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在水上寫詩,云在天空寫詩,燈在書上寫詩。教師是用一生的心血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譜寫永恒的奉獻之詩。前不久,我市教育局開展體驗式德育和家庭教育優秀課例評選活動。我校有幸進行了嘗試,在各班開展了《悠悠寸草心,謝謝慈母情》體驗式教育活動。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有收獲。任何的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這次活動讓全校師生收獲頗多。不僅開啟了師生心靈溝通之門,也撥動了學生感悟愛的心弦,奏響了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旋律。
《悠悠寸草心,謝謝慈母情》體驗式教育活動,將體驗式教育活動與課堂活動有機結合,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親情教育、感恩教育,教書育人。本次體驗式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孩子品德修養,幫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康、健全人格。接受感恩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
一、體驗式教育是母子心靈溝通的橋梁
我校是從初中到高中的激素制學校,學生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經濟結構轉型、農村剩余勞動向城市轉移的必然結果。由于親情的缺失,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使得留守兒童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心理健康失衡。致使不少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自閉、寂寞空虛、逆反心理嚴重。孤僻敏感,愛發脾氣,情緒異常,難于溝通。留守學子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碰到不順心的事心中一片迷茫。同時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認為自己打工就是為了孩子,只要給孩子以金錢補償就對了。這樣長此以往孩子拿著錢也就心安理得地亂花,無形中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心理上的隔閡。
我校通過《悠悠寸草心,謝謝慈母情》體驗式教育活動的嘗試,讓學生真正走近媽媽、了解媽媽、關心媽媽。利用算感恩賬、唱感恩歌、說感恩話、行感恩事、做感恩人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了留守學子的感恩意識,激發了學生“知恩、感恩、報恩”的心。讓留守學子回憶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都為自己做過哪些事,引導學生怎樣做才能回報親人的愛,從細微之處深深觸動了學生的內心,使他們真正體會到長輩的艱辛。引導留守學子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選擇和辛苦。父母背井離鄉,冒嚴寒酷暑、頂寒風烈日,默默無聞地為現代化城市的建設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當家才知道鹽米貴,出門方懂離鄉愁。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掙錢,不但要養活你們,還要養活你們的爺爺奶奶與他們自己。家庭零零總總的支出需要的是他們。他們的肩膀不但要承擔工作的重負,他們的內心還要倍受親情的煎熬。在外打工的父母是多么的無可奈何,是何等的情不得已啊!常言道:“掙錢如同針挑土,用錢猶如水沖沙”。留守學子的心靈得到洗禮,思想得到凈化。通過體驗式教育活動的推廣,他們認識到應該珍惜在校的大好時光,管理好自己的財物。合理地開支,勤儉節約,刻苦學習,為自己的父母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體驗式教育活動是溝通母子心靈的橋梁。通過活動,能讓留守學子消除對父母的抱怨情緒和被拋棄的感覺,彼此的心靠近了。父母外出務工,雖然使自己少了一些父母的照顧,但是獲得了更多的鍛煉機會。有利于培養留守學子的自立自強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他們懂得了勞動的艱辛,懂得了珍惜勞動的成果,懂得守望幸福。
二、體驗式教育是師生情感共鳴的媒介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個學生一個世界。教師要用愛心、耐心、細心、信心、公平心、責任心呵護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千方百計走進學生的心靈,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無論多么調皮,其實都有一顆向善的心,相信“沒有融化不了的堅冰”。
如何煥發留守學子健康成長的內心動力?如何讓他們獲得自信與主動?如何讓教育不僅照亮他們的前程,更讓他們感受成長的快樂?在我校感恩父母親情體驗式教育活動嘗試中,我們也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12歲以前的孩子,不能沒有母親,因為母親能給孩子健全的人格;12歲以后的孩子,不能沒有父親,因為父親能給孩子堅強的個性。”但是,很多家長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成為“候鳥”,使孩子成為留守家鄉、饑渴期盼親情的“雛鳥”。我們學校留守學子占了近一半,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父母二人都在外地打工。針對留守學子內心孤獨、封閉的特點,認為最重要的是使他們打開心鎖,通過激發他們自我發展的內驅力,讓他們快樂成長。在體驗式教育活動中,把學生當作與教師平等的主體看待。蹲下來與留守學子對話。給他們以尊重,是激發他們自我發展動力的最有效方式。
體驗式教育活動,就是堅持以體驗活動育人。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墻上有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很好,“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懂了;我做了,我會了”。這句話告訴我們:體驗式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是最深刻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它更容易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痕跡,成為其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伴隨他們終生。平等參與的體驗式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識性、科學性、娛樂性、趣味性的活動結合起來。
教師要用智慧在學生的心田播下美麗的“種子”,而不是一味“鏟草”。有位哲人說:要想鏟除曠野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學生的靈魂無憂,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通過體驗式教育活動,在留守學子的心田播下了美麗的種子。促使他們感受父母的親情、生活的幸福。師生之間也產生了心與心交流、情與情的融合、智慧與智慧的碰撞,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體驗式教育是家校和諧教育的平臺
父母外出打工,使得留守學子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缺少親情互動。留守學子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使他們喪失基本的心理歸屬和心理依戀。無形中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心理上的隔閡。
教師應抓住與留守學子相處的契機,進行思想溝通和培養感情,并彌補他們空虛心理,讓他們正視現實,理解父母背井離鄉、親情分離的無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氣餒,努力學習,感恩父母,回報社會。
學生郭文浩告訴他的老師,今年暑假去了父母打工的城市,那段時光他感到很幸福:“睜開眼睛就能看到父母的微笑。早上醒來,不用早早起床,不用掃地、做飯、洗衣服,父母把飯都盛好了放在桌子上等我。我真想永遠停留在那一刻。”給學生再多的關愛,教師還是無法替代他們的父母,只有讓學生與父母更加融合,搭建起親子溝通的平臺,才能讓留守學子獲得自我發展的動力。
“讓孩子對父母理解了,才能讓他們放棄自卑與被動,快樂地學習和生活。”我校的老師這樣認為。于是,學校在推廣體驗式教育活動的同時,組織學生給父母寫信,傾聽學生家長的心聲,向學生講述父母對他們的牽掛。在我校,越來越多的留守學生對父母不再只有埋怨,而是感恩父母為他們的付出。
同時,怎樣讓遠在他鄉的家長科學、有效地關懷自己的子女?這也是我校師生在關注留守兒童教育時思考的問題。我們通過短信平臺對家長提出了如下的建議:加強與學校的溝通,不管離學校有多遠,不管工作有多忙,都應該主動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系;加強與子女的溝通,不只關心他們的物質需求,更應關心學生心靈的成長;做好孩子的榜樣,認識到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與孩子犯下的錯誤,善于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在錯誤中吸取教訓、收獲成長。這樣的建議,正在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
通過短信平臺,留守學子可以時常感受遠方父母的關懷,而遠方的父母也可以跨越萬水千山傾聽孩子的心聲。留守學子領悟到父母雖然身在千里之外,但仍然很在意關注自己,使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親情,心理上不再感到失望。體諒父母、感恩父母,回報父母,不讓父母在外操勞的同時還要為他們操心勞神。在外務工的父母通過短信平臺了解到子女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心里更踏實,工作更安心。這種親情互動的體驗式教育搭建了家校和諧教育的平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凝成一股教育合力,教育便無往不利。
總之,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留守學子的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留守學子自己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到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不僅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更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衷心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關心留守兒童,探討出更多有效長效的解決途徑。
匡寧馨
[體悟父母綿綿愛,溫暖留守學子心-----推廣《悠悠寸草心,謝謝慈母情》體驗式教育有感 班主任工作論文(九年級)]相關文章:
1.留守兒童教育論文
2.教育論文:同理心
4.走心溫暖的句子
5.感受心溫暖的句子
6.窩心而溫暖的句子
7.給孩子更多的愛_教育論文
8.農村留守兒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