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散文凸顯的情感因素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通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有效實施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切實落實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以情激情 情感交流 有效互動 合作探究
春意融融,我們漫步在語文新課改的百花叢中,感受著高效課堂的獨特魅力,體味著它的濃郁芬芳。所謂高效課堂就是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的課堂,是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學三維目標的課堂。新課程標準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并重的教學目標觀,倡導師生互動、以人為本的學習方式,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散文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語文教師面對古散文的教學工作,應當如何進行教學設計以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呢?下面,筆者將從自身多年的教學中體驗,就《醉翁亭記》這篇散文的教學構想,談談對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幾點認識。
一、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散文凸顯的情感因素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落實師生間的情感互動
傳統的語文教學幾乎是教師一個人的獨白,教師的講解和灌輸替代了學生的思考和發言,所以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缺少主動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動式接受和機械式記憶。更談不上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因而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必要的激情和學習興趣。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要求建構對話式語文課堂。在“師生互動式”語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間不再是那種傳授與接收、灌輸與接受的主客體關系,而是一種精神與情感對話的交流關系。在課堂互動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都處于自由開放的精神狀態,可以不受教師預設問題和固有概念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在交流意見的同時,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認識,從而達到一個更高更深層次的理解。
古代散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如何在學生自主解決文章字詞、初步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和探討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問題。為了達到激發學生情感的目的,筆者首先從本文的寫作背景出發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作者在通篇文章中抒發出的那種“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情懷。眾所周知,在古散文中《醉翁亭記》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文章在結構上前后緊相呼應,行文嚴謹,渾然一體。全篇也多用“也”字句,形成一種一唱三嘆的吟詠句調,極有特色,讀來朗朗上口。為此,要讓學生加強誦讀,仔細閱讀課文注釋,疏通文意,督促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以加深理解。這些工作在學生課前預習中就應該給予充分而必要的強調。加強誦讀教學,在誦讀中讓學生欣賞、領悟文章優美的語言特色,體會景物描寫之美。誦讀時,除了注意句式的錯落變化,還應注意每個句子節奏的劃分。理解文章內容,理解本文從“樂”和“醉”中所抒發的“與民同樂”的積極思想。深入探究的問題應放在作者所流露出的復雜情感以及對寫景和抒情名句的鑒賞上。通過寫作背景分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與熏陶。
二、立足課堂,合作交流。感受文本的情思之美,讓學生的情感在于文本的交流中得以升華
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是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高效課堂,就是回歸“教學生學”的本真,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主動學習,進步和成長。
在《醉翁亭記》一課的教學設計中,筆者首先教學生學習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體驗文章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朗朗書聲中用心靈與作者對話,感受作品的情思之美。這堂課上,學生首先讀準字音讀順節奏,再讀出感情讀出韻味,采用了“小組合作”、“多邊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創設學生之間互學互補互促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多地觸摸語言文字,體現了新課程“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充滿了靈性。學生讀出了文本中透露出的山水美-山水相映、蔚然而深秀;讀出了文章中的游人美-既能臨溪而漁、又能釀泉為酒;讀出了亭子美-高居釀泉之巔、峰回路轉;讀出了作者飽含于字里行間的“醉”與“樂”。更體會到了作品中透露出的那種作者雖遭“貶知滁州”,但仍能泰然自若的“寄情于山水,與民同樂”的積極心態。這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意義
通過學生的反復吟誦和朗讀促進了學生與文本的情感交流。面對教材,學生不應該是等著老師來教學,來給他一個模板式的記憶內容。而是在不帶著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的前提下自主地和文本對話。在和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經歷和體驗。在朗讀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對文章有一個朦朧的感性認識,盡管學生現在還說不出來文章好在何處,但通過前面作者寫此文具體過程的介紹和自己的朗讀,有了“美文”的感覺,并且心中有了對文章的濃烈的喜愛之情。這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學生情感的升華是自我形成的自然過程,而不是老師的一味灌輸。
三、教師激情引領, 風采展示。有效實現語文課堂中的師生情感交流與活動
高效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智慧閃爍的課堂,也一定是教師風格大閃其光的課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的引領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打造高效課堂,不僅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積極投身新課改的實踐中,同時,還要充滿激情,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課堂上展示富有個性化的獨特魅力。
“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的文化底蘊越深厚,自身充滿濃濃的語文味,他的語言感染力就越強,就越能喚起學生與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共鳴,課堂就會精彩頻現,陶冶學生的性情,涵養學生的心靈。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智力的發展。”
在執教《醉翁亭記》一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有個成語叫“醉翁之意不在酒”,誰能數數這句成語所包含的真實意思?。有人知道這個成語的由來嗎?--它來自宋代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它的寓意是“意不在此而在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句成語盡管學生非常熟悉 ,但多數學生并不知道它的出處和真實含義,此語一出立即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要用獨有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去豐化和磁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同時還要掌握精湛的教學藝術。課堂上,教師擔任著精講點撥的重任,要認真備課,積極鉆研,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點在關鍵處,撥在要害處,課堂上展示經過教師的層層點撥而不斷的生成,真正體現教師是學生平等中的首席地位。這樣的課堂,師生雙方都全身心投入,一起走進文本,感悟語言,領悟情意,發展思維,教師教得神采飛揚,學生學得興致高漲。教師扎實的功底,新穎的理念,深刻的哲思,卓越的才華,課堂上會發射出耀眼的光芒。高效課堂,一定是教師和學生個性展示的舞臺。
四、激情互動,平等交流--尊重學生個體活動
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教師作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一直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關鍵,同時也是落實“高效語文課堂”的主導思想。筆者在《醉翁亭記》一課的教學中為切實體現“對話式課堂”的教學理念。設計了如下的師生互動探究模式。
1、師生對話明確探究主題
師:同學們,我說一個古代的年號,看看你們能聯想起哪一宗歷史事件( 教師說出:“慶歷四年春”)。
生: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師:滕子京是因為什么事而“謫守巴陵郡”的呢?
生:參與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仕途失意、與當時的官場格格不入......
師明確:范仲淹在被貶謫鄧州的第二年,也就是慶歷六年,寫下了《岳陽樓記》,
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政治理想;同一年,歐陽修也在滁州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
2、提出問題:那么歐陽修又在本篇文章中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3、合作探究:太守為什么而醉,從而領悟思想內容。
(1)依據自己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么而醉。
師點評:“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
(2)課文中哪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①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象畫面。
②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萬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
師點評: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繞圖 → 瑯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網絡截圖--放大展示)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③看到這樣的美景,作者產生怎樣的情?
師點評: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系了起來。還有“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直接抒情。
④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3)領略文中的人歡。
①水好,山好,那這個地方的人、及他們的生活怎么樣呢?--快樂。那么,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
②指名朗讀第三小節,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
師明確: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那么,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
師明確: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滁人游”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寫樂)--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
4、進一步探究: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此為本文的精髓,也是學生情感的進一步升華)
師點評: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 呀
(1)文中寫了作者的山水之樂、宴飲之樂、與民同樂,那什么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
①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與民同樂這一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師明確:“醉能同其樂……太守也” 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②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一句有什么作用?
教師點評: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這里以鳥之樂襯托人之樂,以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
總之,課堂是流動的生命。只有堅持動態生成式的教學,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作為教師要竭盡所能,精心設計教法,以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盤活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以高亢的激情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個性張揚的探究中,獲得知識的提升和人格的升華。
【參考文獻】
[1]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1年 第26期
[2] 錢小紅 《遙想醉翁亭記里的歐陽修》《語文教學之友》2008 第二期
[3] 段笑蓉《淺論語文教學中古典散文的學習 》
劉柳
[以情激情有效互動建構語文高效課堂初探 --《醉翁亭記》教學構想]相關文章:
1.高效課堂教學隨筆
5.高效課堂教學計劃
10.高效課堂美術教學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