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變,則通達, 變則通,通則久。當一種教學模式根深蒂固之時,也是頹唐教學的開始。這幾天通過關于在巴二中建立高效課堂議案的學習,發現自己需要改進之處很多。
首先,課前準備和教學設計中缺失了學生這一關鍵環節。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嘗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備課時對每節課的容量和強度是否能達到學生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考慮欠缺全面性。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沒有進行有效的取舍、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難點的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
其次,在課堂中我幾乎已經處于霸主地位。一節課,我會滔滔不絕地至少講上個二十五分到三十分鐘,更有甚者會滿堂灌,幾乎剝奪了學生了話語權。一節課下來,雖然很累,但卻被一種自我陶醉包圍著,看著聽得入迷的學生的表情,自我滿足著。殊不知學生們努力伸長脖頸似乎在全神貫注,其實這是一種麻木的接受態,無端地扼殺了學生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失去了質疑的時機和探究的熱情,像一只只等食的鴨子,表情麻醉而吸收牽強。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也是一位學生家長。今年暑假陪兒子寫作業時,發現兒子的思維范圍只界定于:哪些知識老師講過,哪些沒有。如果遇到完全可以憑知識的延伸便可以解決的問題,他卻不敢越雷池半步。任憑我如何引導,他都理直氣壯地以老師沒教過為由拒絕思考。那一刻,我很心痛,也開始自省。這難道就是教育的結果,把一個開放式的頭腦強行關閉在一個小小的牢獄里,不給它任何自由和空間。把孩子頭腦中一個個斑斕的夢想涂成干巴巴的高分單色調。去年冬天在北京帶兒子參加過一個針對26個國家中小學生調研的教育現場會,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排第一位,創造力倒數第五,想像力倒數第一。多么令人觸目驚心的一組數字,代表著國家命運和未來的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我們這種灌輸式教育模式下已經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了。當然這里的參與者也包括我在內,想想,在課堂上自己是那樣沒有耐性粗暴地打斷學生的另一個答案。自己是那樣霸道地強占著學生們的課堂時間。
第三,在課后鞏固復習時段仍一意孤行。想想都汗顏,自己從事教育快二十年了,作業一次沒有和同學們商榷過。而作業的設計、可行性與必要性也沒有過多地思考過,只是想讓他們有事做就好。針對五十個學生,留的作業內容是一刀切,沒有梯度也沒有類別。設計的作業大多是“以書為本”,抄抄寫寫,機械重復的低效作業,這是不符合學生個體成長規律的。長此下去,造成一些學生吃不飽、快不了,吃不下、跟不上的現象,學生對完成作業提不起興趣,失去了布置語文作業的意義。
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做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在教學中以人為本,樹立健康成長的思想觀。
強調學生的整體發展,又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的個體發展需要,以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的健康成長。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實踐者。
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大膽嘗試昌樂二中高效課堂教學中的271教學模式轉換角色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欣賞者。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思考、質疑、合作、討論、提高。
作業內容要豐富,突出開放性。
在設計作業的內容時,就應該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力求把課本上的語文轉換為學生生活中的語文。既要注意語文聽說讀寫各種能力的綜合,也要注意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突出開放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意。作為一名教師,猶如一汪清泉,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才使得學生在天光中,云影下自由徜徉,在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里,快樂收獲和幸福提升。
2011-8-21
姚云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論高效課堂建設]相關文章:
2.高效課堂教學隨筆
10.小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