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肖武
《賣白菜》是當代作家莫言回憶12歲那年,母親迫于無奈痛下決心賣白菜的一段經歷,既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的生活本原,也歌頌了母親堅強、自尊、寬厚、樸實、誠信的優秀品質。但是我在教學中發現這篇文章有五個疑點。
原文:1967年冬天,我12歲那年,臨近春節的一個早晨,母親苦著臉,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來走去。
疑點一:“臨近春節”難道不是在“冬天”嗎?
釋義:一個早晨前面加了三個定語,“1967年”強調的是時間,“冬天”強調的是季節,“我12歲那年”強調的是我年齡小并且對這一年記憶深刻,“臨近春節”強調的是特殊節點,但是“臨近春節”這個時間節點就包含了冬天這層含義,難道臨近春節會在其他季節嗎?所以我認為“冬天”與“臨近春節”有重疊。按照定語的語法慣例“同時并列出現的定語內涵不得交叉和重疊”,所以我認為此處有疑義。
原文:集市在鄰村,距離我們家有三里遠。母親讓我幫她把白菜送去。我心中不快,嘟噥著,說:“我還要去上學呢。”母親抬頭看看太陽,說:“晚不了。”……終于挨到集上。
疑點二:賣白菜難道比上學更重要嗎?
釋義:如果“我”上學的學校在距我們家三里遠有集市的鄰村,那么母親讓“我”送白菜,就和“我”上學同路,就沒有必要說“我還要上學呢”這句話。顯然去集市的路與去學校的路并不同路。“我”終于挨到集上,難道母親沒有催“我”上學會遲到嗎?并且老太太來買白菜,母親還要“我”幫忙算賬,這就更容易遲到。難道母親認為賣白菜比上學更重要嗎?這也是一個疑點。
原文:我還想啰嗦,看到母親臉色不好,便閉了嘴,不情愿地背起那只盛了三棵白菜,上邊蓋了一張羊皮的簍子,沿著河堤南邊那條小路,向著集市,踽踽而行。
疑點三:三棵白菜,母親為什么不能自己送到集市,非要兒子送去不可呢?
釋義:如果說母親是為了歷練“我”,讓“我”知道生活的艱難的話,那么“我們撒種、間苗、除草、捉蟲、施肥、澆水、收獲、晾曬……”還不夠歷練“我”嗎?并且“我”還要上學,這不是課余時間,這一點解釋不通。所以此處也是一個疑點。
原文:然后母親就蹲下身,將背簍的木棍搭在肩頭,我在后面幫扶著,讓她站直了身體。
疑點四:三棵白菜能有多重,難道需要“我在后面幫扶著,讓她站直了身體”嗎?
釋義:三棵白菜有最大的一棵,第二大的一棵,最小的“像個和尚頭”的一棵。大的算6斤,小的算4斤,三棵也就大概15斤,15斤隨手一提就可以背起來,沒有必要“我在后面幫扶著,讓她站直了身體”,似乎有非常重的樣子,這不合事理,此處也是一個疑點。
原文:她用細而沙啞的嗓音問白菜的價錢。母親回答了她。她搖搖頭,看樣子是嫌貴。但是她沒有走,而是蹲下,揭開那張破羊皮,翻動著我們的三棵白菜。
疑點五:老太太家難道比我家條件好嗎?
釋義:老太太是為賣白菜來到集市上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文章的開頭卻描寫“母親嘆息著,并不時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墻上的白菜。最后母親的目光鎖定在白菜上,端詳著,終于下定了決心似的”,這就說明“我”家的條件困窘得過年連一棵白菜也吃不起。老太太是一個“孤寡老人”,且視力差,很明顯在那個靠勞動力吃飯的年代,家庭條件不會比“我”家好,但老太太卻能夠買一棵白菜過年,所以此處也是一個疑點。
通信地址:湖北省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肖武
郵編:441300
電話:13085250815
肖武
[《賣白菜》的五大疑點 備課資料(人教版高一上冊)]相關文章:
1.關于賣白菜教案
5.莫言賣白菜讀后感
10.人教版高一英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