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交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過程。學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是要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來實現。所以,師生交往在學校內部的人際交往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良好的師生交往,可以促進師生健康心理的發展;反之,會給教育教學活動和師生情感交流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搞好師生交往是現代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
一、青春期師生交往的新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性的增強,青春期的少年不象兒童時期那樣對教師唯命是從,開始反抗教師的管教,師生之間的摩擦增多,關系緊張。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降低,有些學生對教師產生失望和悵惘,更多地去挑剔老師的缺點毛病,看不到老師身上的優點,使師生關系出現不和諧。具體表現為:
1、 不輕易向教師坦露內心世界,自我封閉;
2、 不主動接觸老師,消極觀望;
3、 對老師的話置若罔聞,不予理睬;
4、 產生失望心理,對抗情緒;
5、 躲避老師,感情淡漠;
6、 對老師百般挑剔,拿老師的缺點做笑談;
7、 懼怕老師,不敢與教師交換意見等。
二、青春期師生交往問題的成因
(一)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的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專家們認為,人的一生沒有一個時期比青春期更令人操心的。這一時期的學生既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同時又充滿著各種心理矛盾和沖突。他們表現出了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需要,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拿主意,但由于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還處在不穩定的時期,其情感意志、個性發展還不成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還比較低,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偶爾成功便盲目驕傲,一旦受挫,就垂頭喪氣,信心動搖。因此,了解正處在青春期的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不同學生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青春期學生的身心發展極不平衡。
青春期學生正處于青春成長的關鍵時期,生理上的顯著變化,心理上的急劇發展,自我意識的進一步增強,都給同學們帶來了諸多新的思想困惑和不適應。特別是性發育日漸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又相對滯后,容易使他們感到緊張、迷亂、甚至不知所措。正是這種身心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了青春期學生情緒不夠穩定,好感情用事,考慮問題也不夠周全,容易出現行為偏差。
2、青春期學生有旺盛的求知欲。
青春期學生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求知欲旺盛。他們對周圍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較強的探究意識,喜歡批判舊事物,崇尚新事物,愛標新立異,對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從,這也是部分青春期學生“追星族”產生的思想基礎。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某些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而對體壇名將、賽場風云、影視明星、歌壇新秀、青春偶像、奇聞迭事等常常滔滔不絕。
3、青春期學生渴望尊重與理解。
尊重與理解的需要也是青春期學生這一年齡開始刻意追求的。這是他們的心理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適應能力提高的表現。學生要求尊重和理解,在集體生活中,他們渴望有顯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有適合自己“角色”的位置。在課堂上,他們希望教師喜歡并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答問題即使錯了不受到歧視和譏笑。這些都是自尊心強的表現。自尊心是一種尊重自己人格,不容別人歧視侮辱,希望受到別人尊重的自我態度。隨著年齡的增大,學生的自尊心會越來越強,到了高年級它成了自我意識中最敏感、最不容別人褻瀆、侵犯的部分。這時學生最怕別人看不起,為了得到別人的承認和重視,他們喜歡爭強斗勝,以各種方式表現自己,一旦學生感受不到這種尊重,覺得自己被老師所忽視,或覺得自己在集體中處于可有可無的位置,自尊心就會受到挫傷,就會以不當的方式,如打架斗毆、尋釁滋事、搞惡作劇等去尋求滿足。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卑感。正是由于自尊心較強,青少年也容易出現自卑感,因為他們非常注意別人怎樣看待自己,重視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常常把這方面遭受到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看成是莫大屈辱,甚至一些在成人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的問題,如自己的衣著不如同學時,自己的個頭不高,不如別人漂亮等,都會產生自卑感。如果自尊心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破灌子破摔,不求進取。
4、青春期學生交友與友誼的需要。
青春期學生心理發展到一定階段,與同齡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誼的需要日趨強烈。他們渴望多交友,有了心里話愿意找同齡人訴說,若這種感情得不到滿足,交友處處受到老師、家長的限制,不但對其自我意識的發展極為不利,也容易引發孤獨、抑郁、偏執等心理障礙。
處于青春期的青春期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導致了他們易出現心理偏差及行為問題。如苦悶、厭學、出走、自殺、犯罪等。事情發生在學生身上,卻反映了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即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視,教育方式、方法的簡化等。當前,廣大青春期學生升學、考試壓力過大,有的老師又不善于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對性格內向、情緒失調、有各種心理困擾的學生不注重情感的交流與引導,往往把有些學生的性格內向說成是學習態度問題,把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與建立友誼說成是“早戀”苗頭......其結果往往使教育不甚得法,錯過教育的有利時機,導致不良后果。
(二)教師方面的原因
當然問題在于不僅僅是在學生身上,目前的教育普遍存在"虛假交往現象"。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比如有一學生平時學習不但不認真,而且經常給老師同學制造麻煩。他的任課、班主任老師都對他失去了信心。這是前提,假如。。。。。。(設想情景)
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種:一是交往的形式性。"誰叫你去上課了"、"誰叫你遲到了"等責問除了激發對抗情緒,其內容已遠離交往所應當承載的文化意義。二是交往的造作性。教師以自我感覺為中心,猜測學生因思想不重視而遲到,忽略了學生不同的內心感受,交往已在一定程度上背離真實性。三是交往的壟斷性。教師當眾把丁丁從開學至今的過錯一一具體羅列出來,這種只關注缺點的教育,對個體來說常常是以埋沒優點和特長為成本的,對全體而言則往往是以犧牲大多數學生的發展為代價的;四是交往的獨裁性。教師要求丁丁設身處地為其他聽課的學生著想,自己卻可以當眾訓人,"你整整遲到了二十分鐘,你還有理?",并以向家長告狀威脅,教師在交往中不自覺地扮演著"法官"的角色,學生只是消極的受動者。
三、青春期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用健康的心理去影響學生,用良好的師德去塑造心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尊重、學會理解、學會寬容,產生積極的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師生交往中健康成長。那么怎樣才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和諧和師生關系,促進師生素質的提高呢?
加強交流與溝通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
聊天是一種很直接的交流方式,其優點是:
1. 能觀察收訊者的反應
2. 能立刻得到回饋
3. 有機會補充闡述及舉例說明
4. 可以用聲音和姿勢來加強
5. 能確定溝通是否成功
6. 有助於建立共識與共鳴
口頭溝通靈活多樣,它既可以是兩人之間的交談,也可以是群體中的討論或辯論;它既可以是正式的磋商,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聊天。它有著筆談所無法企及的表情、動作,使得對話雙方的心靈更加直白地碰撞,學生對老師會產生一種親近感和仰慕感,有助于師生關系的發展,也很容易為雙方所接受。
常找學生談心,可以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更多的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家境不好的不要輕易幫助。
2、課余多與學生交流,最好能隨時知到最近學生流行玩什么等等。
3、要常給予學生肯定,讓學生覺的你很欣賞他,就會自然而然的與你走得很近。
4、對于學生,要為自己創造盡可能多的表現自己的機會,讓老師發現你的優點而欣賞你,當然包括每一次考試羅。
不要小看課間十分鐘。這可是教師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時光。一個好的老師,他不會“下課鈴聲響,馬上離課堂,躲進辦公室,不聞窗外事”,他會充分利用這短暫的十分鐘,與學生在一起游戲、閑談,觀察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充分進行情感交流,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了解學生,多給學生一點時間了解自己。有些話,學生在一般場合是不會說的,但師生一起交心時,他們常視師者為長者,愿意吐露心中的小秘密,只有了解他們的家庭,了解他們的心態,教師才能對癥下藥,解開他們的心結,引導他們走出種種誤區,健康的成長。
案例一:拿我們班的一位叫何麗玲的女生來說,她膽小,內向,不愛說話,有時就連舉手也只敢伸出“半”只來,成績也很差。有一次,在課堂上,我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我觀察了一下,絕大部分同學都舉手了,何麗玲同學也偷偷地舉了“半”只手了。我很是高興,我請了她回答,可她站起來卻愣在那里,一言不發,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我還聽到有些同學在下邊小聲嘀咕著:“真笨,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不會回答也敢舉手。”同學們這一笑,她更不好意思了,臉通紅通紅的,頭埋得更低了。于是,我連忙制止了同學們的嘲笑:“同學們,人總會遇到困難的時候,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她,而不是取笑別人。我想今天也許是何麗玲同學太過于緊張了,一時想不起來了。沒有關系,我們讓她坐下來再仔細想想吧,也許待會兒她會有更好的表現的!边@時候,我看到了她充滿感激的目光。
課后,我抽出一點時間,找到她聊了一會兒,給她講一些自信自強的小故事,我告訴她覺得自己能做到的或不能做到的,其實只是一念之差,只要自己能勇敢去面對,就一定能行辦到,讓她樹立起自信心。在以后的學習中,我盡可能多給她創造一些機會,給她多鍛煉的機會,給她特別的關照,讓她能在親身實踐中獲得成功。只要她有一點進步,我都會及時表揚她,這種成功的喜悅,在推動著她努力向前。我隨時隨地地注意她,在她有困難的時候及時攙扶,鼓勵她,讓她樹立起了自信心。通過這些努力,她自己也不再那么自卑了,對自己有信心了,以前自己辦不到的,現在也能逐步辦到了,看到她有這樣的變化,我能不高興嗎?
案例二:一次我了解到本班學生楊天宇的家庭:父母離異,他跟著父親,繼母對他不太好,只顧自己的孩子,我問他恨不恨繼母,恨不恨父母,
他說:“不恨,只是與生母的關系有些冷漠,對父親很感激,因為為他付出了很多,繼母對他不好可以,自己再有幾年會成人離開家,但不應該對父親不好,因為她是要和父親生活一輩子的!
我立刻回應:“你很懂事,考慮問題相當成熟,穩重。”
又問他如何看待我們班后排的其他男生,他回:“有些鬧。”
我說:“其實就是幼稚,但你答得相當有分寸,很會說話呀。”…
師生之間進入了相當輕松而融洽的氛圍。
此后該生在節日期間常發短信給我。
和學生談話可以在正式場合,如課堂、辦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場合,如課間、操場、勞動場地,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場合談話,尤其在后一種場合,要談得好、有收獲,關鍵的是選準交談的突破口,從學生最熟悉、最興趣的話題入手,使他們解除顧慮,打開心扉。教師要有一雙善于觀察有慧眼,不僅要觀察班集體的變化,更需要透過每個學生的細微表現發現其思想本質,真正做到知微見著。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妥善處理,把工作做在前頭。
書面交流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學生可以無所顧忌地把自己的困惑和煩惱都樂意向你傾吐。書面語言在正式發表之前能夠反復修改,減少了情緒、他人觀點等因素對信息傳達的影響。而且書面交流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
注重評語中的情感交流
教師可以經常在平時的作業本、考試卷上寫一些鼓勵的話。其實,這種形式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一大良機。
比如對于平時刻苦,成績優良表現也好的學生,可在作業本上偶爾提醒他們要正確對待自己,不要驕傲;對于平時學習感到吃力,表現中游的學生,則寫一些鼓勵的話;對于后進生則寫一些警示的話,不管怎樣寫,教師都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一分為二的評價學生,并且還應包含深情飽含愛的寫。這樣的評語學生才會重視,才會細細一讀,慢慢的揣摩,并能釋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尤其對沉默不語型:這類型的學生自卑感強烈,自信心弱,很敏感,獨立性強,不過多依賴別人,但感情上渴望親情、溫情,這樣的性格更適合書面交流。
案例三:何靜是初三(9)班的一個非常靦腆、白凈而膽小的女生,從不主動回答問題,偶爾被叫起來,那聲音也是小的只有幾個人能聽見,
我曾經誤解過她,以為她很冷漠傲慢,后來才慢慢了解她,從她的文字表達中,我漸漸看到了一個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禮貌而溫文爾雅的可愛女孩,于是我經常會在她的作業本上謝謝鼓勵性的語言,并且適時大力表揚她,比如把她的作文當范文宣讀,將她工整美觀的書寫展示在“學習園地”中,此后她大受鼓舞,雖然依然靦腆,但臉上經常露出微笑,與同學相處得更加愉快了,而作文也更加出色了。
案例四:曹源,初三(9)班學生,最初我們的交流更多的是在學校課堂上和作業本中,不知何時我們的交流已超出了校園,我們會像朋友一樣發短信斗斗嘴,也會在QQ上隨意聊天,印象最深是兩件事,第一件,那年我到烏市學習,時值“七五”事件,七月五日她第一個給我打來電話“安全到家了嗎”? 第二件,有一學期班級成績有些落后了,我很苦惱,但從未在班上流露,忽然收到他的短信:“我們的語文成績絕不亞于別的班,語文成績絕不能僅憑分數,如果學語文是為了分數,那么中華情操何在?我們看了那么的書,視野開闊了多少,積累豐厚了多少。所以有些話聽了跟沒聽,知道跟不知,這叫大智若愚。”這些話都在時時地讓我欣慰,讓我慶辛我們曾經相識,相處,相知,同時更讓我由衷感到驕傲。
綜上所述,重新認識師生交往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新型交往關系,是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作為現代教師所必須要努力明確和做到的。師生交往是一門藝術。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擔負起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的職責,把握人際交往,特別是師生交往的藝術,就必須審時度勢,察微知著,這樣才能促使師生關系不斷得到改善和加強,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王思穎
[論師生交往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心得)]相關文章:
3.班主任工作心得
6.交往禮儀的常識
7.交往禮儀常識
9.用平和的心態交往
10.人際交往與溝通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