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中學韓云生
初中班主任工作繁瑣而辛苦。在班級管理中,每個班主任都希望能借助一雙“隱形的翅膀”“飛過絕望”,擁有美麗的太陽。開學初,我的腦子里也是“翻江倒海”困惑不已: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出類拔萃”不按常規“出牌”,我該怎樣管理班級,才能不讓學生變成“沒有規矩”的“猴子”,又能把握好“收放”管理的“度”,讓孩子們所有的夢想都開花?是老生常談?還是“推陳出新”來個舊瓶裝新酒?班級管理的指導思想和理念又是什么?是領導推著走,還是腳踩西瓜皮走到哪滑到哪?自學校開展《弟子規》教育實踐活動后,我不禁茅塞頓開:《弟子規》字字珠璣,不愧是“童蒙養正”的上乘佳品!于是,我開始在班級管理中大膽嘗試,讓孩子們與經典同行,與《弟子規》為友,把它當成師生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拋磚引玉”,與大家一起共享《弟子規》帶來的精神“盛宴”。一:選準突破口,在班規中滲透《弟子規》思想。
良好的班規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制定班規之前,我先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通過一段時間邊讀邊學習邊討論,《弟子規》中許多行為規范自然而然地在孩子們的心里播下了種子。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開始嘗試把《弟子規》中的內容應用到班級管理中,讓學生在一言一行中滲透《弟子規》禮儀,從“衣貴潔,不貴華”到“如何待人接物”;從“事雖小,勿擅為”到“言語忍,忿自泯”,從“房室清,墻壁凈”到“撿起身邊的垃圾,維護公共衛生”;從“自愛、自重”到“寬容他人,不嘲笑犯錯誤的同學”……讓孩子們明確是非觀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這樣,即使教師不在班里,學生心中都有一個“是非觀念”在主持公道。譬如,我們班有個別學生“能言善辯”,總是不分場合“暢所欲言”,天天唾沫星子滿天飛,讓班里其他學生苦不堪言。于是,我便提議把《弟子規》中的“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當做班規,讓孩子們明白話語不在于說得多,更不宜花言巧語。管住自己的嘴,可以避免麻煩,更不會鬧笑話。慢慢地,班里的學生做的多了,說的少了,同學之間因為“口舌”而引起爭執的也逐漸少了。
二:運用《弟子規》,巧妙處理偶發事件。
進入初中,孩子們漸漸有了自己的主見,教師“侃侃而談”的大道理往往讓他們“嗤之以鼻”。在班級管理中,教師除了“嚴格要求,寬容大度,及時督促”外,可活用《弟子規》善待學生,處理偶發事件時堅持“說服為主,灌輸為輔”的原則,也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開學初,我班里的(王瑜瀟 李思煜)兩個學生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鬧矛盾,甚至大打出手。看著那兩個“斗紅了眼的公雞”,我知道,要是處理不當,他們之間的“糾紛”就會“剪不斷,理還亂”了。我沒有問他們兩個誰對誰錯,決定采用“冷處理”,讓他們倆先反復念讀“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各自反思自己的言行。最后再來“論理”誰對誰錯。一段時間后,那兩個同學開始自我反省以求對方諒解,看到他們“盡釋前嫌”、“握手言歡”,我才“粉墨登場”,運用《弟子規》里的“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讓他們知道同學之間親如兄弟,懂得了友情的珍貴和寬容的可貴,吵架打架事件逐漸在我們班“銷聲匿跡”。
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學生,正因為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或問題,才需要我們教師的教育。又如學生偶爾忘記佩戴紅領巾被值日生扣了班里的量化分值,我沒有一味指責他們,而是借用《弟子規》里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提醒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因為天天依照政教處的安排誦讀《弟子規》,學生早已對此“耳熟能詳”“熟讀成誦”了。只要持之以恒,借助《弟子規》那“隱形的翅膀來處理班級中出現的種種偶發事件,做班主任也不再覺得苦不堪言了。
三:力行《弟子規》,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弟子規》里說“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影響他們學習成績的因素,除了個人主觀努力外,還與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密切相關。所以,我根據《弟子規》里的“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經常利用各種場合、各種機會,讓學生介紹自己身邊的榜樣,讓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加把勁,趕得上”,讓孩子們從榜樣身上吸取力量、獲取源泉,激發他們積極向上、自我完善的欲望,使學生逐漸由“他律”變成“自律”;其次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各科學習狀況,關注其發展,對學生停滯不前的學科從“理”上進行疏導,讓孩子們明白:“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而對學生取得的進步或面對挫折時則從“情”上及時鼓勵他們“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促使其良性發展。由此可見,教師只要做有心人,就能讓《弟子規》細雨潤物,潛移默化,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拼搏。
四:傳承大愛,家校形成合力,共行《弟子規》。
在與眾多“問題學生”的家長接觸后,我發現這些學生家長存有共同特點: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以為棍棒之下出“孝子”,苛責之中出“蛟龍”,對孩子非打即罵,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咫尺天涯”;而且有的家長自身素養也有問題,老師教一套,家長教一套,讓孩子無所適從,久而久之,使孩子的教育狀況變成“5+2=0”(即學校花了五天時間進行正面教育,而一個雙休日,在一些拉幫結派游手好閑的社會青年的教唆下,在父母的棍棒責罵的“推波助瀾”中,孩子就學壞了,無心上學了)。從這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協作,如只靠學校教育這一根支柱,是很無助的。為此,我決心結合政教處的安排,給學生補上缺失的家教“私德”課,而《弟子規》無疑是家校聯合教育的切入口和結合點。
所以我借助政教處“每周一升旗演講《弟子規》”和“班干部演講”等一系列教育活動,來教導學生要感恩父母。例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在家必須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讓學生學會體諒父母,幫著干點家務活,幫父母捶捶背、捏捏脖子以讓家長消去一天的勞累,還要自覺完成作業,好好學習,讓父母“省點心”……
沒有哪一種教育是一步到位的,《弟子規》也不可能包治百病,但它確實有其特定的“療效”。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班級就象一條鏈子,哪里斷了都不行,所以,在班級管理中乘上《弟子規》這“東風”,既傳承了傳統文化,為創建和諧社會獻上一雙“隱形的翅膀”,又能讓班級管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韓云生
[在班規中滲透《弟子規》思想(班主任工作)]相關文章:
1.中班規律教案
5.弟子規小班教案
8.弟子規教學計劃
9.弟子規廣播稿
10.弟子規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