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 陳祥書
(215101蘇州市吳中區)
近年來,高考散文閱讀呈現上升趨勢,幾乎成了必考。單說2009年,全國18套試卷中就有12套考查了散文閱讀。不光如此,散文閱讀還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受到喜愛。不光難度在不斷增加,連維度也在逐步加大。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必須研究答題思路,把握答題規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散文閱讀的得分。
一、分析原因類:
高考散文閱讀,常常要求回答原因是什么,或者回答為什么。對于原因分析,可從以下三點入手:1、審清題干。在原文中尋找問題出處,并劃線標明問題。2、篩選信息。在問題出處的前后進行搜尋,劃定答案區間。3、整合信息。盡量用原句作答,但決不能照搬照抄原句,必須是適度濃縮,適當增刪,恰當重組。比如2008年全國卷1第14題:根據文意,說說古陽關為什么聞名遐邇。細讀題目,可先根據古陽關聞名遐邇,尋找到問題出處在第2節;然后順著“陽關之所以聞名遐邇”,向下找出答案區間在第二節后半部;最后圈出答案區間各句的關鍵詞,連綴關鍵詞而形成答案。
要想答題規范,可按兩步進行:第一步列舉原因,必須分條列舉,力圖簡明扼要;第二步進行總說,原因列舉之后,必須總結一下。仍以上例為例,其提供的答案是:①是通往西域邊防的關隘;②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關口;③王維《渭城曲》詩中對古陽關的詠嘆;④有關“陽關道”的民諺廣為流傳。品味答案,第一步符合規范:分條列舉,概括精要。但第一步之后,卻沒有第二步。如果要補出第二步,可作如下總結:這些,就是古陽關聞名遐邇的原因。如此之后,就更加完美了。值得一提的是,①②兩點不能照抄原文,必須進行整合。另外,聞名遐邇雖不是從《渭城曲》開始的,但《渭城曲》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二、闡釋意蘊類:
所謂意蘊,就是含義與內在意義。在一般情況下,高考散文閱讀總要考查闡釋意蘊。具體一點,就是要求指出××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者解釋××句子有什么意蘊?面對意蘊闡釋,可從以下三點思考:1、仔細體會,找出關鍵詞語,進行深入理解。2、結合語境,抓住關鍵詞語,分析出客觀意義。3、聯系前后文,分析出感受,點明作用與效果。例如2008年全國卷1第15題: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打開試卷,其劃線句有三句:(l)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2)好像這凄冷的陽關古城也有幾分暖意了。(3)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像第一小題,可抓住戈壁灘中的“綠色海洋”,重點理解“海洋”一詞的比喻義。第二小題,可結合語境,聯系前文的“陽關硯”,準確理解凄冷陽關古城的幾分暖意。第三小題,可扣住“將軍和士兵”,理解“哲學家與詩人”的比喻義。
在答題規范上,必須先進行客觀分析,指出具體含義是什么;然后結合具體語句,分析其表達的情感或作用或效果。還以上例為例,其答案為:⑴寬廣的綠色林帶與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產生了驚喜之感。⑵城磚磨制的陽關硯,蘊含著歷史文化氣息,使我對陽關古城的感覺也變得溫暖了一些。⑶出生入死的人生經歷,使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活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感觸,給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詩情。很顯然,第一小題最先指出了客觀對比的反差,然后回答了產生的情感;第二小題先是闡釋了客觀事物包含的意義,而后分析了產生的作用;第三小題首先揭示了成了哲學家與詩人的原因,之后推出了由此產生的結論。所以,答題不僅符合規范,而且還特別到位。
三、歸納要點類:
一般說來,高考散文閱讀還要進行要點歸納。通常要求談談你對什么內容的理解,或者說說什么內容表現在哪些方面。在答題思路上,可分為四點:1、扣住題干,把握提示內容。2、緊扣文本,找出答案區間。3、抓住關鍵句,進行分析、提煉和升華。4、結合全文內容,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綜合解答。譬如2008年全國卷1第16題:結合文中對陽關古道的描述,談談你對“蒼涼美”的理解。就思路而言,宜于先要細讀題干,明確是要結合陽關古道的描寫,闡述“蒼涼美”;然后緊緊扣住文章,找出答案區間在第三、四、五段;再抓住“平沙千里”“紅塵渺渺”“生死關”等詞語,上升為蒼涼悲壯;最后,綜合各關鍵之點,歸納出科學答案。
說到答題規范,可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提煉關鍵語句,分條列出幾個要點;第二步,緊扣題目,總結升華一下。再以上例為例,其答案列有三點:①古代的軍事重鎮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廣袤雄渾;②昔日“林草豐美”的陽關古城,如今已是紅沙渺渺,蒼涼悲壯;③古人對生死離別的感慨,道盡人間滄桑,凄涼悲惋。應該說,第一步符合答題規范:抓住了第三、四、五節的關鍵句,提煉出了三種理解。但是,對照答題規范,卻缺少第二步。如果能總結升華一下,那就更完整;如果能補出第二步,那就更完美了:“以上,就是對蒼涼美的理解”,或者“這些,總給人一種蒼涼美”。
四、鑒賞手法類:
手法主要有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象征、對比、烘托、渲染、欲揚先抑、托物言志、虛實結合、借景抒情等。鑒賞手法就是要求欣賞某某文段的手法,或者指出運用了哪些手法。答題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切人:一是審讀題目,弄清手法的所在位置。二是仔細辨認,確認運用了什么手法。三是深入研究,體味是手法在文中怎么運用的。比方說,2008年江西卷第18題:這是一篇悼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卻用了大量筆墨回憶十多年前瞻仰孫中山先生遺體的有關情況。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試作簡要分析。從題目來看,手法的所在位置是在回憶部分。就手法而言,是用大量回憶來襯托沉痛悼念。由體味來說,是用孫中山先生來襯托魯迅先生。
要說答題規范,通常分為三步:第一步,運用術語,點出所使用的手法。第二步,結合文本,闡述手法在文中的具體運用。第三步,簡述好處,鑒賞手法的作用或效果。概括地說,手法+實例+作用或效果。就以上例為例,其答案如下:襯托。用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人格襯托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時代對孫中山先生的“敬慕”襯托“微跛的孩子”對魯迅先生的“敬慕”。對照答題規范,手法點得很準確,闡述運用也很恰當,可謂標準答案;只是缺少了第三步,沒有指出其作用或效果,不免有些美中不足。如果要補上第三步,可作如下一些簡述:突出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表達了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慕”。
五、探究謀篇類。
一般說來,謀篇為構思,布局為結構。探究謀篇布局,就是要求指出行文思路,或者說是構思特點;要求分析結構方式,或者說是結構特點;要求分析謀篇特點,或者說是布局特色。在通常情況下,可從以下三點考慮:1、從題干要求入手,確定思考的切入點。2、從整體上思考,找出謀篇的特點。3、要結合全文歸納,進行分條闡釋。例如說,2008年江西卷第17題:指出文章的結構方式,并作簡要分析。從思路來看,必須先細看題目,明確是探究結構方式,不是探究構思特點;再縱觀全文,確認結構方式是總分總,不是層進式;最后進行細化,探究是怎樣總分總的,不是探究別的什么。
答題時,力求做到規范:第一步,開門見山,指出謀篇特點。第二步,聯系文本,進行具體解說。第三步,就謀篇特點,分析其作用或效果。不妨,把上例再作為例子,請讀如下答案:這篇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①②段總寫作者對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寫:其中③-⑤段寫作者為魯迅守靈的所見所感,⑥-⑩段寫作者回憶幼時瞻仰孫中山先生遺體時的所見所感及對自己的深遠影響。⑾-⑿兩段總結全文,點明主題,照應標題。開頭直截了當,點出總分總的特點;接著結合文本,具體解說了總分總。揣摩答案,前兩步準確適當,符合答題規范;但缺少第三步,沒有分析其作用或效果。如果進行補充,可作如下分析:開頭有總括,中間有分層,結尾有升華;有總有分,結構嚴密,給人一種完整美和嚴謹美。
六、欣賞效果類。
欣賞效果,實際上就是欣賞表達了什么感情,賞析產生了什么作用。常見的題型是:這樣寫,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或效果?從答題思路看,主要有以下三點:1、細讀題目,吃透題干要求,按照題干要求去思考。2、要轉化客觀表述,抽象具體表述,形成個人感受。3、升華個人感悟,運用閱讀術語,按題干要求進行表述。譬如講,2008年全國卷1第17題: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從題干來看,既要欣賞情感,又要賞析作用。解答時,要結合全文內容進行轉化,抓住思想感情進行抽象;要依據結尾的地位進行升華,扣住結尾的作用進行表述。進而,欣賞出引用所表現的情感,賞析出引用所產生的作用。
就答題規范而言,欣賞情感題,可分兩步走:第一步×××怎么樣,第二步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分析作用題,也可分兩步走:第一步×××怎么樣,第二步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何妨再用上例,請看提供的答案:表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今天美麗富饒陽關的贊美,回應了文章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后照應,并強化了作者的觀點。回味答題,抓住了答題關鍵,答出了具體的情感和作用;但是,不論是情感題,還是作用題,都只有第二步,沒有第一步。如果要補上第一步,前者可補為“借用郭小川的激昂詩句”,后者可補上“借用不再認同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答案就相當完整,接近完美。
本著創新的原則,高考散文閱讀還可能會出現新的題型;但從總體上來說,萬變不離其中,或者說,整體上不會有太大變化。也就是說,命題有相對的穩定性,答題有一定的規律性。正因為如此,研究答題思路,就有其必要性;探究答題規范,就有其現實性。如果能諳熟答題思路,那就一定能科學答題;如果能嫻熟答題規范,那就一定能準確答題。倘能如此,那就一定能獲得散文閱讀的高分,提升高考語文的總分。
原載《中學課程輔導高二語文》(2012、1-2)
陳祥書
[高考散文閱讀的答題思路與規范(陳祥書)]相關文章:
2.散文:月色思微涼
4.《竹思》閱讀答案
6.抒情散文:秋之思
8.雨夜雜思隨筆散文
9.與朱元思書教案
10.散文閱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