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 初步熟悉張九齡的生平事跡及其詩歌的主要特征。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3、了解本詩是如何緊扣“望”和“懷”來寫景抒情的。
【學習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學習難點】
了解本詩是如何緊扣“望”和“懷”來寫景抒情的。
【學法指導】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知識鏈接】:
作者簡介: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世稱張曲江。唐中宗景龍初中進士,玄宗朝策試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諫,舉賢任能,為一代名相。曾預言安祿山狼子野心,宜早誅滅,未被采納。他守正不阿,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貶為荊州長史。開元末年,告假南歸,63歲卒于曲江私第,謚號文獻。他七歲能文,終以詩名。其詩由雅淡清麗,轉趨樸素遒勁,運用比興,寄托諷諭,對初唐詩風的轉變,起了推動的作用。后人評論唐詩的轉變,多以陳、張并稱,“獨能超出一格,為李、杜開先”。
【預習檢測】
一、想一想并寫出通過明月寄相思的詩句。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覺( ) 滋( ) 盈( )
堪( ) 還( )
三、結合注釋,解釋下列詞語
懷遠: 遙夜:
竟夕: 情人:
憐光滿:
不堪盈手贈:
【自學導航】有感情地誦讀本詩 。
1、個人體驗朗讀。在朗讀中整體感知詩歌情感基調。
2、同桌對讀。小組內交流朗讀,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詩歌的內容。
【亮點探究】小組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1、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乃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共此時”的是誰?怎樣理解“共此時”?
2、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中的“怨”什么,為何怨?
3、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寫我因相思而徹夜難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處尋覓。 “憐”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
4、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不堪盈手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5、全詩是如何扣住“望”和“懷”來表達思念之情的?
【拓展閱讀】
閱讀《望月懷遠》和杜甫的《月夜》,比較兩詩的情感和抒情技巧的異同。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課外探究】結合你所學過的詩文,搜集與月有關的詩句,歸納明月這一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學習反思】
【美文鏈接】
月亮的聯想
黃詩婷
不知什麼時候,陣陣的蟬鳴漸漸安靜了;不知什麼時候,片片的綠葉悄悄枯黃了;不知什麼時候,徐徐的涼風輕輕的來訪了.不知不覺中,夏帶著熱情,暑氣完美落幕,秋領著涼爽,愜意隆重登場 -- 秋來了,跟隨秋的腳步,月亮更積極闖進你我的心扉,相同的月亮,不同的季節,更牽引人們思念的心.
一輪晶瑩剔透的明月高掛在星空的畫布下,它的光茫不像太陽那樣強而有力,卻多了一分小鳥依人的柔美,少了一分豪放粗獷的熱情.
古人總是舉頭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頭創作流芳百世的詩詞,回頭思念遠在天邊的戀人,張九齡望月懷遠,因月光灑落憶佳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蘇軾水調歌頭,因月亮「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歐陽修玉樓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將中國人含蓄的愛恨情仇刻畫得如癡如醉,更將中國人對月光的著迷,月色的浪漫,月亮的幻想自筆下流瀉出一股懾人的靈氣,彷佛身歷其境,迷失在文人雅士悠悠愛戀的情懷,頗有山在虛無縹渺間的隱約.
古今中外,對月亮的綺麗遐想各有所好,東方人將月的美用文字譜出凄美動人的千古詞句,西方人將月的好用色彩繪出屏息凝神的不朽畫作.星夜 -- 梵谷最富想像力的作品,朦朧黑夜籠照大地的深色調襯托出節奏感十足的星與月,像漩渦一樣的旋轉著,在目不轉睛之於,令一抹微笑似的彎月在漆黑中「綻放」光茫,閃耀在月明星稀的鄉村稻野中.
深院月明人靜,中秋月圓人團圓,蒙著面紗的明月,創造了多少百聽不厭的神話故事;高雅脫俗的明月,成就了多少扣人心弦的唐詩宋詞;多愁善感的明月,滿足了多少少女情壞的浪漫氣息,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出相皎潔
劉敏娜
[《望月懷遠》學案 (語文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5.望月懷遠優秀教案
6.語文版小學課件
9.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10.唐詩《望月懷遠》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