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一、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了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
二、掌握字詞等基礎知識 三、梳理課文結構 四、重點閱讀課文第三折
【知識鏈接】
一、元曲的分類
小令:獨立的只曲,相當于單調的詞。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散曲 套數:即套曲,由同一宮調的至少兩個曲牌聯成的組曲,多的可達二
三十支曲子。全套押同一個韻腳。套曲標題之前標明它所屬的
曲 宮調以及它的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雜劇:宋金時期,在諸宮調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種文學樣式,是一種將歌曲、
賓白、舞蹈諸要素結合起來的藝術樣式。結構上一般分四折一楔子。
二、元雜劇
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后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等四種基本形式。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于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特點明顯,體制嚴格,是一種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且由韻文和散文相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結構:元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少數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和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凈:俗稱“大花臉”,配角有副凈,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3、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有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4、題目正名:元雜劇結尾有“題目正名”,用兩句或四句對偶句總結全劇內容,交待劇名。它不是情節的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廣告宣傳,可能在演出結束時由演員在下場前念出和寫于戲報上。一般取末句作為劇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戲劇內容的幾個字作為劇的簡名。如關漢卿《竇娥冤》的題目為“秉鑒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末句為全名,最后三字即簡名。
三、作者簡介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王國維稱之為“元人第一”。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墻頭馬上》。
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7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8部,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之父”莎士比亞。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等是他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到海外,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其戲劇語言不事雕琢鏤飾,呈自然樸實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氣息,又具有強烈的藝術韻味,被稱為“字字本色”,被尊為“本色派”之首。
四、古代著名劇作、劇作家
1、南戲中興之祖:元末高則誠《琵琶行》
2、明初四大傳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
3、臨川四夢(玉茗堂四夢):《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
4、南洪北孔: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5、十大古典喜劇:關漢卿《救風塵》、王實甫《西廂記》、白樸《墻頭馬上》、康進之《李逵負荊》、鄭廷玉《看錢奴》、施君美《幽閨記》、康海《中山狼》、吳炳《綠牡丹》、高濂《玉簪記》、李漁《風箏誤》。
6、十大古典悲劇: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高則誠《琵琶記》、馮夢龍《精忠旗》、孟稱舜《嬌紅記》、李玉《清忠譜》、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五、元雜劇中的“四”
元雜劇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元雜劇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墻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元雜劇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
【自主學習】
自讀課文,掌握基礎知識
一、注音
看覷( ) 驀過隅頭( ) 無捱無靠( ) 孛老( ) 秀闥( )
田疇( ) 鰥寡孤獨( ) 燕侶鶯儔( ) 撚斷( ) 恓惶( )
訟庭( ) 錯勘( ) 杳無音信( ) 萇弘化碧( ) 盜跖( )
鄒衍( ) 縹緗( ) 當壚賣酒( ) 劊子手( )
二、課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時期的白話,其中有些詞語,字形,同今天一樣,但其意義卻發生了變化。同學們查閱資料完成下表:
課文原句 古 義 今 義
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
這早晚竇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癡
當罵呵,則處分幾句
你老人家放精細著
行動些,行動些
不提防遭刑憲
誰敢合毒藥與你
只合把清濁分辨
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是什么主意
囑咐他幾句話咱
念竇娥身首不完全
尸骸上烈些紙錢
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
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
你還有甚的說話
那有這等說話
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
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教學過程】
一、速讀文章,整體把握
1、請跳讀課文,看看課文節選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
2、請概括講述本課故事情節,并重點講述第三折情節。
二、合作探究
1、第三折是全劇的高潮部分,這折戲可以分為幾個場面?表現了竇娥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請用簡潔的詞語概括。
2、竇娥的三樁誓愿化用了哪些典故?
3、這三樁誓愿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
【鞏固提高】
1、下列各項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寒喧 罪愆 傾刻 披枷戴鎖
B、分辯 訣別 造蘗 望帝啼鵑
C、時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憐憫 枷紐 白練 負屈銜冤
2、下列詞語中加點的詞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
A、磨(搖)旗 只合(應該) 錯勘(判斷)定 罪愆(罪過)
B、糊突(混淆) 則(只)被 亢(極)旱 餐(吃,挨)刀
C、枷紐(拘束) 天道(規律) 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動作) 哥哥行(行走) 著做公的(語助詞)
3、下列戲劇術語分類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①外(外末) ②端下好 ③云 ④正宮 ⑤滾繡球 ⑥一煞 ⑦唱 ⑧正旦 ⑨科(介) ⑩倘秀才 ⑾花臉 ⑿耍孩兒 ⒀鮑老兒 ⒁卜兒 ⒂快活三 ⒃凈 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 ③⑦⑨⒄
C、宮調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4、下列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關漢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戲曲作家,元雜劇的奠基人。他一生創作雜劇六十多種,今存18種,代表作除《竇娥冤》之外,還有《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竇娥冤》全名為《感天動地竇娥冤》,著名雜劇,全劇共四折,開頭有一個“楔子”(元雜劇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獨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為劇情的開端,有時用在折與折之間,銜接劇情)。課文是全劇的第三折,是矛盾沖突的結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個著名的雜劇作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其中馬致遠的代表作是《漢宮秋》,鄭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離魂》,白樸的代表作是《墻頭馬上》。
D、《竇娥冤》中用到“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霜”“亢旱三年”四個典故分別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萇弘、神話中的杜宇、戰國的鄒衍、漢朝的孝婦。
張穎
[《竇娥冤》導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相關文章:
5.《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