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詩歌深沉真摯的感情;
能力目標:揣摩詩歌語言藝術,培養詩歌鑒賞力;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審美水平,加深對母愛的認識;
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來抒情,這是區別一般抒情詩的最主要的特色,應作為學習的重點;
教學難點:賞析詩歌藝術特點:一是借敘事抒情,二是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方法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
想象法,討論法,問答法,講授法,誦讀法,合作探討式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課時安排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大家都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在這一天我們會特別的感謝母親。比如說送一些小禮物,大家在那一天為自己的母親做過什么?不論我們怎么感謝母親,都不足為過。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歌唱母親,歌頌母愛是詩歌永恒的主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賞析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獻給他的養母--大葉荷(大堰河)的贊美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看他筆下的母親形象又是如何的。
首先我們一起來回憶,上一節課老師給大家講了詩的分類。詩從表達方式可以分為敘述類和抒情類;從表現形式可以分為古風、格律、散文,以及自由體詩。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這首詩是作者在回憶、追述已故的保姆。通過對具體細節事件的回憶,描寫了她辛勞的一生,帶有敘事性;又通過這些描寫贊美、謳歌了大堰河偉大的母愛,帶有抒情性。大家再瀏覽課文,詩的每一節句數,每一句字數都是自由多變的,隨著作者的感情的變化而隨意發揮。所以,這是一首通過敘事來抒情的自由體詩。
那什么叫做自由體詩呢?
詩體的一種,在節數、行數、字數和音韻方面都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約束,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變化。本篇課文憑借其奔放自由的外在形式與內容情感相得益彰,區別于《再別康橋》和《雨巷》,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創作背景、作者介紹
在了解了外在結構之后,欲知艾青塑造了怎樣的母親形象,又為何是如此形象,我們必須要知人論世。一起來了解作者艾青和文章的創作背景。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代表性作品除了這首詩之外,還有《手推車》、《我愛這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等。
他母親生艾青時難產,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命中“克”雙親,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個貧苦農婦“大堰河”家撫養。在保姆的懷里,艾青生活了難忘了五年。5歲被領回家中開始讀書,但依然受到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艾青后來說過他“從小就等于沒有父母”,只有“大堰河”這個貧苦善良的農村婦女深愛著自己的乳兒,給了他溫暖的母愛,他們之間有著割不斷的情緣。 1932年,艾青因為參加一些愛國活動被國民黨反動派關進監獄。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飄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長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寫下了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贊頌這位母親的。
(三)朗讀
1、請大家為文章標記自然段,文章一共13節。
2、正音、辨義:
檐頭(yan tou)瓦菲(wa fei)青苔(qing tai)荊棘(jing ji)火缽(huo bo)
炕(kang)碾(nian)屑(xie)糟(zao)凌侮(lin gwu)
3、解決了字音字義的問題之后,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思考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如何展開的,課文可以分為幾個意義段?
第一部分:(1-2節)懷念與痛悼。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與我的關系,表現了詩人對乳母的深切懷念與痛悼。 第二部分:(3-8節)眷念與感激。回憶大堰河辛勞又悲苦的一身,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德,抒發了詩人對她的深切的眷念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節)同情與控訴。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實。 第四部分:(12-13節)謳歌與贊美。這部分是詩人呈現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的深切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
明確:詩歌是一個整體,沒有嚴格的分段。分段是為了方便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
(四)文本分析
第一部分(1-2節)
⑴指名朗誦1-2節。
⑵先看第一節,大堰河是不是一條河的名字?--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注解1) 她連名字姓氏也沒有,以她村莊的名字作名字,這說明了什么呢? --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⑶從這三節中,我們還還能知道大堰河是個什么樣的人? --大堰河又是一個童養媳,后來又是地主兒子的保姆,在養活地主兒子的前提下養活自己。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村婦女的典型。 誰能說說什么叫童養媳?--從小被賣到別人家做媳婦的人。 做童養媳的日子好不好過? --不好過,和做牛做馬差不多。 ⑷是啊,大堰河就是這樣一位身世凄慘的勞動婦女。詩人對這樣一位婦女有怎樣的感情呢?我們看到第二節。我是地主的兒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詩人說他是大堰河的兒子,他是嗎? --不是,也是。大堰河只是詩人的保姆,所以不是;詩人把大堰河當作母親,所以是。
明確: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身份、身世。通過反復的手法突出了作者難忘養育之恩,深深的懷念感激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2、第二部分
⑴全班齊讀第三節
⑵第三節描繪了一些什么樣的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什么印象? --被雪壓著草蓋著的的墳墓、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門前的長滿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調的。這些鏡頭描繪了一種荒涼、寂寞的慘淡景象,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貧困和死后的寂寞,浸透著詩人的傷痛、懷念之情。
⑶作者在獄中見雪觸景生情,想起了貧困的大堰河的故居,表現了作者的傷痛、懷念之情。突顯了全文的回憶性敘事視角,可以看出文章是帶有一定的自傳性色彩的。
2、作業
預習4-11節。
第二課時
回顧上節課所講內容
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身份、身世。通過反復的手法突出了作者難忘養育之恩,深深的懷念感激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第二部分開始回憶、追述大堰河的一生。第三節,作者在獄中見雪觸景生情,想起了貧困的大堰河的故居,表現了作者的傷痛、懷念之情。突顯了全文的回憶性敘事視角,可以看出文章是帶有一定的自傳性色彩的。
第二部分(3-8節)
詩歌的第二部分概括了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過兩種活,在詩人小時候,他是乳母,詩人五歲后她便做了傭工。哪一節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節突出她的“傭工生涯”?(4節,7節) 2、朗讀第四節。同學們看看大堰河干了多少活呀,像一架勞動的機器,沒有一刻空閑的時間。大堰河做了這么多事情,詩人是用什么句式把這些連接在一起的呢?--排比。 3、如此勞碌,如此辛苦,但大堰河每每干完一些活之后,她有沒有休息呢? --沒有。
她不休息在干什么呢?--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 大堰河一直在忙,她一停下活就去抱著詩人艾青,說明她對詩人……--疼愛。 好!無時無刻都關愛著艾青,無微不至的關心著艾青。 4、“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那是一雙怎樣的手呢?請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粗糙的,有力的,比較黑,骨節粗大,很溫暖。 5、是的,這雙勤勞慈愛的手,使一個貧窮的家充滿溫馨,使這個被地主家嫌棄的孩子得到了母愛的補償。這雙手,就成了母愛的象征。請同學們聯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愛是怎樣的?描述一個細節。 --說得很好!母愛是真摯的、博大的,同學們的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大堰河。“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的就是這樣細致周到的愛。 6、我們再往后看,“我”回家了,我過上了怎樣的生活? --富足、豪華、富裕、錦衣玉食…… 但是我的心情卻是什么樣的?從詩歌中找一個詞。為什么? --忸怩不安。--因為這里只有豐富的物質,沒有愛。 7、“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這句話里有兩個名詞性的字,十分矛盾,是哪兩個? --“'家”和“'客”。 對!大家有誰在自己的家像做客嗎? --沒有。“家”和“客”本是對立的,誰在自己家里做客呀,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詩人在這里正是抓住了“家”與“客“的一對矛盾,才表達出一種復雜的辛酸。 8、往下看,仍然在這一節里,還能不能找出類似的矛盾的寫法? --“我呆呆地看著母親懷里的不熟識的妹妹”,這句矛盾。 既然是妹妹,就應該熟識,可是作者卻不熟識。 本是骨肉,卻同陌路。 --“我不認識”與“天倫敘樂”矛盾,不認識怎么能讀出來呢? 我們可以換句話說,艾青長大后也認識這四個字理解這四個字了,可是他卻…… 從來沒有品嘗過四個字的感情。 艾青從小沒有感覺到那幾個字。也可以這樣說:“上面掛著‘天倫敘樂’”,下面卻根本沒有“天倫敘樂”;雖認識“天倫敘樂”,卻沒有感受過“天倫敘樂”,這是強烈的對比的寫法!家庭里所發生的事情,卻根本不講天倫,根本沒有敘樂! 9、大堰河家貧窮,但充滿愛,“我”家富有,但缺少愛。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想起這些,詩人的心中充滿了對大堰河的什么樣的感情?--感激 對。大堰河流盡了她的乳汁后,又開始勞動,流她的血汗,同學們自讀第7節。 10、6個句子都是以含著笑開頭的,這幾個句子用的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臟又累,她為什么“含著笑”? --為能掙錢養家,高興。同時,也表現了大堰河純樸寬厚的性格,她生活沉重,卻非常樂觀;她命運悲慘,但容易滿足,靠雙手吃飯,并無多求。詩人對大堰河是既贊美,又同情。 11、第八節,又一次正面寫大堰河對乳兒摯真的愛。在年節里,大堰河為了她的乳兒“忙著切那冬米的糖”,把她乳兒畫的關云長貼在灶邊的墻上,對她鄰居夸獎她的乳兒。這些描寫,已經盡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層,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來: 大堰河曾做了一個不能說的夢 在夢里,她吃著乳兒的婚酒 坐在輝煌的結彩的堂上 而她嬌美的媳婦親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對她乳兒的愛原來如此深切真摯,就連夢中也念念不忘!她期盼乳兒長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滿,她乳兒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滿足,這不是一個母親最美好的心愿嗎?這個夢,把大堰河對乳兒的愛推向了高潮,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這個夢是不能說的,因為這個夢對大堰河來說是非份的,是一種執著的明知不可能實現卻始終不能忘懷的期待。
第三部分(9-11)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命運所給予她的,卻只有貧困和苦難。她活著,對于世界是無私地贈予,不停的勞作,毫無保留的貢獻她的一切。而直到她死,世界給予她的,是什么呢?同學們齊讀9-11節。 1、大堰河得到了什么? --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幾年”,可是她卻受了“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給她送葬的,只是“四塊錢”的棺材,“幾束”稻草,“一手把”的紙錢的灰--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報償! 2、這里,用了一連串的數量詞,有什么意義? --數量詞組“四十幾年”、“數不盡”跟“四塊錢”、“幾尺長方”、“幾束”、“一手把”的尖銳對比,突出了詩人對“不公道的世界”的揭發和控訴。詩人強烈的憤慨包含在這組數量詞的對比之中。 3、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后得到的何其少啊!是誰造成了她的悲劇? --不公道的社會- 對。齊讀11節。把詩人的憎恨之情讀進去!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兒子除了做土匪當炮灰,便只能做伙計當奴隸。詩人自己,終于徹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個階級,而與養育他的那個階級結成了真正的兄弟。 4、我們總結一下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勤勞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飯、養雞、喂豬、終日操勞,她又是善良的,她永遠是“含著笑”去做每一件農活。大堰河又是慈愛的,縱使在終日勞作的疲憊之后,她仍然不忘記同樣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 她還是博大的,她能像親生母親一樣,深愛著她的乳兒。她又是悲苦的,貧苦的,勞累的。多年的貧苦生活過早地奪取了她健康,年僅40多歲就含淚地去了。
作業
預習第四部分(12-13)
第三課時
回顧上節課內容
這就是大堰河。讓我們一起欣賞詩人呈給大堰河的頌歌。同學們齊讀最后兩節。
(二)第四部分
1、這首熱烈、深沉的頌歌,僅僅呈給大堰河嗎? --還呈給他的兒子們,呈給干千萬萬的大堰河,也是呈給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可見詩人的感情升華了,擴大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卻把心中最深情的頌歌唱給了千千萬萬的大堰河,撲向勞動人民的懷抱,這在30年代是難能可貴的。 2、顏色--紫色的靈魂 “黃土下紫色的靈魂”,為什么是“紫色”的靈魂? 這個“紫色”到底指什么?(討論) --紫色是一種痛苦的、壓抑的顏色,紫色給人的感覺非常壓抑,不痛快。 --紫色是一種高貴顏色,比如有的足球隊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古代的官服也是紫色的補充一點學術界的觀點:艾青詩中用了大量顏色,艾青用顏色的規律一般是,用暖色調代表光明、溫暖、信念,用冷色調代表苦難、大地、憂郁等等。紫色是一種冷色調,所以不能僅僅理解為高貴。 可以從痛苦角度去理解,體會一下全詩,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強調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靈魂,就是痛苦的靈魂。也可以從高貴的角度去理解,想想呀,一個人的靈魂,由于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難、太多太多的凌侮、太多太多的折磨,那么,這個人的靈魂會是怎么樣的呢? --高貴。 請大家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對“紫色”的理解,這句話的格式是,靈魂因__而___!(板書: 靈魂因__而___!) --靈魂因“痛苦”而“高貴”。 因“承受太多苦難”而“尊貴、偉大”! 3、深入一步,我問大家,大家知道艾青在寫詩之前是學什么的嗎? --是學畫畫的。 所以他對色彩非常敏感。大家數一數,看看全詩中艾青用了多少顏色詞語,找出來。 --“長滿了青苔的石椅”“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我摸著紅漆雕花的家具”“我吃著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飯”“大紅大綠的關 云長”“輝煌的結彩的堂上”“紫色的靈魂”“泥黑的溫柔的臉顏” 共有多少處用了顏色詞語? 說說各自的意義。 --8處。 “長滿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種荒涼、敗落。 “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顯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窮困。 “紅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飯”,顯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華。 “大紅大綠的關云長”,表現艾青的少年的特點。 “輝煌的結彩的堂上”,顯示大堰河夢中的艾青婚禮隆重。 “泥黑的溫柔的臉顏”,顯示大堰河的作為勞動人民勞作辛苦。 (三)藝術特色 ㈠形式上的自由。 ㈡排比、反復。 這是一首抒情詩,但它是通過敘事來抒情的,全篇不斷使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方法,使這種感情更加凝重、雋永。 1、排比 ①詩中多次運用排比,如第四節中的八個排比,一方面具體地鋪述了大堰河的繁重勞動,贊美了她的勤勞品格,另一方面表現出大堰河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照料著乳兒,歌頌她的美好的心靈。這樣寫,省去了許多筆墨,擴大了詩歌內容和意境上的容量。 ②請同學們找出來還有哪些地方用了排比? --第六節中的7個排比;第七節中的6個排比;第十節5個排比;十二節的8個排比。 ③這些排比的使用,使詩歌內容凝練,形式整齊,節奏鮮明,氣勢酣暢。 2、為了加強情感和音節的旋律,詩中還大量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如第1節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現了對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節的“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進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10、11節中,也都采用了開頭和結尾的詩句反復的手法,使詩歌一唱三嘆,回環婉轉,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3、對比。 ①在這首詩中,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主題。同學們說說詩歌中用了哪些對比? --第四節和第六節,詩人把兩個家庭的生活狀況進行對比描寫,雖未作任何評論,但黑暗的社會制度的不合理已經明顯地顯現出來,不能不激起人們對舊世界的憤恨與詛咒。同時,又把在家里的“新客”地位和在大堰河家里所受到的愛撫進行對比,清楚地顯示出詩人的愛憎。此外,如美麗的夢境和凄慘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勞和死后的凄苦悲涼……這些對比,大大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氣氛,有力地揭示了詩歌的思想內容。 (四)思想內容 1、那么,這首詩歌的思想內容是什么呢?詩人想抒發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通過對自己的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了對貧苦農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贊美之情,從而激發人們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強烈仇恨。 2、補充:關于這首詩的階級觀念。 --在階級斗爭的年代里,文學作品往往用階級分析的方法進行政治解讀,因此這首詩的 主題,就變成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對自己的階級的背叛和被壓迫階級的同情,并堅定地成為勞動人民中的一員。在新的時代里,階級分析的方法漸漸過時,但是仍然不能否認它的階級觀念。首先,詩人創作這首詩歌的年代,是個階級意識非常鮮明的時代,詩中所表現出來的階級意識和階級觀念,是非常真誠的。其次,在當今時代,社會仍然存在嚴重的不公,像大堰河這樣勤勞善良卻又命運悲苦的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和幫助。所以適當用階級的眼光來看這首詩也是非常需要的。 (五) 作業課外找些艾青的詩作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一部分:(1-3節)懷念與痛悼 第二部分:(4-8節)眷念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節)同情與控訴 第四部分:(11-12節)謳歌與贊美 副板書:蔣海澄 第二課時: 大堰河--我的保姆 自由詩 藝術特色 排比 反復 對比
青琳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