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啟陣
近代法國哲人伏爾泰說“生命在于運動”,宋朝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曰“詩窮而后工”。當窮困與運動在一個詩人身上交集時,便成就了一位悲天憫人的偉大詩人--詩圣杜甫。
根據“運動”的情況,杜甫的一生可以分為前后兩個階段:35歲之前是主動的輕松的行走,35歲之后是被動的沉重的行走。35歲之前,他游晉中,游吳越,游梁宋,游齊趙,屬于有志青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工程的一部分,主要內容是探尋歷史古跡,觀賞山水勝景,了解各地風俗,結交天下朋友,心情是愉快的;35歲之后,到奉先、鄜州探視分居家小,到鳳翔投奔流亡朝廷,到秦州、同谷、成都、夔州、潭州尋找棲身之所,就是王安石所說的“餓走半九州”,都是迫于生計,迫于時世,心情是悲苦的。
前一階段的行走,沒有留下多少詩歌作品。現存杜甫詩集中能看到的,只有二十余首。當然,并不是杜甫這一階段就只寫過這些作品。根據杜甫《進雕賦表》“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余篇”的說法,他三十五歲之前應該寫過近千首詩歌。如今只剩這二十余首,其他作品,或者在傳播中散失了,或者是杜甫晚年編輯詩集時有意刪汰了。數量雖少,但也有幾首跟行走有關的佳作,例如《游龍門奉先寺》、《望岳》。這些作品中,青年詩人杜甫在即景抒情方面的天賦初露端倪。這一時期行走的真正意義,不在于直接寫出傳世的杰作,而在于開闊心胸,增加見聞,陶冶情操。與此同時,也為后一階段的寫作積累了豐厚的素材。后一階段不少懷念故人、追懷往昔歲月的佳作,都取材于這一階段的行走,例如《憶昔二首》、《壯游》、《遣懷》。
研究文學史,不難發現,家道中落的人家最容易誕生文豪,比如曹雪芹,比如魯迅。杜甫也是如此。前后兩個階段行走情形窮富順逆的巨大落差,是杜甫詩歌創作中激情、情感、靈感的不竭源泉。因此可以說,杜甫前一階段的行走,價值巨大,意義深遠!队^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江南逢李龜年》等感時傷逝的杰作,則是源于前后兩個階段巨大落差的直接成果。
相比之下,杜甫后一階段行走的價值、意義則直觀得多,甚至可以說是一目了然。請看: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個小官職不久,杜甫由長安往奉先縣探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子兒女,路途所見,使他感慨萬端,寫出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首名作。至德二載(757)八月,因為上書替房琯說情,遭肅宗李亨疏遠,被準許回鄜州羌村探視家小,一路見聞,又使他寫出了《羌村三首》、《北征》等名作。乾元二年(759)春,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期間,杜甫由華州往洛陽看望妻子兒女,路途所見,使他寫出了《贈衛八處士》、《洗兵馬》、“三吏”、“三別”等優秀詩篇。后來,每到一處,杜甫都留下了直接源于行走見聞的優秀詩篇。例如,在秦州,有《秦州雜詩二十首》;在同谷,有《同谷七歌》;在成都,有《蜀相》、《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登樓》等;在云安,有《旅夜書懷》;在夔州,有《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登高》等;在荊湘之間,有《登岳陽樓》、《風疾舟中伏枕書懷》等。
上文所列舉的詩篇,基本上都是杜甫詩集中最優秀的作品。換言之,杜甫一生最優秀的作品,多數跟行走直接相關。因此,說沒有行走就沒有詩圣,不是夸張。
當然,寫詩,并非只有行走一條途徑。王維、陶淵明、李商隱等人的詩歌成就,相對而言,跟行走的關系就不是很大。同時,也不是說只要行走,就能寫出偉大的詩篇,成為偉大的詩人。行走只是形式、外因,更重要的還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立場、情感、價值觀念、審美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之類的東西。
[沒有行走,就沒有詩圣杜甫]相關文章:
5.行走京城閱讀答案
7.杜甫的詩全集
8.絕句杜甫古詩圖片
10.對雪杜甫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