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無概要
本單元所選的十首詩歌,主要是唐詩、宋詞、元曲和屈原的作品。這些下同形式的作品,都是各個歷史階段文學樣式的代表,在文學史上都閃耀著燦爛的光芒。
李白的《將進酒》表達了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也表達詩人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同時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
《閣夜》通過雪霽寒宵的冬夜的所見所聞,抒發了詩人一貫的憂國憂民的情懷。這首詩歷來被認為是杜詩中的典范作品。它不僅章法嚴密,其起、承、轉、合無不自然合理,而且氣象雄渾,把天地、古今、人事、物理全都說到了,也鮮明地體現了杜詩的沉郁風格,耐人尋味。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是以浪漫主義方法來表現音樂的。這首詩本身就是他自已獨創的一篇瑰麗的音樂神話,一幅誘人的寫意詩畫,一曲色彩斑斕的交響音畫!這首詩創造了一種神奇美。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藝術境界也是最高的。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周邦彥是善于使用藝術語言的大師,他往往運用優美的詞語來創造生動的形象。《蘇幕遮》一詞通過回憶、想象、聯想,以荷花貫穿,既細致傳神地寫景狀物,又頗有詩意地表現思鄉之情。全詞語言自然明麗,淡雅素潔,別具一格,詞境倩新而爽朗。
《國殤》是屈原為祭祀鬼神所作的一組樂歌--《九歌》中的一首,內客是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沙場上,戰士們沖鋒陷陣,奮勇殺敵,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為國捐軀的英靈,飄散在遙遠的原野上,不能回歸故鄉。我們從楚人悲壯的祭歌聲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中亙古不變的堅毅和剛強。
高適的《燕歌行》是唐人六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詩人借潢水之敗抒發感慨,既描寫了緊迫的戰場征殺,又抒寫了征人與思婦兩地相思之情;既歌頌了卒國安邊、奮勇殺敵兵士的忠勇,又針砭了荒淫無度,無視兵士死活和國家安危的將領的腐敗昏庸。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一詩,抒發了詩人在特定政治斗爭環境中的無限感慨。這首抒情詩,賦中有比,象中含興,情景交融,楚楚動人。
溫庭筠是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的宋代著名詞人,他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寫的不過是女主人公從睡醒后到梳妝打扮完過程中的幾個鏡頭,卻能充分透露出她內心的復雜感受,做到神情畢現。其審美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是元代著名套曲之一。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礎上,取材于史料,卻又別出心裁,透過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問題的實質,以辛辣的諷刺,出盡了這位漢高祖的洋相。構思新奇,下落窠臼。
二、學習策略
一、因聲求氣(見書)
二、吟詠詩韻(見書)
三、構想依據
此單元的任務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它要求我們通過對古典詩歌聲律特點的把握,學習有感情地吟詠,誦讀作品,并深入地了解詩歌的感情。
因聲求氣,就是掌握節拍、用韻等詩律特點,領悟其中的韻律感和音樂美。這就要求我們要注意劃分詩句的節拍,準確地把握詩歌的韻腳,掌握簡單的平仄知識,體會詩詞的音樂美。
在詞的教學中,對一些典型性句式,如詞的“一字讀”等,要重點講解,要突出學生掌握詞的抒情藝術;而情是承載在具體的詩詞句子里的,要通過反復吟誦,在體會詞句語調、語氣的變化,以及韻腳韻字、讀音特點中,來細細感悟詩歌情感的變化。所以,這個單元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反復吟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應把吟詠作為單元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來實施。
四、授課方式
選修課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它力爭促進學生各自特長和個性的形成。我們在必修3第2單元,已經學習了李白的一首古風《蜀道難》,它句式富于變化,韻腳靈活多樣;同時學習了白居易歌行體的《琵琶行》,《琵琶行》句式整齊,韻腳多變,情感也隨著敘述、抒情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印象,我們在教學中,對吟詠詩句也進行了一定的指導。就格律詩而言,我們學習了杜甫和李商隱這兩位大家的詩歌,對律詩的句式、節奏、韻腳也有了較深的了解,應該掌握了格律詩吟詠鑒賞的基本方法,因此,我設想在此單元教學中,要以必修3第2單元的教學筆記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考,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把已學用于所學,我想,如果教師過多的講解,就會抹煞學生的個性水平,常常造成學生千人一面的現象,難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勁頭。教學中,以學生相互討論,自主探究為主,注意對照已學課文,選其相似之處來比較;如果遇到疑難,老師可就某些存在共性的地方適當加以引導,但教師決不越俎代庖。
五、實際操作
由于受假期時間的限制,我僅詳細解讀了《將進酒》,把它分為“整體感知”、“學法指導”、“文本解讀”、“走進作者”、“背景縱覽”、“課文剖析”、“寫作特色”、“主旨探究”幾個部分,供老師做教學設計時的參考,同時,做了一點練習的設計,可以借鑒。
教學設計上我并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即便我全做完了,那也只能是帶有大成特色的教學設計,因此我只做了三則。我會陸續按照《將進酒》的模式把剩余篇目續完。
《將進酒》
一、整體感知
這首詩作于李白離開長安以后。從詩的主要內客看似乎寫的都是及時行樂,看透人生,只愿長醉下愿醒的情感,相當消極。但深入理解李自的內心深處,就會發現李白不是真正消極頹廢,而是胸懷偉大的抱負卻下能施展,便借酒發泄,以此未排解心中的苦悶,表現對權貴和世俗的蔑視。但與此同時作者也流露出人生易者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全詩氣勢奔放,語言豪邁,句法明快多變,充分反映了李自放縱下羈的性格與文風。
二、學法指導
學習中要明確這首詩的旨趣。它著力刻畫的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賣是借勸酒為名吐胸中塊壘。全詩的基調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卻十分復雜。誦讀時應當伴隨著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適當地變換聲調和節奏,力求再現詩人的形象。
三、文本解讀
《將進酒》漢樂府曲名,古代的歌辭,有以飲酒放歌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為戒的。李自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客,這是值得重視的。
四、走進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后世稱他為“詩仙”,又自稱‘酒中仙”。少年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崇尚自然、清凈無憂,企慕達到下受約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隱居、漫游中度過,養成了他狂放下羈、豪放灑脫的氣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創作的浪漫情懷。他希冀憑借自己的文章才華,得到推薦,受到重用。天寶元年,他被招入長安,供奉翰林,但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再勵精圖治,他寵愛楊貴妃,整日荒淫亨樂,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頌德,裝點太平。但這并不是詩人的初衷,李白沒有半點奴顏媚態,受到排擠,最終賜金放還,從此漫游各地。安史之亂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敗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追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于當涂(今屬安徽)。其詩與杜甫并為唐代之冠,亨譽甚隆。宋本《字太白集》下載其詞。《尊前集》收錄‘字白詞”十二首,然頗多偽托。
五、背景縱覽
《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是漢樂府曲名,大約作于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大約為天寶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距朋友岑勛曾多次應邀到嵩山(今河南登封)元丹丘家作客。岑勛,李自稱他為“相門子”。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主要隱居地在嵩陽。從李白《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一詩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飲過,這首詩可能就是在這次飲酒宴中寫的。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下追合”(蕭士貫)之際,于是滿腔下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六、課文剖析
君下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自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你沒看見嗎?黃河之水是由天上而來。波濤滾滾奔向東海,永不回頭。你沒看見嗎?可悲的是高堂明鏡照見了白發,早晨如青絲般烏黑,傍晚白得如雪。“君下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一個省略句,省略了介詞“于”,就是“于天上來”。“青絲”指黑發,“雪”指白發。“悲”,為動用法,“為……而悲”。」
此四句為第一層,突出一個“悲”字。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看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短促啊!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詩人的這種悲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雙鬢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對政治腐敗、自己政治抱負無從實現的憤慨而來。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穎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者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未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未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下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下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以(《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悅:“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別讓金杯玉露,空對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處,即使千金耗盡,還會重新再未。烹羊宰牛,且圖眼前歡樂,應該痛痛快快一口氣喝它三百杯。“得意”這里是指有興致的時候;今義是指稱心如意,感到非常滿意。烹羊宰牛,意恩是豐盛的酒宴。語本曹植《箜筷引》:“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且,姑且。會須,應當。會、須皆有“應當”的意思。」
此六句為第二層,突出一個“歡”字。詩人深知“白發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已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牛”,準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下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正因為人生苦短,壯志難酬,所以很多人因此陷入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李白的性情卻不屬于悲觀一類,這時的李白已被賜金放還,為朝廷所棄,但其并未因此而沉淪頹廢,與友人岑勛和元丹匠登高宴恢,酒酣賦詩,在他看未,只要“人生得意” 就“須盡歡”,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肯定自我,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已跳出了一般讀書人或士大夫的顧影自憐、懷才不遇的情結,大有‘君子坦蕩蕩”之風;“千金散盡還復未”,更進一步拓寬了中國古代讀書人視金錢如糞土的境界,在他眼里,千金何足貴,散盡還復來,何必斤斤計較一餐貴賤,更不是假惺惺地裝出“金錢乃身外物”的嘴臉來,讓人生厭。他在詩中表現出來的豪邁之氣令人嘆服,只“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一句,就足令天下才子精神為之一振。
岑夫子,丹匠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岑勛先生呵,丹丘先生呵,快快進酒吧,杯兒不要停!讓我為你們唱一曲,請你們側耳仔細聽。岑夫子,即岑勛。丹丘生,即元丹丘,當時的隱士]
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下但使詩歌節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朗朗上口。既是生逢知已,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未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鐘鳴鼓響恢食如玉,何足珍貴?我只愿長醉亨樂,不愿醒來受罪。古來圣賢,生活恐伯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們卻芳名永駐。古時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宴飲尋歡,斗酒十千不嫌貴,任性地亨樂一番!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美好的飲食。饌: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寂寞,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恩。陳王,即三國魏曹植,因封于陳(今河南淮陽一帶),死后溢“思”,世稱陳工或陳思工。宴,舉行宴會。平樂,觀名,漢明帝所建,在洛陽西門外。這句和下句出自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恣,放縱、無拘束。謔,玩笑。」
這六句為第三層,主要抒發憤激之情。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宣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醒”,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未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面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息,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主人呵,為何說我少銀錢?直接沽取醇酒,咱對飲個醉意綿綿,這一匹名貴的五花馬,這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兒們拿去換美酒吧,我與你喝個大醉,同消萬古長愁。何為,為什么。徑須沽取,那就應當買了來。徑,即、就。沽,通“酤”,買或賣,這里指買。取,語助詞,表示動作的進行。五花馬,毛色班駁的馬。一說,剪馬鬃為五瓣,極言馬的名貴。將,拿]
此六句為第四層,主要抒發狂放之情。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飲酒了,而且看起未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下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進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七、寫作特色
1.中國古代詩歌的比興手法,李白運用得頗具特性。即把比興與夸張結合在一起運用,把詩寫得形象雄奇、豪放、鮮明、寓意深長。
2.夸張的寫法。這首詩具有震撼古今的氣勢和力量,與夸張手法的運用不無關系。詩中有些夸張是憑數字表現的,有些屬于感覺的夸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讀者指引到波濤洶涌的黃河岸邊,觀賞水從天來,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讀者在領略詩句內含的同時,也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
3.用典。詩人恰當地使用了曹植宴平臺之典,用曹植來自況。通過盲植的放曠來寫自己,又把曹植的詩句,化為自己的詩句,用得恰當、自然、耐人尋味。
4.語言上,此詩句子主要是七言,雜以三言、十言,顯得自由無束,奔放自然。
八、主旨探究
關于本詩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首先要看到“鐘鼓”兩句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概括方式,是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現象在詩人心靈中的折光反映。這首詩大約作于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所以才說“鐘鼓饌玉不足貴”,實際上是對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因而又寫道:“但愿長醉不復醒。”這種概括方式,距《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仙表現不事權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為相似。
2.表達詩人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古來圣賢”,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們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奔走于各諸侯國之間,辛苦備至,可有誰聽他們呢?真是“寂寞”得很!詩人看穿了這一點,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決心逃于酒鄉,所以接著就說:“唯有飲者留其名。”
3.顯示了詩人對未未充滿無限的信心。(天生我村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未。)
4.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這首詩也流露出詩人恩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已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他崇拜曹植,贊揚他“斗灑十千恣歡謔”的做法,也證明了他這個恩想矛盾的存在。
李自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為,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著積極的內客。
那么,如何看待李白狂歌痛飲的行為?可作一番探討。
練 習
1、文學常識填空。
李白(701一762),字太白,號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
樂府《行路難》、《梁甫葉》、 等,是抒發懷才下追的悲憤;《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望廬山瀑布》等詩篇,以充滿想象的神奇之筆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盡管李白有的詩歌也隱含著人生如夢、縱酒狂歡的頹喪情緒,但不滿于社會和政治的黑暗、迫求身心自由和解放的昂揚向上的精神是他詩篇的主旋律。
2、字、詞、句解釋。
(1)鐘鼓餞玉:
(2)徑須沽取:
(3)何為:
(4)斗酒十千恣歡謔:
閱讀《將進酒》,完成3~4題。
3、試分析這首詩作者在感情上的大起大落的特點。
4、試舉例分析這首詩中夸張手法的運用。
5、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征。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季節的一種氣氛。
(2)作者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
6、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注。
余亦能高詠,斯人下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謝將軍:東晉謝尚,宮鎮西將煙。鎮守牛渚時曾于秋夜泛舟賞月,遇袁宏誦詩聽后大為贊賞,邀袁過船長談達旦,從此袁宏名聲大振。
以前兩聯為例,談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系在一起的。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情感?
《將進酒》參考答案
1.答案:青蓮居士《將進酒》《夢游天姥葉留別》
2.答案:.(1)形客宮貴豪華的生活。鐘鼓,鳴鐘擊鼓作樂。饌玉,美好的恢食。饌,吃喝。玉,像玉一樣美好。(2)那就應當買了來。徑,即、就。沽,買。取,語助詞,表示動作的進行。(3)為什么。(4)喝著名貴的酒,縱情地歡樂。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錢,極言酒的名貴。恣,放縱、無拘無束。謔,玩笑。
3.答案: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1)開頭四句寫悲。(分析:略)
(2)“人生”以下六句寫歡。(分析:略)
(3)“鐘鼓”以下六句寫債激之情。(分析:略)
(4)“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分析:略)
4.答案:夸張的運用是李自詩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例一:“朝如青絲暮成雪”: (分析:略)
例二:“會須一飲三百杯”: (分析:略)
例三:“與爾同銷萬古愁”: (分析:略)
5.答案:(1)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
(2)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并,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6.答案:第一聯寫詩人夜宿牛潔,江夜寂寥,天水一空,這種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字白想到謝尚對袁宏的提攜。第二聯正面寫懷古,一個‘空”字使作者知音難覓、懷才不遇之情和上聯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這首詩既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大志難酬的孤蝕和寂寞,也表達了作者自信、曠達、灑脫、豪放之情。
第三單元 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古代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之一: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2、綜合鑒賞古代詩歌。包含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特點、表達效果等。
教學重點:
理解“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內涵,掌握運用“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理論分析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方法:
講論結合,析品結合
課時安排:5課時
[講(概念理解)+讀(概念讀解)+析(作品分析)+論(作品討論)+悟(融會貫通)]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理論內涵。
2、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聲律特點和誦讀的要求。通過對中國古典詩歌聲律特點的把握,學習有感情地吟詠、誦讀作品,在古典詩歌音樂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蘊涵的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缺乏誦讀的閱讀,與作品的對話是沉悶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誦讀令作品所有的內容變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與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務侃侃而談。在這種對談中,閱讀者自己不斷改變著自己的精神狀態,產生著共鳴。桐城派代表人物劉大櫆教人讀詩文要“因聲求氣”:“爛熟后,我之神氣即古人之神氣,古人之音節都在我喉吻間,合我喉吻者,便是與古人神氣音節相似處,久之自然鏗鏘發金石聲。”
讀而出聲,始能體會到詩文的聲韻之美,詩文作為審美對象的美感將大大增強。而且,一篇文章的聲韻特征往往適應于文章內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現出自身的獨特性,只有出聲朗讀,我們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節奏,由節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與氣韻。一篇文章作為一個閱讀對象的內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現出來。
二、解題:
1、因聲求氣,就是感受詩的節奏,根據聲韻的特點,把握詩的精神。
清代桐城派作家劉大櫆提出“因聲求氣”的說法,“行文之道,神為主,氣輔之。”“神氣者,文之最精處也;音節者,文之稍粗處也;字句者,文之最粗處也。”“神氣不可見,于音節見之;音節無可準,以字句準之。”神氣,指作品體現出來的神韻和氣勢,是作家精神氣質和作品的情感內涵高度藝術化的體現。音節,是指長短相間、參差錯落的句式和抑揚頓挫、高下緩急的聲韻等語言因素。
神氣需要借助音節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通過對詩文音節的揣摩,能夠領會到作品的神氣,這就是所謂的“因聲求氣”。
2、吟詠詩韻,就是字詞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吟詠,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
三、解“讀”
在誦讀詩歌的時候,應該從哪些方面加以注意,來達到“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目的,進而促進對詩歌美感的把握、對思想感情的領悟呢?
1、定準基調
基調在音樂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長短配合成組的音,通常用以貫穿作品的全過程。誦讀中的基調是根據感情而確定的氣息、音色。一般說來:
愛的感情是“氣徐聲柔”;
憎的感情是“氣足聲硬”;
悲的感情“氣沉聲緩”;
喜的感情“氣滿聲高”;
懼的感情“氣提聲凝”;
欲的感情“氣多聲放”;
急的感情“氣短聲促”;
冷的感情“氣少聲平”;
怒的感情“氣粗聲重”;
疑的感情“氣細聲粘”。
2、展示韻律
詩文的韻律音樂性首先體現在音頓的疏密、音尾的長短、音高的抑揚、音量的強弱幾個方面有明顯的對比,吟誦時應該有所變化。
一般來說,每個節拍的后一個字遇到平聲時,可適當延長,遇到仄聲時宜作停頓,可以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
①疏密對比。
五言詩的節拍:“23、212、221”。 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白日/依山/盡,黃河從海/流。
七律或七絕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個字為一頓,后面三個字為一頓。七言詩的節拍:“2221、2212、223” 。如: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亂花/漸欲/迷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練習:請給下面的詩歌劃出節拍:
杜甫五律《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五古《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詞曲的誦讀,一般比較復雜,但總體上要根據情感的需要來進行節奏的把握,節拍的劃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陰》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還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彥《滿庭芳》中“不堪聽/急管/煩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棄疾《木蘭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飛”;
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總之,節拍的劃分要根據詩歌韻律的特點,更要根據內容和詩意表達的需要來進行,要特別注意不可“讀破句”!
②長短對比。
朗讀時,每個字聲音的長短也表現出朗讀者對詩歌的理解;而正確地使用延長音,又能促進對詩意的準確把握。下面是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請按自己的理解,標上延長音: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
但余鐘磐聲。
在正常的朗誦或誦讀中,長短對比主要體現在停頓或延長的時間長短上。
一般來說,停頓或延長的時間比較長,可以強調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上詞中的“悅”“空”,就應該有一定的停頓。
而韻腳一般要相應延長;尤其是結句的末字,其延長音能表現一種余韻。
實戰模擬:
下面詩句的節奏或其韻腳的延長音注得有錯誤的是
a.天門/中斷/ 楚江/開…… b.碧水/東流/至此/回……
c.兩岸/青山/相對/出 …… d.孤帆/一片/日邊/來……
參考答案:C
③抑揚對比。抑揚對比主要體現在字調高低與平仄的配合顯示的音樂性上。
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楊柳滿皇都。
整首詩情緒喜悅,音調偏高。
一般來說,語調高,比較激昂、愉悅、開闊;語調低,比較深沉、憂傷、狹窄。
如馬致遠“斷腸人在天涯”,“涯”字是平聲字,且開口度大,但卻不宜讀得高,而宜讀得低。
又如,杜甫“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在”“狂”就應該讀得比較高。
④輕重對比。語義有主次,便有輕重之別。古人寫詩有“吟成五個字,用盡一身心”、“吟成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之說。因此我們在吟誦詩詞時,對“斷莖須”的畫龍點睛之筆,務必加以強調。
在詞或語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為語法重音和邏輯重音。語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動詞和表性狀和程度的狀語。邏輯重音是讀者隨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強調的詞語。詩歌朗讀要處理好這兩方面的重音。
例如:
李白《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朗讀時要處理好如下重音:“破吳歸”“盡錦衣”“滿春殿”“只今惟有”。“破吳歸”“盡錦衣”“滿春殿”等重音的處理能極盡勾踐躊躇滿志、耀武揚威、荒淫逸樂的神態,“只今惟有” 重讀且作停頓,再將“鷓鴣飛”慢慢吟出,詩人對盛衰無常的慨嘆、人事變遷的思考、在朗讀中就能將其慢慢放大,并且清晰地顯現出來。
我們在誦讀時,對特別能體現情感的字詞,要采用重音來突出和強調。
杜牧的《江南春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⑤徐疾對比
長句一般比較舒緩,表達的情感比較柔和、沉痛、悲涼;因此,要讀得比較緩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較急促,表達的情感比較輕快、愉悅。因此,要讀得比較快捷、彈性。
例如,李白“將進酒”,長句短句的參差錯落,與作者的情感變化相諧調,就要注意讀出徐疾,讀出變化。
布置作業:課后閱讀“欣賞示例”部分,并背誦《將進酒》。
《將進酒》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本單元的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吟詠和誦讀從而領悟古典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讀出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將進酒》時而奔放,時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詩情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這首詩感情變化明顯,學生容易進入吟詠和體會情感的體驗閱讀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掌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節奏的輕重緩急。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因聲求氣,準確傳達情感的朗讀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詩人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的內在情感的變化,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古人飲酒吟詩的詩作層出不窮,“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而喝酒作詩中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號稱“詩仙”,自稱“酒中仙”,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李白詠酒詩中的代表作《將進酒》。
二、背景簡介
我們在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時候知道,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曾多次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愿”的意思。關于“將”字的這一含義,我們在高#8226;氓》中間有“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的先例。“將進酒”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1、下面,先請一位同學為我們大家朗讀一遍李白的這首詩。其他同學注意他朗讀時的字音和節奏。
討論朗讀中的問題,達到所有學生都能讀準字音,讀準詩句節奏,理解詩句的基本含義。
2、下面,我請同學們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后的李白可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并說出你的依據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臥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3、那么,老師又產生疑惑了:李白為什么要這么狂喝痛飲啊?從詩歌的內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嗎?(詩歌中的哪一句話集中而鮮明的表明了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銷萬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應該把酒言歡。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把全詩朗讀一遍,也許能撥云見日。
師生齊讀全詩。讀后討論問題。
我們知道,李白被排擠出長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心中難免郁悶。又根據課下注釋:此詩寫于天寶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載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據此推算,詩人此時已是年過50的老人。韶華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詩歌是怎樣抒發詩人情懷的。
五、詩意解析
1、請問,李白的愁懷在詩中具體表現為怎樣的情感變化過程?
悲傷
歡樂
愁
憤激
狂放
2、具體是哪幾句寫悲傷?
首二句。
3、作者悲傷的是什么?
時光易逝,人生易老。
4、詩人在這兩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來表達這一感慨的?
比興。
5、老師有一點不理解:我們都知道黃河是發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黃河之水山上來”了,作者卻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是毫無道理嗎?
作者這里是使用夸張的手法,極言黃河奔騰而來的氣勢。
6、像這樣的夸張手法,本詩中還有哪幾處?
“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比興和夸張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重要體現。
7、言歸正傳。詩人正自感傷,卻為何突而轉悲為歡?
①既然人生短暫,何不及時行樂?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處失意,就應另外去尋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開懷暢飲,及時行樂。
8、好,讓我們把詩的前半部分連起來讀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樂,就不免舉杯相勸。詩人呼告朋友,“將進酒,杯莫停”。而且長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詩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句勸酒詞。
9、“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是詩人的真心話嗎?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慨之詞。
10、“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羨慕飲者還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
11、詩人為何舉陳思王曹植的例子來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詩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對著古來圣賢皆寂寞的現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這無限的激憤表現在行為上就成了無比的狂放。“主人何為言少錢,經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真是--“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
六、誦讀指導
1、在理解了詩歌的基本內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我們來聽一下專業人士的朗誦,看看他們是怎樣用聲音來演繹詩歌的。
(播放朗誦錄音。)
2、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不看手中的詩文,默想一下你還記得詩中的哪些句子。
3、下面請同學們看著黑板上的內容,試著跟老師一起把這首詩背誦一遍。
七、課堂總結
讀李白的這一首《將進酒》以及他的其他飲酒詩確實能讓我們產生的審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還是一種消極行為。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贈詩給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種豪放不羈的灑脫一但與酒結緣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為代價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詩,卻不可模其行。正所謂美酒誘人,可不要貪杯呦!(下課!)
板書設計:
將 進 酒
李白
悲傷--歡樂--激憤--狂放
愁
王莉
[《將進酒》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5.將進酒優質課教案
10.高二語文《師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