確)
明確:
“名聲”不是因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為”老病”而休的。
②詩人名滿天下,是因為什么? (學生答出后點擊明確)
明確:韓愈寫詩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決非過譽之詞.
③那么作者為什么還要這樣說“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呢?
(提示:請結合背景討論)師補充:
(指一生答)
(學生答后)明確:(展示20)作者直抒胸臆地說我的名聲是因為文章而顯著,做官應該做到年老多病而退休。從《望岳》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可以看出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這種理想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時雖年老多病但休官是因為被排擠。這里說反話,其實內心希望“因建功立業而出名;希望到老病才休官,而非現在受排擠被迫辭官”。這句話揭示了杜甫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政治失意。
(展示21)尾聯中詩人自況,以什么自況的呢?
(生答)沙鷗
“飄飄” --有一種自傷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廣闊天地間的一只沙鷗作比.
(藝術手法:)上運用了對比、直抒胸臆。
天地與沙形成對比,直抒胸臆地將自己比成沙鷗。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課文題目了解了詩歌內容(展示22)
(1、通過“旅”字看背景 2、通過“夜”字察實景 3、通過“抒懷”悟實情)
感受了全詩由近到遠,由下到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襯(以樂景襯哀情),直抒胸臆,比喻 、對比等藝術特色 。
(學生自由讀背--指一生背,齊背)
(展示23)六、延伸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從體裁看,這首詩是格律詩中的 ( 5 )言律詩 ,它由4聯8句組成,每聯都有特定的稱謂;這首詩的對仗聯有( 頷聯和頸聯 )。
2這首詩描寫了失落的孤雁叫喚、追趕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憫,其志可嘉。以第二或第四聯為例,分析其手法與藝術效果。
明確:頷聯用了反襯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單影只,“萬重云”形容道路遼遠,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突出了孤雁的執著與勇敢。
尾聯用對比(反襯)的手法,以野鴨的平庸鳴噪突出了孤雁的高遠追求。也可以說,使用了襯托的手法。孤雁的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勞累,而野鴨們卻全然不顧,它們紛紛鳴噪不停、自得其樂。表現了杜甫對一些俗客庸夫的厭惡。
(全詩通過孤雁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傳遞出亂離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詩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達了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對故鄉親人的思念;有不屑與“鳴噪自紛紛”的野鴨為伍,寧愿孤獨追尋的高遠志向 )
八、作業:完成課后習題;練習冊相關練習。
朱紅艷
[《旅夜書懷》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