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面對課改,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已經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用于教學實踐中。在此,有幾點見解:1、要有其“形” 2、要有其“神” 3、含“金”量要高 4、教師的“導” 另外,還要讓學生學會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以及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積累豐富的知識,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關鍵詞: 自主合作 探索 引導 發展
教學作為一門藝術聯結著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必要的學習指導,指導他們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不考慮教育的特點,將課上成了評析課、表演課、討論課……,課堂教學搞得熱熱鬧鬧,有聲有色,令人耳目一新,一個階段下來,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了,對一些問題能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思維拓展了,善于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了。應該說,這些是可喜的。然而,從一些檢測中不難發現,學生連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明白,甚至課文朗讀也結結巴巴,丟三落四,更談不上有什么感情色彩。所以,這樣的課聽起來固然很精彩,但長期下去,學生的基礎不扎實,基本功不強,對文章的感悟和分析能力不夠。
另外,為教而學,為考而學,學依賴教,離開了教就不想學甚至不會學。久而久之,“學”就失掉了獨立自主性。因此,也就出現了學生的知識面不夠寬,能力不夠強的情況。不少學生怕記怕讀,甚至怕去積累一些必要的知識。他們只對“有意思”、“投口味”的文章感興趣,而對一些不合口味的優秀作品不感興趣。這樣,他們的語文素養又怎么會提高呢?而且,對學生來說,當學習來自外在的要求、強制時,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壓力,學生的體驗是痛苦的、苦澀的,苦學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學習行為。如果學習是發自內心的,是學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會成為一種歡快的、愉悅的活動,學生的體驗就是幸福的,其樂融融的。樂學才是一種可持續的學習行為。有學者明確指出:“當今中國內地,任何一個尊重事實的人都不能不承認,我們的兒童正普遍處于一種‘受逼’學習的狀態……‘學習’便成了兒童的日常生活的一個代名詞,‘受逼’也就幾乎成了兒童的一種普遍的生存狀態,或者成了兒童生存狀態的一種普遍特征……兒童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成長與發展有一個根本前提,那就是他必須處于一種主動的、自由的生存狀態!雹僖蚨仨氁龑W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為此,有以下幾點見解:
一、要有其“形”
長久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學生的情感體驗相對忽視,學生學習的興趣、自信心的培養、健全人格的塑造在教學實際中成為一種點綴。新課程要求:教育要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生不僅是學習的“認知體”,更是一個成長中的“生命體”。作為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面對課改,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已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用于教學實踐中。在課堂上,往往是前后左右三五個學生圍在一起,討論甚為激烈。而且,針對教改,追求創新教育,在課堂上適當穿插音樂、圖像、辯論、表演等,出現師生互動,生生皆動,一改傳統教學中嚴肅的面孔,整個課堂都活了起來,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得到了培養,讓學生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游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讓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性,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
二、要有其“神”
光有其“形”,還要有其“神”,要“形”“神”皆備。怎樣才能具備“神”呢?應根據各門自身的特點。例如,語文重視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作為語文教師,應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走進課文,去吮吸書中的豐富營養,與書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起起伏變化,同悲喜、共患難,從而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人們常提到“讀書百遍,而義自見”,語言的學習靠的主要是形象思維,沒有反復的朗讀品味是領悟不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的,更不能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讓他們自主閱讀,教師只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而不可包辦代替,以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理解感悟,而是應該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說,自己演,自己寫,全節課都在“動”。學生活動方式多樣,聽、說、演、寫全面鋪開,課堂活潑,有趣,充滿活力。當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疑問、有所收獲時,教師再適當加以點撥和進一步提升,讓學生通過集體交流,自己總結得失,自己歸納經驗,獲得信息與技能,學生才能獲得熏陶感染,才有其獨特體驗,才會提高其素養,較好地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三、含“金”量要高
創新,是一個人頭腦中最敏感的機能,也是最易受到壓制的機能。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今天,“創新”顯得尤為重要。質疑精神是創新思維的體現,因而,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是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情境,發揮學生能動作用的一個有效途徑。為此,不少教師特別重視課堂提問,并以提問數量的多少作為衡量學生參與面的一個尺度,然而,不少教師課堂上所提的問題雖多,可不少是無病呻吟,為提問而提問,起不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有的問題偏離了教學目標,甚至有的問題提出來,學生沒有反應,無從下手,只得自問自答,含“金”量不高。因而,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之后,教師應采用“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把握問題的深度及其針對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去討論、去交流、去歸納,從而實現其自我思考、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反饋及時地加以溝通與聯系,形成了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網絡,并且通過合作學習互相啟發、互相幫助,確保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處于積極、活潑、主動的狀態,充分發揮其自主合作的能力,并且在開動腦筋思考的時候,對已有知識進行加工重組,自己生發出新的問題,從而不斷地探索下去,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真正的發展。
四、教師的“導”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而作為課改中的一個亮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質疑成了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學習的一種體現。為此,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生發出來的問題,因為課堂上的大膽質疑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鍛煉其思維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課堂上學生所提問題不但是他們學習中的疑問,而且許多問題有共性,但學生的基礎和能力有差異,他們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也有所不同,課堂上質疑并不能解決所有學生所存在的所有疑問,且沒有提出的問題并不意味著學生已經清楚甚至理解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在此過程中,有的教師以為學生提的問題多就是主動學習了,當學生沒有什么問題提出時則以為已經掌握了知識。殊不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的程度與他們的知識積累,與他們個性的差異有很大關系,因而離開了教師的引導,他們是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學習的。因此,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擁有者轉向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合作者;從尊貴者、訓導者、管理者轉向引導者、激勵者、服務者。而且,教師正確因勢利導,既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又有利于他們明辨是非、善惡與美丑,提高其思想覺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另外,在重視思維能力方法的訓練和課本知識積累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因為,在新課程的課堂上,經?梢园l現,圍繞一篇課文或一個主題,學生搜集相關的各種各樣的資料。學習不再只局限于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相關文章:
2.用“引導”造句
3.引導造句例子
4.引導的反義詞
7.德育管理探究論文
8.團隊合作口號
9.團隊合作說說
10.合作就在身邊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