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六中 魏艷萍
莊子曾說: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皆為名往。東晉詩人陶淵明雖家境貧寒,卻“不為五斗米折腰”,即表明不為利累。寒窗苦讀,步入仕途,卻毅然掛冠而去,亦表明不被名牽。在庸庸官場幻想過,掙扎過,五次做官,五次辭官,為了兼濟天下蒼生他盡力了。但僅憑一介地方官要想憑借政治實現偉大抱負,在東晉“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黑暗現實下,何其困難。陶淵明不會為此痛苦無望地活著,也不會揚其波,助其瀾,扭曲地活著,他要堅守自己的高潔情操。
陶淵明清醒地,堅定地走了。他那堅毅的背影,給東晉權貴驚愕的臉上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得整個王朝都痛了。
東晉的官場不適合文人生存,抑或文人不適應東晉的官場游戲。較之東晉那些死于殘酷政治斗爭中的文人而言,陶淵明的離去是智慧的。他沒有因此渾渾噩噩,一蹶不振,也沒有像李白那樣灑脫中有一絲隱隱的痛。他回歸田園,重拾筆桿,用濃濃墨香融入自然,抒寫“悠然見南山”的清雅,心境升華的澄澈明凈。文人拿起筆桿,怎能算是退縮,他只不過是換了一種生存狀態,活出了一個真真切切的陶淵明,一個純粹的詩人陶淵明。
躬耕田園的艱辛他不是不懂得,行走在南畝的田壟,“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換來的卻是“草盛豆苗稀”,但他不會后悔。身體的勞累,生活的拮據,算得了什么,最終被他升華成一篇篇詩作,流傳千古,開創了“田園詩派”。他舒展地活著,活出了菊的姿態,為歸隱文人營造了一個溫馨的精神家園。從此,南畝多了一位躬耕詩人,歷史多了一個靈性歌者。
張偉
[在田園中詩意的活著(之二)----讀《桃花源記》有感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5.《活著》閱讀答案
9.幼兒教師閱讀隨筆
10.活著的意義心情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