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學習文中一些實詞、虛詞,掌握幾種常見的文言句式。
2、理解課文在材料的選取,剪裁和組織方面的特點。
3、了解信陵君禮賢下士的謙虛作風和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積累重要實詞、虛詞與句式。
2、了解信陵君禮賢下士的謙虛作風和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
教學設想
本文屬于自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課時安排: 三教時。
教學過程和內容
第一課時
一、介紹時代背景。
戰國時代,出現了一個特殊的階層,即“士”的階層,這是個知識分子階層。這些人走公室,跑私門,不獰不獵,不農不商,靠知識糊口于四方。他們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或有高強的武藝,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經濟,懂軍事,懂外交,為各國統治者效勞。他們在戰國時代起著異乎尋常的作用,他們可以左右各國的政策,處理各國的外交,指揮各國的軍隊,如著名的縱橫家蘇秦與張儀兩人幾乎操縱著戰國時代各國的外交關系。 這些士人投奔到權貴的門下,以謀生活,故稱為門客,或食客。各國貴族都大量收養門客。其中收養門客名聲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國的信陵君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都收養幾千門客,對內維護自己的勢力以對付政敵,對外與敵國作政治、軍事上的斗手。
二、解說文題,并指導學生了解原文大意。 1、學生朗讀課文,劃出有疑難之處。 2、教師讀課文。
三、集中學習1-4節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并將注釋下的注音、部分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師生共同疏通,積累、掌握重點詞句。 3、落實具體文言語段翻譯。
第二課時
一、集中學習5-12節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并將注釋下的注音、部分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師生共同疏通,積累、掌握重點詞句。 3、落實具體文言語段翻譯。
二、難句解析
①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耙浴,“因為”的意思。全句譯作:(我)趙勝自動地攀附貴國結為姻親的原因,(是)因為(我認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夠急人之難。
②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
“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八浴北硎尽啊脑颉!扒剀姟鼻笆÷浴坝冢ǜ薄H渥g作:見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軍拼命的(這種)情況的原因都告訴了(侯生)。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
“所以……者”是“用來……的”意思。全句譯作:我對待侯生的禮節夠周到的了。
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恨”字有“遺憾”是不及物動詞,后面不能帶賓語。句中帶了賓語“之(我)”可以解釋為“不滿意”!昂拗本褪恰皩ξ液懿粷M意”!耙允恰笔恰耙虼恕钡囊馑。
⑤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 “求”字的賓語應該是“人”如姬想找到一個能幫她報父仇的人,但一直沒能找到。因此可以理解為“欲求極其父仇(之人)。” ⑥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向剄,以送公子。 “行日”,行程日期!耙浴焙笫 肮印。全句譯作:讓我計算公子的行程日期,在你到達晉鄙軍的日子,(我將)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動)報答公子。
三、分析課文內容:
全文共12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介紹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 第二部分(3~4),詳寫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動。其一為信陵君與侯贏的交往過程。其二為信陵君與朱亥的交往過程。 第三部分(5~12段),具體敘寫“竊符救趙”的故事。 故事發生(5~6段)秦兵圍邯鄲,魏王畏秦不敢求趙。趙請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 故事發展(7~8段)信陵君四見侯生 ①信陵君私約車騎,欲死秦軍,行過夷門,見侯生。 ②信陵君見侯見生無一言半辭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復見侯生。 ③信陵君得虎符后,出發之前再見侯生。 ④侯生推薦朱亥隨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發,過謝侯生。 故事高潮(9段)破秦救趙 故事結局(10~11段)信陵君得勝歸來,侯生北鄉自剄。 故事尾聲(12段)信陵君留趙不歸。
第一部分對信陵君的概括介紹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質起到籠罩全篇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具體描寫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獲得的成果。
第二部分,在結構上是后面“竊符救趙”故事的鋪墊。正因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與朱亥的幫助,使他得以卻秦救趙,建功立業。
文中三個主要人物性格特點都很鮮明。
信陵君:仁而下士,有義勇精神。侯贏:窮而志堅,有超人的才智與忠心。 朱亥:有骨氣,有義勇精神。
關于侯贏在信陵君到達晉鄙軍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去理解。戰國時,士人交往的一條重要準則是“士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備矣”侯生就會成為“為知己者死”的士。文中朱亥說:“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當時這一道德觀念的反映。第二,可以看作是侯生為激勵信陵君,堅定他的意志而為。因為當初侯生一講出“奪晉鄙軍”的計策,信陵君就哭了。晉鄙是為國領兵在外的大將,下決心殺了他是要有大決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堅定信陵君的奪軍信心。第三,侯生為信陵君出此計,客觀上救了趙國,也保住了魏國,但畢竟是欺君之舉。欺君是不忠的。為了保住聲譽,只有一死。
四、分析課文寫作上的特點: &n; 四、分析課文寫作上的特點:
1、對材料的處理上,精心安排詳略。 所有的材料都是為表現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設的。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點,詳細地記敘了他禮遇侯生的種種表現,特別是自迎侯生一節,尤為詳細。這里寫得越詳細,我們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為信陵君獻上“竊符”“矯殺晉鄙”的計策。與朱亥的交往寫得略,身為公子的信陵君“數清”一個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現,和“自迎侯生”的表現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寫處理,僅僅留下一個“公子怪之”的小懸念。 在“竊符救趙”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獻策是詳寫,因為這不僅是救趙成功的關鍵,而且能表現人物的特點,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而領兵進擊秦軍的軍事行動則一筆帶過,因為與主題關系不大。 2、通過人物之間的關系表現人物的性格。 寫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點時,除了直接寫他的言行外,還通過其他的人物作側面烘托。如“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市人對侯生的傲慢態度難以忍受,就從側面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誠和難能可貴。
第三課時
一、積累重要實詞、虛詞與句式。
1、字詞解析
①注音釋義
士無賢不肖(xiào才能低的)
侯生攝敝衣冠(bì破舊的)
公子往,數請之(shuò多次地)
公子姊為趙惠文王……(zǐ姐姐)
冠蓋相屬(zhǔ連續)
賓客辯士說王萬端(shu勸說)
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于王(duó揣測,估計) 約車騎百余乘(shèng量詞)
今有難(nàn危難)
侯生乃屏人間語(bǐng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殺晉鄙(chuí動詞,用鐵椎打)
矯殺晉鄙(jiǎo動詞,假托……命令) 公子遂將晉鄙軍。勒兵……(jiàng統帥。lē文中作“檢閱”講) 嚄唶宿將(sùjiàng有經驗,有威勢的老將。) 北鄉自剄(jǐng用刀割脖子)
②通假字
直上載公子上坐(“坐”能“座”)
俾倪(通“睥睨”,斜著眼睛看。) 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鄉”通“向”) 公子與侯生決(“決”通“訣”)
③詞性活用
A、名詞作動詞
仁而下士(謙遜地對待)
留軍壁鄴(營壘──駐扎)
如姬資之三年(資財──出資懸賞) 朱亥袖四十斤鐵椎(衣袖──袖里藏著)
B、形容詞作動詞
不敢以其高貴驕士(驕傲──傲慢地對待) 臣修身潔行數十年(清潔──使……高潔,使動用法) 公子從車騎,虛左(使……空著,使動用法) 為能急人之困(著急──能急救患,為……著急為動用法) 公子怪之(奇怪──感到奇怪意動用法)
C、動詞的使動用法
公子從車騎(讓……跟從著)
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使……站立著) 侯生乃屏人間語(讓……退避)
D、名詞作狀語
北救趙而西卻秦(向北,向西)
皆謙而禮交之(禮貌──以禮)
④一詞多義
故: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緣故) 故久立與其客語(故意)
今公子故過之(特意)
朱亥故不復謝(有意)
世莫能知,故隱屠問耳(所以)
引:
公子引車入市(帶領)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請)
復引車追問侯生(退回)
為公子先引(引路)
就:
乃謝客就車(上,登上)
贏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礪則利(接近,靠近《勸學》)
使歸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戰》)
下:
禮賢下士(謙遜地對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低等的《鄒忌諷齊王納諫》) 每薄暮,下管鍵(使用《獄中雜記》) 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少于《赤壁之戰》)
辭:
辭決而行(辭別)
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語)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推辭) 近日奉辭伐罪(命令《赤壁之戰》)
臣等不肖,請辭去(辭退《廉頗藺相如列傳》)
存:
公子親數存之(問候)
卻秦存趙(保存)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存在)
此誠危機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師表》)
⑤古今異義
以公子為長者(古:有德行的人。今:年長的人)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古:姻親。今: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2、句式解析
A、省略句
欲以(之)觀公子(省介詞賓語“之”代“直上載公子坐,不讓”的作法) 遍贊(于)賓客(省介詞)
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之)俱(省介詞賓語“之”代信陵君) 可使(之)擊之(省賓語,“之”代朱亥)
B、倒裝句
請救于魏(介賓短語后置)
何功之有(“之”字是動賓倒置的標志,等于說“有何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主謂倒置,等于說“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安在”是動賓倒置,等于說“在安(在哪兒)”)
C、判斷句
贏乃夷門抱關者也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王異母弟也
D、被動句
贏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