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學 吳國梁
很多同學都發現,有時候同樣一則素材,有同學可以因其得高分,有的同學卻只能望文興嘆;有時候同樣的一個主題,有同學可以寫得風生水起,有同學卻只是老生常談。其實,素材也有優劣之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素材運用也就容易陷入誤區。
誤區一:有例無證
一提到劉燁,絕大多數的人能想到的必然是金馬影帝、影視演員劉燁,而實際上,中國還有一位女主持人,她的名字也叫劉燁。也許主持人劉燁還不被太多人熟知,但她卻有著不尋常的經歷。她本是電視臺的一名記者,能力突出,收入穩定,事業正值上升期,可是這時她卻突然放下已經得到的一切,做了一個毅然到美國留學的決定。留學的日子是艱辛的,可她憑借自己的努力終于成為第一個走上美國紅地毯做主持的中國人。可這時的她,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沉下心來,欣然歸國。當被問到為什么,她說:“在美國,我永遠是一個中國的花瓶,而我要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一名真正的國際主持人。”
--節選自學生作文《沉淀內心》
【誤區明示】
劉燁例子,可解讀的方面有許多,比如,愛國情懷,不畏艱辛的勇氣,努力贏得成功,清醒地認識自我,沉淀內心--那么,作者使用了這個例子到底想表達什么呢?我們并不知道,因為作者并沒有對例子進行論證。對考場作文來說,這種問題絕對是禁忌,閱卷老師也是非常不喜歡看到這樣的只有例子沒有論證的文字的。所以,同學們在舉例后,一定要加以必要的論證,這才是完整意義上的例證。
【誤區指正】
舉例之后,要及時加以簡短的議論,來點明你使用事例的目的,免得讓讀者產生誤解。試比較修改后的文字:
一提到劉燁,絕大多數的人能想到的必然是金馬影帝……當被問到為什么,她說:“在美國,我永遠是一個中國的花瓶,他們用我來看中國,而我要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一名真正的國際主持人。”在榮譽面前,她不浮躁,既不洋洋自得,也不心態失衡,而是沉下心來,終于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她真正做到了對自己的人生、夢想收放自如。
修改之后的段落,不僅語言干凈利落,最重要的是在段末作者將自己想要表達的主旨說了出來,而且給人感覺相當貼切,真正提升了劉燁這個例子的現實意義,說理清晰流暢,扣緊了文章的主旨,這樣的例證,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議論文例證,才真正賦予了議論文論據的活力。
誤區二:論證失當
有人說核力量是偉大的,是因為它所爆發出的能源可以被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不斷為人類文明的運轉注入動力。也有人說核力量是強大的,它的爆發可以令數十公里內的生靈化為灰燼,令幾百公里內的生物聞風喪膽,令整個星球上的人們為之驚悚。這便是強大與偉大的區別,不懂得偉大是依靠本心去爭得,那么再強大也無濟于事。
--節選自學生作文《偉大與強大》
【誤區明示】
作者舉了核能應用的例子來證明強大與偉大的區別,切入點不錯,能夠證明“只有造福人類的力量,才能稱得上偉大;而那種具有破壞性的力量,是與偉大無緣的”。但作者議論時,闡述的觀點卻是“這便是強大與偉大的區別,不懂得偉大是依靠本心去爭得,那么再強大也無濟于事”,而什么叫做“用本心去爭得”?核能的應用與本心有什么關系?什么又是核能的本心?
實際上,我們細細讀來,就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用正確的使用方法來正確應用核能,用善念來控制核能,讓它造福于人類這才是“偉大”。很明顯,作者的論述實際上是在強調利用核能的人的“本心”,而不是段落中寫到的核能的“本心”,因此原文中的論證和所舉的例子是沒有關系的,這便是典型的論證失當。
【誤區指正】
同學們在例證時,一定要認真想一想,自己所進行的論證,是不是例子要表達的意思,是不是文章的中心意思,只有符合文章中心,也符合材料的意思,才是正確的論證。比如,上面的例子中論證的部分,就可以修改為:
可見,強大的力量只有造福于世界,造福于人類,造福于生命時,才能稱得上偉大;而那種摧毀性的、破壞性的力量,盡管可能很強大,卻注定是與偉大無緣的。
誤區三:不辨真偽
一個連長在戰場上聽到炮彈的呼嘯聲,看到不遠處的小通信員沒有臥倒,于是一下子撲到了小通信員身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給小通信員擋下了子彈。然而,等敵人的炮彈爆炸之后他們站了起來,竟然發現炮彈恰恰落在連長剛才站的地方,連長和小通信員相互看著,都不由得心想:人生就是這樣啊,有時候看似是為了幫助別人,實際上卻是在幫助自己。
--節選自學生作文《為己與為人》
【誤區明示】
這是一個很能迷惑人的“素材”,“素材”繪聲繪色地講了一個“戰場上連長奮不顧身勇救他人”的例子,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幫助別人就等于幫助自己。但是,這個結論是必然的嗎?戰場上這樣的事情確實是有可能發生的,但這其實是一個概率問題,更多的時候,這其實純屬巧合,而實際上,最無情、最殘酷的地方正是戰場,隨時會有流血犧牲的事情發生,為救他人而英勇獻身的事情遠遠比為救他人而躲過危險的幾率大得多,可作者在這里卻煞有介事地得出了“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的偽結論來。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那發炮彈恰恰落在小通信員所在的地方呢,肯定是兩個人都會死,那么,會不會因此得出一個“幫助別人不但無濟于事,反而會禍及自身”的結論來呢?
【誤區指正】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同學們在使用素材時,不要迷信,也應該運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一下素材的真偽性,有些素材看似有理,但仔細想一想,卻是似是而非的,或者違反常識,或者逆情悖理,或者把偶然當必然,如果被閱卷老師看出漏洞,這些素材不但不能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會讓你的文章失去說服力。
比如,還有一個素材也是被人誤用很廣的:
鷹媽媽為了訓練小鷹飛翔,會故意折斷小鷹的雙翅,以此來說明逆境磨煉人。胡編這個素材的人真應該先打斷他的手再讓他去練寫字,打斷他的腳再讓他去學跑步,這樣逆情悖理的“故事”也能堂而皇之地讓學生用成作文素材?事實上,老鷹在訓練小鷹飛翔時會將羽翼初豐的小鷹推出巢穴,小鷹在空中,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奮力飛起來,要么掉下去摔個粉身碎骨,成功飛起來就能搏擊長空,飛不起來就必然鎩羽--結果不知怎么成了“鷹媽媽故意折斷小鷹翅膀”來訓練小鷹飛翔了。
金屬
[誤區素材指正 作文指導]相關文章:
2.作文課指導教案
3.看圖作文指導課件
5.優秀作文指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