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蘇軾詞兩首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發(fā)布時間:2016-9-4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及蘇軾詞作的寫作背景,掌握蘇軾創(chuàng)作的有關知識。掌握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藝術風格。

2、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詞作所要表達的思想領袖人物 情感,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韻律美。鑒賞詞的寫作技巧,學習烘托的手法和從生活小事中提練哲理的方法。

3、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體例詞作中的“畫面美”,品味詞作豪邁、雄渾、壯闊的意境美。

4、通過激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理解詞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氣概。

5、通過“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進一步理解蘇軾及其豪放的詩詞風格。

6、通過對兩首詞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蘇軾,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經歷,感受他即使面對打擊、身臨困境,也能保持豁達、超然、灑脫、樂觀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學生他倆的人格和面對困難保持樂觀通達的精神狀態(tài)。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熟讀并背誦兩首詞,理解詞中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態(tài)度,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教學難點:通過景物描寫與人物形象塑造來抒情表意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討論、比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準備:PPT課件或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大家還記得《赤壁賦》中描寫曹操的句子嗎?我們一起來背誦:“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橫槊賦詩,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數(shù)語,一位縱橫馳騁的政治家、詩人曹操的英雄便躍然紙上。我們驚嘆一代文豪蘇軾非凡的筆力和同樣不俗的氣概。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對王安石新法,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等地,最后北還,病死常州,追謚文忠。蘇軾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散文、詩歌、書畫方面均有成就。

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開北宋豪放詞風。一生才氣縱橫,詩、詞、文、書法都有很高造詣。作品有《蘇東坡集》、詞有《東坡樂府》。蘇東坡一生給后人留下了詩二千七百余首,詞三百四十余闋,文四千余篇。蘇軾如同一塊兀立不動的基石,支撐著中國文學史。

“詩”與黃庭堅并稱為“蘇、黃”;

“詞”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

“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書法四大家”。

“繪畫”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yī)藥,數(shù)學,金石,美學,烹飪(東坡肉)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背景資料:北宋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臺詩案”(“烏臺詩案”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獄,也是一次著名的莫須有之獄,蘇軾以才華橫溢而得到宋神宗的常識,成為政壇上的明星和文壇上的領袖。但是,他在政治中堅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還寫了一些詩文以揭露和諷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話多官員的強烈不滿,于是,他們從蘇軾的詩文中找到罪證,用牽強附會的手法指控蘇軾懷有謀反之心。蘇軾被捕下獄,受盡嚴弄拷打,差點被判處死弄。最后,因為皇帝的憐憫,蘇軾免了死罪,貶到黃州。蘇軾住在黃州東城,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出獄后,被貶黃州團練副使。為排遣內心郁悶,他泛舟赤壁,先后寫下了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體現(xiàn)了一種超然樂觀、曠達灑脫的氣度。)之后,被貶到黃州任軒練副使。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為三國時期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作者曾兩次到此游覽,寫下了兩篇游記和這首詞。其實,蘇軾所游的并非三國時期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魚東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觸景生情,采用當時的傳說,借寫古跡,記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三、誦讀賞析、探究

1、解題,初讀,放錄音。

(1)解題:“念奴嬌”是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的題目。懷古:追懷古昔,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目的還在于“寫今”。

(2)初讀“感基調,明詞意”--反復誦讀,理解詞意。

整體感知性誦讀提示:全詞給你的總體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調如何?)全詞該用高昂激起的語調來讀,不是用沉郁舒緩的語調來讀?上下闋有沒有區(qū)別?最后一句呢?

學生自由誦讀,同時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詞作,然后概括詞的主要內容。

【明確】詞的上闋詠赤壁,以寫景為主,描寫了大江、故壘、亂石、驚濤等壯麗景色,引發(fā)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詞的下闋主要刻畫了周瑜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的英雄形象,并發(fā)出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慨嘆。

(3)放錄音,朗讀提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提示:“東去、千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畫、多少”寫奇景,重讀動詞、喻體,音調高,語速稍快。

“大江、浪淘盡、風流人物、江山、一時、豪杰。”寫壯景發(fā)慨嘆,語調較高,語速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敘述,語調平緩。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提示:前急后緩,前高后低,聲音變化表現(xiàn)二人的反差,重讀劃線部分。

(4)補充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后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風流人物:此處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亂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釋名》:“山體曰石”。

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的哥哥孫策,“小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的是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zhàn)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或“狂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或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江月:臨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大江東去:介詞,向東

淘:淘洗

風流:英俊瀟灑,事業(yè)有成

穿空:向上,刺破青天

拍:擊,打

英發(fā):卓越不凡,英姿勃發(fā)

灰飛煙滅:像……(灰,煙)一樣

多情應笑我:倒裝,應笑我多情

尊:通樽裝酒的器皿

2、再讀“品語言,入意境”

(1)詞的開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奠定了全詞怎樣的感情基調?是怎樣引起下文的?應該以怎樣的語速、語氣、語調去讀?

【明確】①詞的開篇“大江東去”,即將一條浩浩蕩蕩、不舍晝夜、奔騰不息、向東疾逝的長江推到了我們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們胸中的豪邁之情,奠定了全詞雄渾大氣、壯闊磅礴的感情基調。

②“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中“淘盡”一詞與“千古風流人物”搭配,飽含對時光易逝、歲月無情、人生短促而事業(yè)難成的喟嘆,于豪邁雄渾中又融入一絲“蒼涼悲嘆”;同時將下文“周瑜”的身份歸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對他的歌頌。

③“大江”二字應緩勢低起,“東去”重讀且拖長,“東”字音調漸揚至高,“去”字音調本為仄音,應慢慢轉入降調,似有極目遠眺、不舍逝去之戀;“浪淘盡”語速稍快,“盡”字重讀,似有無力挽狂瀾之勢,“千古風流人物”一句,“千古”“風流”二詞漸漸加重語氣,“風流”拖長,應充滿對英雄的歌頌、緬懷之情。

(2)“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一句屬于哪種表達方式?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應該怎么讀?

【明確】這一句屬于表達中的記敘,點出了作者懷古的內容,交代出詞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確定了本詞要塑造和歌頌的對象。這兩句中速、較為平直、客觀的敘述性語氣朗讀即可。

(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詞最具表現(xiàn)力?請你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說說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營造出怎樣的意境?對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畫有何作用?該如何朗讀?

【明確】①動詞“穿”“拍”“卷”與形容詞“亂”“驚”“千堆”等最具表現(xiàn)力。我們面前似乎出現(xiàn)了似千軍萬馬在奔騰、百萬雄師在咆哮的壯闊江面,聳入高空的懸崖峭壁擋住了長江的行程,一層又一層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們氣勢磅礴地沖擊著兩岸的礁石,又被一層層地擊碎成千堆萬堆的雪沫,寒氣撲面而來,轟鳴聲震耳欲聾,大地瑟瑟顫抖……

②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雄奇險峻、驚心動魄的畫面,營造出雄渾壯闊的意境;而這恰恰就是英雄當年活動的典型環(huán)境,作者也是用這些夸張了的景物來渲染氣氛、襯托人物的英雄氣概。

③這三句動詞重讀,語速急促,充滿氣勢,語調慷慨激昂,很好地渲染出了那種雄渾、壯闊的意境。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詞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讀?

【明確】①本句對景抒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江山如畫”是對前面所寫景物的總括,將這些具體景物收攏起來,成為一幅雄渾壯美的圖畫;“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寫景轉為寫人,引出對周瑜的具體刻畫。

②本句緊承前句急促緊湊的語速之后,漸漸轉入舒緩,充滿豪邁之情。

(5)小結上闋。

3、三讀“展想象,塑形象”

(1)“遙想”的內容有哪些?

【明確】遙想一直到“灰飛煙滅”。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刻畫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明確】先從生活細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輕得意,以美人襯英雄,突出他年少風流、奮發(fā)有為。“雄姿英發(fā)”是刻畫周瑜形象的關鍵句,突出其英姿勃發(fā)的氣質;“羽扇綸巾”描繪他的服飾裝扮,現(xiàn)其儒雅嫻靜之風度;下闋“談笑間”寫其神態(tài),突出他大敵當前的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從容瀟灑;“檣櫓灰飛煙滅”與前面的“談笑間”又構成了時間短而戰(zhàn)績豐的鮮明對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豐功偉績。

(3)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周瑜的形象及赤壁之占的場面,仔細體會作者為我們塑造的這位古代英雄形象。

【明確】請學生自由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描述“赤壁之戰(zhàn)”時周瑜的形象。若有讀過《三國演義》的同學更好,可結合小說與詞作以及自己的理解去描述。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上諸方面進行充實,可適當?shù)丶尤胍恍⿷?zhàn)爭場面的描繪,力求生動、具體、形象地再現(xiàn)周瑜的英雄形象。

(4)“遙想公瑾當年,……灰飛煙滅”幾句該如何讀?

【明確】“遙想”二字為領起詞,故應稍緩、延宕,有追憶之感;“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以比較平直、舒緩的敘述性語調語氣朗讀;“雄姿英發(fā)”語調上揚,重音在“雄”和“英”上,充滿仰慕歌頌之情;稍事停頓之后,“羽扇綸巾”漸入平直,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時,語調漸升,充滿豪情與歌頌。

4、四讀“析主題,悟情感”(探究交流)

對主題的理解以探究為主,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1)赤壁之戰(zhàn)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們在《赤壁賦》中作者極力歌頌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為什么只對周瑜鐘愛有加?這寄寓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與最后幾句的感慨有何關系?

【明確】作者沒寫劉備,是因為劉備太嚴肅,年紀也不小了;沒有寫曹操是因為曹操在這次戰(zhàn)爭中最終以失敗告終;沒有寫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無法望其項背,此外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性結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壯的景物描寫特征,其傷感與悲涼也會超越后文的“一尊還酹江月”。作者通過周瑜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讀者聯(lián)想到作者本人,壯志未酬、貶官黃州,兩鬢斑白、無所建樹,不免悲從中來,發(fā)出“人生如夢”的感慨。

(2)“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與《赤壁賦》中的哪些語句表達的情感有相似之處?聯(lián)系全詞內容及作者的生平,談談你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覺得作者此時悲觀消極嗎?

【明確】這兩句與《前赤壁賦》中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有,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子與子之所共適”所表達的感情有相似之處。聯(lián)系全詞內容來看,詩人在上闋中描繪了一幅雄偉壯麗的赤壁江山圖,字里行間飽含著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其實更是作者曠達胸襟的體現(xiàn);下闋又集中筆力刻畫出少年英雄的周郎形象,抒發(fā)了作者對功業(yè)早成的周郎的仰慕、向往,借此表達自己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在這種意義上,“人生如夢”不是一般虛無的消極,而是對時光疾逝、功業(yè)不成、“早生華發(fā)”的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與其說是消極,還不如理解為作者借“酹江月”尋找到了一處宣泄苦悶的出口。最后的這一舉動,傳達出的是一種與山河、明月、自然完全融合的達觀、超脫、豁然情懷。

(3)最后幾句應該怎么讀?

【明確】語速放慢,語調稍低沉,充滿感慨、缺憾、喟嘆之情,但不可太過低沉悲傷。

(4)小結全篇。

5、五讀“找規(guī)律,尋方法”

(1)懷古詩常見情感:借歷史古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感傷,寄寓憂國傷時的情懷,感慨昔盛今衰的興替。

(2) 懷古詩常見結構及手法:

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抒己志

手法:對比、虛實結合、借景抒情、運用典故、借古諷今

(3) 鑒賞思路:

讀懂注解,弄清歷史背景(作者“懷”什么“古”)

知人論世,領會作者意圖(作者為什么懷古)

深入分析,體悟作者感情(作者在懷古中表達了什么感情)

總體把握,分析藝術手法(對比、虛實結合、借古諷今)

6.《雨霖鈴》與《念奴嬌》比較鑒賞,體味豪放、婉約兩派詞風的不同。

(1)教師提供以下詩論,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蘇軾“豪放”的詞風。

①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②蘇辛,詞中之狂。

③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④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風。

(以上②③④則摘自王國維《人間詞話》)

(2)比較閱讀《雨霖鈴》與《念奴嬌》

(3)《念奴嬌赤壁懷古》是怎樣營造出這種豪放、壯闊的意境的?

【明確】先是描繪一幅雄偉奇峻的赤壁江山圖;接著塑造了英姿勃發(fā)、才華過人、建立了赫赫戰(zhàn)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夢”的蒼涼慨嘆,以及“一尊還酹江月”的豪舉,融景物描寫、人物刻畫、情感抒發(fā)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壯闊、雄渾的和諧意境,不愧為“豪放派”的代表作。

(放錄音,師生齊背全詞。)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詞,仔細品味詞作雄渾壯闊的意境。

2、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將詞作中描繪赤壁景物的句子擴寫成一篇寫景散文,或者將刻畫周瑜的句子擴寫成一篇寫人的記敘類短文。字數(shù)200以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交流、檢查

1、檢查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指名背誦)

2、交流短文。(自由交流)

二、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李白有言:“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與打擊,正是不幸的人生閱歷與體驗,成就了一代文豪蘇東坡。在出世入世之間,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筆,為我們書寫了不少勵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為我們跌入人生低谷、無路可走時的座右銘。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被貶黃州時的另外一首詞《定風波》。

三、放錄音,交流初讀印象

1、請翻譯前面的“小序”,了解這首詞的寫作緣由即寫作背景。這首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此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已近三年。被貶的歲月里,他內心當然有忿懣和痛苦的,而他卻能以超人的曠達的胸襟泰然處之。這首《定風波》就集中體現(xiàn)了蘇軾“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氣魄。詞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據(jù)《東坡志林》記載:“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全詞緊扣途中遇雨這樣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來寫自己當時的內心感受。篇中的“風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詞語,既是眼前景物的實寫,又不乏比興象征的意味,是詞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體驗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語言自然流暢,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體現(xiàn)了東坡詞獨特的審美風格。

2、朗讀并試背誦全詞,讀出詞的音樂節(jié)奏美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3、理解詞意。

(1)“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輕逸,灑脫,從這句就能看出作者的心情極好,又是雨中漫步樹林,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啊!

(2)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句顯示出了作者期望緩步慢行的心態(tài),仿佛不想迅速離開,又好像還有某種思念和想法在心頭。“誰怕?”作者怕什么呢?從后句可以看出是怕雨水打濕了衣服,但是作者卻有“一蓑煙雨任平生”,也就是有雨衣,“蓑”就是雨衣的意思,我有雨衣在身這一生又何怕這朦朦細雨呢?這一句好像是在說作者的身世,作者一生不得志,卻從不氣餒,大有“何怕濁煙迷人眼,我有正氣存人間”之勢!

(3)“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這句交代了作者喝過酒,有些微醉。而且交代了時間--春天,依我看好像是在一個春天的早上,早上的春風會比較冷,從第一句“莫聽穿林打葉聲”可以看出樹上已經有葉子了,又是下雨,應是清明前后了。(這是我自己推斷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為初春會比較干旱,所以有“春水貴如油”一說,但是清明前后會雨量充沛,故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一句詩,而且清明前后的雨就是紛紛小雨。所以這首詞描繪的時間應該是在清明前后的一個下著毛毛細雨的清晨。作者微醉卻被夾著涼意的春風吹醒,發(fā)現(xiàn)太陽已經從山后升到山頭斜照著歡迎他了。此處就是雨過天晴了。從這句“山頭斜照卻相迎”的“迎”字也可以理解出是在早晨。早晨都是太陽相迎,而黃昏則是日落相送。

(4)“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句就不難理解了,“回首向來蕭瑟處”說明作者已經走出了竹林,開始回家了。“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說這天氣是正好了,細雨剛過太陽初生,正好趕路。但是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將來的日子會比較平淡,道出了作者想實現(xiàn)自己理想?yún)s不得志的內層含義。

4、請學生交流預習閱讀本詞的“初步感受”,或者提出疑問。

四.閱讀探討,深入探究。

⑴整體感知:

上片:風雨中,我自踏雨吟嘯,怡然自樂。寫冒雨徐行的心境;

下片:風雨后,驀然回首,一片云淡風清。寫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⑵閱讀思考:

①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對途中突然遇雨這件事怎樣的態(tài)度?

【明確】面對突然的變故,毫不在意、坦然處之的瀟灑、平靜、曠達、超脫。

②詞的上闋中,哪些詞語和句子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的這種態(tài)度?

【明確】“莫聽”“何妨”“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詞的上片寫冒雨徐行時的心境。首句寫雨點打在樹葉上,發(fā)出聲響,這是客觀存在;而冠以“莫聽”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作者的性格就顯現(xiàn)出來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嘯,吟詩長嘯,表示意態(tài)安閑,在這里也就是吟詩的意思。詞人不在意風雨,具體的反應又怎樣呢?他在雨中吟哦著詩句,甚至腳步比從前還慢了些哩!瀟灑鎮(zhèn)靜之中多少又帶些倔強。

“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實景,而是作者當時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誰怕,有什么可怕的。平生,指平日、平素。作者當時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則此際必無披蓑衣的可能。所應玩味的是,拄著竹杖,穿著草鞋,本是閑人或隱者的裝束,而馬則是官員和忙人用的,所謂的“行人路上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來作比。但竹杖芒鞋雖然輕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難免不拖泥帶水,焉能與騎馬之快捷相比?玩味詞意,這個“輕”字并非指行走之輕快,分明指心情的輕松,大有“無官一身輕”之意,與“眼邊無俗物,多病也身輕”(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輕”字亦同。詞人想,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自然界的風雨也好,政治上的風雨(指貶謫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況且,我這么多年,不就是這樣風風雨雨過來的嗎?此際我且吟詩,風雨隨它去吧!]

③詞的下闋結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僅僅是對雨過天晴之后自然現(xiàn)象的一種概括嗎?請結合蘇軾的人生經歷和寫作背景,談談你對這句詞的理解,它包含著怎樣的人生哲理?表達出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明確】不是。這是一句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風雨既屬尋常,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句,意為風雨之聲,與上闋的“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將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不管是風吹雨打,不是陽光普照,一旦過去都成了虛無。這反映了蘇軾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曠達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脫俗的人生態(tài)度。

[下片寫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風”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剛才是帶酒冒雨而行,雖衣裳盡濕而并不覺冷。現(xiàn)在雨停風起,始感微涼,而山頭夕陽又給詞人送來些許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見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讓這暫時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這也就是他的曠達之處了。“回首”三句復道心中事,含蘊深邃。向來,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來蕭瑟處”,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處,也是對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詞人反思的結果是:“歸去”。陶淵明的退隱躬耕,是詞人所仰慕的,但終其一生,詞人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退隱。質言之,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隱,而是內在的“心”的退隱;所欲歸之處,也并非家鄉(xiāng)眉州,而是一個能使他敏感復雜的靈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園。]

④學生自由討論:你自己有過這樣的體驗嗎?這首詞對你有何啟迪?

【明確】從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去談。寫作方法方面--由生活小事闡發(fā)人生哲理。

⑤你認為上下片的重點句各是什么?請簡要分析。(關鍵句)

上片:一蓑煙雨任平生。--鎮(zhèn)定從容,灑脫曠達。

下片: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本無風雨,何來晴明。

⑥如果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么?

--歸。(超凡脫俗)

⑦作者在詞中又是如何表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的?(手法)

一語雙關:自然風雨--人生風雨

以小見大:生活小事--人生哲理

人生態(tài)度:曠達超脫

五.再次有感情朗讀全詩,體會詩人感情。

六.歸納小結

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警,表現(xiàn)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蘇軾自是有“兼濟天下”的雄才大略,然而在政治生活中卻屢屢受挫。是什么讓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是什么讓他依然能微笑面對生活?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之相比是不是微不足道?雖然隱居江湖并非他的本意,但是他能夠勇敢的接受現(xiàn)實,并且樂觀快樂的生活。這種曠達的胸襟足以讓我們受用。

(多媒體展示)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爭之必然,順其自然。

七.作業(yè)

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道路難免坎坷曲折。汪國真有詩曰:“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環(huán)境可以影響心境,心境也同樣也可以影響環(huán)境。可以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幾人?當我們身處逆境時,我們是否還能做到灑脫,是否還可以且行且歌?學完蘇軾的《定風波》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寫400字的心得體會。

2、背誦《定風波》《江城子密州出獵》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3、延伸閱讀

閱讀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回答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①。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③。

注:①親射虎,看孫郎:《三國志吳書孫權傳》:“(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ling)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里是詩人以孫權自比。②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郡太守,匈奴不敢進犯。后因報功狀上多報了六顆首級,被削職判刑。馮唐指出文帝賞罰不當,文帝采納了馮唐的意見,派遣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復以魏尚為云中守。節(jié),使者所持的用竹做成的符信。云中,漢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詩人以魏尚自比,是說,什么時候派人赦免我的過錯,使我得到重用呢?③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這里代指遼和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注:此詞是作者對亡妻的悼念之作。蘇軾的原配妻子王弗,性情溫順,善事翁姑,敏靜而頗知詩書,對蘇軾察言、知人都有很大幫助,婚后伉儷之情甚篤。不幸的是,她十六歲與蘇軾結婚,27歲便于都城汴京溘然長逝。第二年六月,葬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此后,詩人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南北軒徙,居無定所,無法靜下心來表達對亡妻的思念。這首詞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時所做,此時王弗已故去整整十年,詩人于正月二十日夜,與王弗夢中相逢,寫下了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詞作。

1、這兩首詞的詞牌是   ,題目分別是      、           。

2、第一首詞的上闋通過  、   兩種表達方式,描繪出           ;下闋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運用了        ,塑造了一個     

形象,表達自己              的雄心壯志,整首詞著一  字貫穿全文,意境壯偉,筆力雄豪,撼人心魄,大有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從詞的風格上來講,屬       。

3、第二首詞從風格上講當屬    。上片敘寫現(xiàn)實,表達           。下片記述夢境,“小軒窗,正梳妝”是通過     來刻畫妻子的形象,描繪出一幀窗前梳妝的日常生活圖景,以此表達自己                     ,“相顧無言,只有淚千行”,表達了                  的深摯情感。最后三句,是詩人夢醒后的感慨,“明月夜,短松岡”,采用了         ,描繪出千里之外王弗葬地的景象,渲染出一種         的意境,蘊涵著夫妻之間無盡的哀傷和思念。

4、根據(jù)豪放派與婉約派的不同風格,自選角度,比較賞析這兩首詞,可簡答,也可寫成評論短文。

【答案】

1、江城子   密州出獵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2、詞作  描寫  太守率眾會獵的壯闊宏大場面  形象的動作描寫  挽弓勁射的英雄

抗擊外敵、保家衛(wèi)國  狂  豪放派

3、婉約派  詩人對亡妻深沉的思念  細節(jié)描寫  對昔日那種和睦融洽、幸福美滿的夫妻生活的追憶和向往  此時無聲勝有聲  移情入景  凄清哀傷

4、提示:

(1)思想感情方面:

《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上闋描繪了太守會獵時千騎奔馳如潮、傾城圍觀如堵的壯闊場面,再現(xiàn)詩人“聊發(fā)少年狂”的情景。下闋寫詩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fā)他由打獵激發(fā)出來的衛(wèi)國殺敵的愛國熱忱。情感基調激昂狂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詞,是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悼亡詞,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亡妻深勢的懷念之情。感情深摯細膩,哀婉纏綿。

(2)表現(xiàn)手法及意境營造方面:

《江城子密州出獵》主要通過描繪闊大壯觀的場面、刻畫具體的人物形象、借助典故以及直抒胸臆等手法,營造出“狂放豪邁”的意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主要通過直接抒情、融情入景、摹寫生活細節(jié)、白描等手法,渲染出一種“凄清哀傷”的意境。

(3)語言風格方面:

《江城子密州出獵》語言豪邁狂放、灑脫不羈,極盡夸張渲染之能事,又以凝練厚重的典故,使詞作內容豐富、思想深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語言平淡樸實,處處如訴家常,字字吐自肺腑,自然而又極為覺悟,平淡中寄寓著真淳。

習題解答

一、命題意圖:引導學生體會這首詞情感抒發(fā)、景物描寫、人物刻畫相互交融的藝術特色,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感受作品豪放壯闊的意境。

參考答案:作者描寫了大江向東奔流,浪濤洶涌,拍打著堤岸卷起層層白浪,山石林立高峻等景,描繪出一幅雄偉、壯麗的畫面。作者筆下的英雄人物周瑜,青年時期就英姿勃發(fā),才華過人,能從容指揮三軍,輕而易舉地打破曹軍,建立了顯赫的功勛。作者本來胸懷報國之大志,在政治上卻屢遭打擊,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如今年歲漸老,事業(yè)無成,他深感人生恰似一場夢。詞中所寫的壯麗山川、古代英雄、自己壯志難酬的胸懷以及酒灑江月的豪舉,共同和諧地營造出了一種壯麗、雄渾的意境。

二、命題意圖:讓學生注重理解詞人由生活小事闡發(fā)的人生哲理,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見。

參考答案:在《定風波》中,作者寫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雨的經過。在突如其來的風雨中,作者沒有帶雨具,卻仍舊手拄拐杖,腳穿芒鞋,高歌長嘯著從從容容地緩步慢行。他把風雨看得平常,覺得風雨交加的天氣和晴朗的天氣沒有什么區(qū)別。作者實際上是以自然的風雨來隱喻人生的風雨,表明自己對于各種政治打擊和迫害已經遇變不驚了。作者正是通過這一生活事件表明了自己那種曠達、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

三、命題意圖:幫助學生學會從詩句、字詞著眼,體會古人煉字的功力。

參考答案:1.用了三個動詞描繪出赤壁山勢之險要高峻、水勢之洶涌澎湃。

2.“談笑間”,言周郎指揮若定、從容不迫的大將風度;“灰飛煙滅”,言強大的敵人在周郎面前的不堪一擊。

3.“蓑”本指蓑衣,這里是說以一件蓑衣抵擋自然界和人生旅途上的凄風苦雨。強調了不借外力的保護,依靠自己走過艱難路程。“任”有任憑、無所畏懼、順其自然的意思。

4.“蕭瑟處”指剛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難處;“風雨”和“晴’’表面上說的是天氣的變化,實際上都是指人生的沉浮變化,可謂是一語雙關。

四、命題意圖: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文學作品,要懂得把作品放在特定的創(chuàng)作時期里。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

參考答案:以前學過的散文《赤壁賦》連同本課學習的兩首詞都是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時期的作品。它們都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內心的苦悶,也都闡發(fā)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學反思:

陶巍

[蘇軾詞兩首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必修四數(shù)學課件

4.高一必修四數(shù)學教案

5.高一數(shù)學必修四1.5教案

6.外國詩兩首的教案

7.《古詩兩首》教案

8.詩經兩首教案

9.詩經兩首的教案

10.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