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 初一第四單元
【背景分析】
初一學生初次接觸詩歌的學習,誦讀是重點,要加強誦讀指導。兩首詩是典型的寫景抒情詩,重點應放在詩意的體會、再現和詩歌語言的品析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評析詩歌練字之巧妙。2、誦背全詩。3、把握詩人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2、教師引導學生用“剝而復加”的方法,賞析詩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體會自然之美、詩歌之美,培養學生對自然、對古典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設計思想】
變“課堂”為“學堂”,變“教材”為“學材”,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方法,給學生更多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從而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
借助于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師生互動、合作學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
課
導
入
1.學生說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感受
思考
組織語言 應用小故事引入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
讀
熟
悉
全
詩
1、 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 生齊讀;
3、 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 師范讀,學生思考:
要求學生正音正字;齊讀; 思考: 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
運用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熟
讀
理
清
游
蹤
1、 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并說明理由;
2、 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么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3、 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讀一讀、想一想、找一找
理清游蹤
精
讀
尋
覓
春
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閱讀全詩,小組自由討論, 自由發言.
通過自由討論, 自由發言給學生更多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
品
讀
詩
中
妙
筆 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全詩賞析的重點應在頷聯和頸聯,扣一個“春”字。這首詩緊緊扣住了初春特征。仔細揣摩這幾句詩是如何描寫初春的特征的呢,“剝而復加”的方法,更有利于我們賞析詩句。
先看頷聯
鶯爭樹-----------燕啄泥
鶯爭暖樹------燕啄春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師點撥:“鶯爭樹,燕啄泥”是兩個主謂結構,“鶯歌燕舞”一貫認為是春的景象,但是這并不能體現早春特色。
第一層:加了個“暖”字,暖樹是向陽的枝頭,黃鶯爭搶向陽的枝頭,是因為春寒料峭,他們還懼怕早春的寒意,加了個“春”字,說明冬天已經過去,泥土已經解凍,變得柔軟濕潤,透著春的氣息,大自然已經從冬的沉睡中蘇醒過來了。
請同學根據示例任選詞語說說其妙處
第二層:加了個“早”字“新”字,這兩個字,寫出了人們初見鶯燕的喜悅。早鶯出來了,新燕歸來了,人們仿佛帶著滿臉欣喜的神色。
第三層:加了個“幾處”“誰家”,注意,這里不是“處處”“家家”,范圍上是有很大限制的,用語也極有分寸,一方面因為少而帶有欣喜之情,另一方面這時畢竟還是初春,還沒有到“到處鶯歌燕舞”的時候。
三層分析下來,令人驚嘆:“寫的真是初春景色!”。
“剝而復加”的方法,更有利于我們賞析詩句。
悟
讀
景
中
情
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請全班背誦全詩。
朗讀全詩,思考。
背誦
檢
測
與
反
饋 每課一練:運用剛才歸納的詩歌欣賞方法自學《天凈沙秋思》。 思考,討論,寫下答案 檢測學生所學內容是否過手,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內容以及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體現。
小
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讓學生來總結,互相補充及完善。 培養學生的總結和歸納能力,培養學生的集中思維能力。
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春行
春水春云、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綠楊白堤
喜悅、恬靜………………..悟詩情
【教學反思】
學生對“剝而復加”的方法很感興趣,掌握得非?欤@種方法更 有利于我們賞析詩歌語言,體會詩歌語言的準確性和豐富的表現力,對這種方法的運用,還可鞏固、強化、遷移。
張曉燕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錢塘湖春行的教案
10.錢塘湖春行的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