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把握作者描寫景物的特點,把握描述的順序
2.學習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題,體會描述之中作者所蘊涵的情感
3.體會女革命者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1.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體會描述之中作者所蘊涵的情感
2.體會女革命者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題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課前預習方案: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信箋( ) 颯颯( ) 仲夏( ) 奄奄一息( ) 戰栗( )
鶇鳥( ) 啞然失笑( ) 踱來踱去( ) 綻裂( )
晦暗( ) 陰霾( ) 均勻( ) 如癡如醉( ) 驀然( )
令人目眩( ) 萬籟俱寂( )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語:
隱約( ) 茂盛( ) 沉醉( ) 嘹亮( ) 神奇( )
散播( ) 晦暗( ) 烘托( )
3、解釋下列詞語:
奄奄一息:
啞然失笑:
綻裂:
目眩:
萬籟俱寂:
陰霾:
驀然:
如癡如醉:
4、本文的文體是一封信,是 (人物)寫給 (人物)的信猜一猜他們之間是 關系
5、閱讀全文后,文章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
參考答案:
1、jiān;sā;zhòng;yǎn;lì;dōng;yǎ;duó;zhàn;xuàn;lài;huì;mái;yún;mò;chī
2、隱約(模糊) 茂盛(旺盛) 沉醉(沉迷)嘹亮(響亮) 神奇(奇妙)散播(播撒) 晦暗(昏暗)烘托(襯托)
3、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
啞然失笑:形容笑聲
綻裂:裂開
目眩:眼睛昏花
萬籟俱寂:形容各種自然界的聲音都消失了
陰霾: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
驀然:突然
如癡如醉:形容情景迷人,使人陶醉
4、本文的文體是一封信,是羅莎(人物)寫給宋儒莎(人物)的信他們是好朋友
5、學生可能會說景物描寫很好,或作者很有愛心,或暴風雨寫得很形象,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并作為課堂教學的關注點
第一課時
(一)課堂導入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中國古代的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漢代的史學家司馬遷也說:人貴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比鴻毛還輕南宋文天祥更是揮筆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俄國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說: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它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匈牙利一個進步作家裴多菲也用詩歌表達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你看許許多多革命者前仆后繼,為了堅定的革命信仰,為實踐他們革命的諾言,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義無返顧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這一群可歌可泣的人首先,我們學習第一課
(二)介紹作者:
羅莎盧森堡(18711919),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生于波蘭猶太資產階級家庭,1893年參加創立波蘭社會民主黨后移居德國,參加德國工人運動俄國一九0五年革命爆發后,回波蘭參加反沙俄的斗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創立德國右派社會民主黨人革命組織--斯巴達克聯盟,在群眾中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宣傳,揭露德帝國主義的掠奪政策曾多次被捕,在獄中以“尤尼烏斯”的筆名,寫出小冊子《社會民主黨的危機》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后出獄,旋即投身戰斗,并從事建立德國共產黨的工作1919年1月15日,與卡爾李卜克內西等同被殺害
課前預習方案:
(三)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信箋( ) 颯颯( ) 仲夏( ) 奄奄一息( ) 戰栗( )
鶇鳥( ) 啞然失笑( ) 踱來踱去( ) 綻裂( )
晦暗( ) 陰霾( ) 均勻( ) 如癡如醉( ) 驀然( )
令人目眩( ) 萬籟俱寂( )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語:
隱約( ) 茂盛( ) 沉醉( ) 嘹亮( ) 神奇( )
散播( ) 晦暗( ) 烘托( )
3、解釋下列詞語:
奄奄一息:
啞然失笑:
綻裂:
目眩:
萬籟俱寂:
陰霾:
驀然:
如癡如醉:
4、本文的文體是一封信,是 (人物)寫給 (人物)的信猜一猜他們之間是 關系
5、閱讀全文后,文章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
(二)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1.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標示段號遇到“預習方案”中所列出的生字詞教師強調學生要在其下方加上著重號,使學生在朗讀和閱讀的時候能夠強化印象,鞏固積累
2.在4人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閱讀的發現和體會,進一步落實“預習方案”第5題的要求
(三)課堂研討
1.教師引導小組討論
(1)你們看一篇文章,除了看內容之外,有沒有注意文章的題目?這個文章的題目告訴了我們什么?
明確:“書簡”是書信的意思,說明這是一封信“獄中”說明作者是個囚犯,是在監獄中寫的信
(2)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獄中”?
明確:第三段第一句話:“六點鐘我又跟平常一樣給關進去了”
2.小組討論
(1)這是一封信明確:是羅莎盧森堡寫給宋儒莎的
(2)你知道他們是什么關系嗎?
明確:他們是好朋友作者在獄中給好朋友寫信,告訴好朋友她在獄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3.小組交流:這封信寫了哪些內容?
全班交流,相互補充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概括歸納明確,如下:
明確:先寫作者在獄中花園里寫信;然后回憶昨天發生的事情:拯救大孔雀蝶;白楊花絮飄蕩奇妙景象;大雷雨后難忘的景色
4.小組討論:從全文看,文章按什么順序來寫?
明確:從全文看,是按照倒敘的寫法從記敘昨天發生的三件事情上說,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
5.教師引導學生把表示倒敘的方式和時間順序的標志(句子或詞語)找出來
明確:
表示“倒敘的方式”的標志:第一段中“我昨天是怎樣過的呀!”
表示“時間順序”的標志:上午……下午……六點鐘(但是一會兒天暗了或傍晚)……
(四)課堂作業
學生思考與寫作:你看作者把一天發生的事情說得多么有條理,又各有側重仿照這種寫法,把你昨天所看到或聽到的事情寫出來,先列出提綱
(五)布置作業
1、朗讀全文
2、思考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作者寫的這封信的內容,說實在的,這是一封很特別很特別的信你們第一次閱讀時感覺是什么?學生交流老師在此基礎上談自己的體會:第一次看這封信的時候,一點也不相信作者是個囚犯,是在獄中寫的信
二、課文整體研討:
(一)教師引導小組討論:你們認為這封信特別在哪里呢?原因又是什么?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特別之處
學生談發現,談體會
教師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獄中花園的環境描寫、拯救蝴蝶行動和情感、飄飛的白楊花絮和雷雨之后難忘的景色
三、具體學習:
(一) 獄中花園的環境描寫:
1.文中哪個地方?請學生找出來
明確:從文章開頭至“在這種日子里人們很容易想起這種情調來”
2.這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是監獄,但是在作者看來是:花園
3.作者圍繞花園寫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花園里面有:綠森森的灌木叢;黃醋栗樹;女貞;楓樹;小栗樹;白楊;還有木管風琴聲;樹木的颯颯聲;小鳥的合唱聲;杜鵑的啼聲;
景物的特點:作者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個角度來寫景,寫得有形、有聲、有色;突出了景物的生機勃勃、美麗可愛
4.作者的感受如何?從文章中找出最能體現作者心理感受的詞語
詞語:花園、丁香般芬芳、亭亭玉立、肅穆而慈祥、非常愉快、多美、多么幸福、沉醉等
作者的感受:愉快、幸福、沉醉從中突出了女革命者細膩的情感和熱愛生活的情懷
5.學生自讀第一段:從文章開頭至“在這種日子里人們很容易想起這種情調來”要求學生仔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讀好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盧森堡的情語至少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她的情感相當獨特在一般人筆下,失去自由,免不了產生沮喪、憤懣,把這樣的情感投射到周圍的樹木花草上去,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在盧森堡的筆下,周圍的植物,不但沒有一點沮喪感,更反倒生氣勃勃,充滿了生命的安詳感:
你知道我現在在哪兒,我在哪兒給你寫這封信嗎?在花園里!我把一張小桌子搬到外邊來,很隱蔽地坐在綠森森的灌木中我的右邊是丁香般芬芳的黃醋栗樹,左邊是一簇矮矮的女貞,在我頂上,一棵尖葉的楓樹和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栗樹彼此交搭著它們寬大的綠油油的手掌,在我前面是一棵枝葉扶疏的肅穆而慈祥的白楊,它徐緩地擺動著它那白色的葉子,沙沙作響
這哪里像在坐監牢?沉溺于監牢的嚴峻感,就不可能對大自然有這樣專注,這樣珍惜這說明在她內心深處,并不把坐監獄當作什么了不得的事,她相當安詳地專注著上下左右的花草樹木,一切都很美,很有詩意她所憑借的不僅僅是語言的華彩,而且還直接寫到她的感覺:
淡淡的葉影和一圈圈閃閃的陽光在我正寫字的信箋上舞動,從雨水潤濕的樹葉上時而有水珠滴在我的臉上和手上
(二) 拯救蝴蝶行動和情感:
1.文中哪個地方?學生找出來
明確:文中第一段從“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發現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結束
2.“我”是怎么救助的?你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嗎?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從發現它奄奄一息到焦急地戰栗小心翼翼地放在手里到拿盛開的鮮花喂食到與它說話等,這些無不體現女革命者對生命的珍惜和細心的呵護
3.學生自讀課文從“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發現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結束
(三) 飄飛的白楊花絮:
1.作者抓住什么特征來描寫他所見的景象?
明確:作者抓住奇妙和神奇的特征來描寫,例如:到處飛舞、飛滿、鋪滿和散播、傳播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楊花漫天飛舞神奇景象,
2.“在墻縫里,石縫間,到處都有它的幼芽在抽芽” 字里行間有什么含義?
明確:作者贊嘆自然界生物的頑強的生命力和傳宗接代的神奇力量,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
3.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
(四) 雷雨之后難忘的景色:
1.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作者描寫灰云、雨點、閃電、雷聲還有夜鶯等景物
2.在描寫中運用哪些修辭手法?
明確:作者在這里運用了比喻、擬人和象征
3.“它要壓倒雷聲,唱亮昏暗”“像一道燦爛的銀光”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為什么這樣描寫?
前者為擬人;在于表現人的感覺,表現革命者蔑視黑暗的高貴精神、壓倒黑暗的自豪氣概、自由必勝的堅定信念后者為比喻和通感;在昏暗背景下,轉化為視覺,對比更鮮明,更表現出清脆亮麗的鶯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氣概的燦爛奪目(見練習三第2小題及第1小題解答)
4.景象的氣氛如何?給人陰郁的感覺?聯系全文四處的描寫,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文中有四處寫到陰郁氣氛,但全文并未給人陰郁之感一是隨后很快被愉快基調淹沒二是正由此反襯、突出了生命激情、鮮活亮麗的生命力對這陰郁的戰勝、壓倒;特別是最后一段,蕩漾著作者蔑視、壓倒、搏擊黑暗的自豪無畏壯麗的情感,是理想的光華,是全文的高潮(詳見練習三第1小題解答,參見第2小題解答)
5.作者在文中多次寫到鳥的叫聲和鳥的形象?從文章中找出來,體會它的表達意義
明確:一切景語皆情語,抒情的最起碼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的感情去同化景物課文前面已經寫到四次鳥的叫聲或鳥的形象,第一次是不知名的“小鳥”,第二次是“杜鵑”,第三次是“小鶇鳥”,第四次是“燕子”這里描寫的是燕子穿飛的形象和夜鶯在閃電和雷聲中的叫聲,突出他們與環境的關系,進而揭示燕子和夜鶯和環境的象征意義使其成為一個革命者面對惡劣的環境英勇無畏堅強不屈仍具有堅定的信念這樣的象征意義
6.學生自讀文章最后一段要求學生體會景物描寫和象征意義
三、小結
作者這樣一個革命者雖然身陷囹圄,卻不悲觀失望,以其細致的觀察、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情感,以一個革命者博大的胸懷和女性的愛去感受生命的可貴,并寄托了其堅強不屈的性格和堅定不移的信念,這些無不是革命樂觀主義的體現
(四)課堂練習
當堂完成課后閱讀練習探究三背誦和仿照句子
板書設計:
獄中書簡
羅莎盧森堡 獄中花園的環境描寫
時間順序
好友 信 昨天上午:拯救蝴蝶行動和情感 倒敘手法
昨天下午:飄飛的白楊花絮 細膩的情感
昨天傍晚:雷雨之后難忘的景色 生動的語言
袁祖東
[《獄中書簡》 教案教學設計(北師大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北師大跳繩教案
2.八年級下冊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