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目標】
1、了解兩篇短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并能從中受到啟發(fā)。
2.學習兩篇短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并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3.掌握兩篇短文的論辯語言。
【導學重點】
了解兩篇短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并能從中受到啟發(fā)。
學習兩篇短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并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導學難點】
掌握兩篇短文的論辯語言。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預習:看注釋,試譯全文;編提綱,試背全文。
2. 簡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章,約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告子》。
3. 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接力賽誦讀課文,后教師范讀。
(2)教師巡視,釋疑點撥。
(3)對照書下注釋,學生獨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譯。
4.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
5.同桌學生編寫結構提綱。
6.課文重點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例子,舉例論證。
(提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陳涉世家》等。)
7.提問:(1)本文論述的是不是軍事問題?孟子是否主張打仗?
(2)本文論述的作戰(zhàn)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間是什么關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8.整理:(1)通假字:“畔”同“叛”。
(2)文章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字詞:多音字:夫;一詞多義:利、道、池、兵、之、而;古今異義:親戚、去。
(4)詞性活用:域、固、威
9.小結:這篇課文運用了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和”對于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作用,從而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義。
10.作業(yè):1。領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2.預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并簡要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文中有些地方參閱了《名師特教備課筆記本初三語文(上)》、《教與學整體設計初三語文(第五冊)》等教案,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一、導入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huán)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 樣論述這個問題的。
二、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要注意正音,要讀得順暢)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發(fā),起,指被任用。歐(quan3)畝,田間、田地。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被舉用,被選拔。版筑,筑墻的時候在兩塊夾板中間放土,用杵(chu3)搗土,使它堅實。筑,搗土用的杵。
膠鬲舉于魚鹽之中:魚鹽,販賣魚和鹽。
管夷吾舉于土:士,獄官。舉于上,從獄官手中被釋放并被錄用。
孫叔敖舉于海:海,在海邊(隱居)。
百里奚舉于市:市,市井之間。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大任,重大的責任,擔子。也,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頓一下,后半句將要加以解說。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動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內心痛苦。
勞其筋骨:勞,使動用法,使……勞累。勞其筋骨,使他筋骨勞累。
餓其體膚:餓,使動用法,使……饑餓。餓其體膚,使他身體餓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動用法,使……貧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貧困之苦。
行拂亂其所為:行拂,所行不順。亂,使動用法,使……額倒錯亂。亂其所為,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動心忍性,動和忍都是使動用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增加。曾,同“增”。
三、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人恒過:恒,常。過,犯錯誤,犯過失。
然后能改:然后,這樣以后。
困于心:內心優(yōu)困。
衡于慮:思緒堵塞。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而后作:而后,這樣以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征于色:征驗于顏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顏色上。
發(fā)于聲:意思是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
而后喻:喻,被人了解。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國內。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土,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同“弼”,輔佐。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國外。敵國,敵對的國家。外患,外來侵略的憂患。
2.請學生翻譯第4 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然后知生于憂患:生于憂患,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
而死于安樂也:死于安樂,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3、請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l、2段):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先在生 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都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
第一層(1段):舉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跡加以概括。其共同點是,在經歷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第二層(2段):從上述事實歸納出作者的觀點。
第二部分(3段):從正反兩面論證經受磨煉的益處。
第三部分(4段):歸納全文中心論點。
4.提問: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將中心論點放在簡末進行歸納。全文先論證“生于憂患”,方法是先舉同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作者的觀點,然后從理論上加以說明。再論證“死于安樂”,高度概括歷史上大量安樂亡國的事實加以說明。論證“生
于憂患”是全文的重點。
5.提問:本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的事跡,用排比句式,每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只用一句話概括,這樣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四、總結
1.詞性活用:
苦、勞、餓、空乏、亂、動、忍都是形容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翻譯時,要譯成“使……”
2、一詞多義:
用
國防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國家 國恒亡。
拂
不順 行拂亂其所為。
同“弼”,輔弼 入則無法家拂士
3.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衡于慮
拂同“弼”,輔弼 入則無法家佛士
4.虛詞。
于
從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給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在 而死于安樂也
以
憑 以天下之所順
用來 所以動心忍性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三、四題。
課后記:1、識記重點字詞,必須全部記住。
2、采用當堂背誦,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孟子兩章》(學案生用)
班級 姓名: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練習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 ,中心論點是 。闡述了孟子 的人才觀。
2、給下面的加點字注音。
畎畝( ) 傅說( ) 膠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入則無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慮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所以動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管夷吾舉于士( )
百里奚舉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過( )
5、翻譯句子:
(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比較下列各組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國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應
B.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C.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國恒亡 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7、本文作者認為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課文詞語回答)
8、開篇列舉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試具體比較分析。
9、孟子在選文第①段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告訴人們: 。請寫出與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強調了“逆境能成才;現(xiàn)在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舉例談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練習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孟子,名 。 時期 學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記錄 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 篇。南宋朱熹將《孟子》、 、 、 并稱為“四書”。
二、解釋一詞多義:
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
3、伐無道,誅暴秦( )
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池非不深也( )
國: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
三、解釋加點詞: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 )2、夫環(huán)而攻之( )
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堅利也( )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
四、翻譯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4、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問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從上文看,得“人和”的實質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
4、現(xiàn)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對“道”的理解。
5、請寫出一句與“人和”有關的名言警句:
答案:
一、
1、軻 戰(zhàn)國 儒家
2、孟子及其弟子 《大學》、《論語》、《中庸》
二、解釋一詞多義:
道:道路 仁政 道義
固:鞏固 固執(zhí),頑固
池:池塘 護城河
國:國防 國都
三、解釋加點詞:
1、圍攻 表轉折 2、發(fā)語詞 3、這 4、泛指武器裝備5、委:放棄;去:離開
6、限制 憑借7、震懾 8、少 “畔”同“叛”,意義:背叛。
四、翻譯下面句子:
1、所以說,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
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3、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內外親屬(兄弟骨肉)
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五、回答問題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 “天下順之”
3、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4、(1)、以國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國家間和平共處、互不侵犯;
(2)、以國家內部而言,“道”指愛民,為老百姓著想;
(3)、以個人而言,“道”指與人為善,仁義道德。
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家和萬事興。
兄弟同心金不換,妯娌同心家不散。
眾人拾柴火焰高
團結就是力量
人心齊,泰山移。
答案:
1、《孟子告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關于人才要在困難環(huán)境中磨煉造就
3、拂通弼,輔弼衡通橫,梗塞,不順曾能增,增加
4、使……堅韌 、奮起,有所作為 、 被舉用,被選拔、 在外面,指國外、
給 、 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指被任用
5、翻譯
(1)(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2)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
(3)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必將導致滅亡。
6、B
7、法家拂士 敵國外患
8、這六個人出身都卑微。(種田、筑墻、販賣魚鹽、犯人、隱居者、奴隸),他們都是經過艱苦的磨練,顯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來都被統(tǒng)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yè)。
9、人要成大器,就必須經受磨練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10、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無惟一答案。針對其中一個觀點或兩個觀點結合起來談,言之成理均可。
岳小
[《孟子》兩章教案、學案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我愛這土地》教案
5.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
10.九年級下冊變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