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菲雯
一、案例背景
本學期我們進行的是人教版選修教材“小說與戲劇”系列中的《外國小說欣賞》的學習。新課程標準對于這一模塊的學習要求是:1、培養閱讀古今中外小說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學會尊重、理解作品中體現出來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的評價;3、學習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4、朗誦小說的精彩片段,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5、嘗試對感興趣的小說進行比較研究或專題研究;6、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創作素材,嘗試創作小說。本案引導學生賞析人物性格之時能夠陶冶學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同時要學習小說表現主題的途徑,從而提高圍繞小說主題安排情節、塑造人物的能力,達到實際運用的目的。
二、案例描述
課前請學生了解高爾基的生平及作品;其次請生熟讀《丹柯》,掃除字詞障礙,并結合學生手中的《中學第二教材》預習小說的主題。上課后我簡單地介紹作者高爾基。并請學生復述小說。設計這個環節既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思考在丹柯面前有哪幾個方面的困難。討論明確:在丹柯面前有兩重困難,一是自然環境,二是人為因素。請生畫出描寫惡劣的自然環境的句子自讀,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環境的惡劣的。①那兒很陰暗而且多泥沼,因為林子太古老了,樹枝密密層層纏結在一塊兒,遮蓋了天空,太陽光也不容易穿過濃密的樹葉,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陽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會有一股惡臭升起來,人們就會因此接連地死去。②另一條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兒又有巨人一樣的大樹擋著路,那些有力的椏枝緊緊地抱在一塊兒,糾曲的樹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泥里。這些石頭一樣的大樹白天不響也不動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們燃起營火的時候,它們更緊地擠在人們的四周。不論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圍總有一個堅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壓碎他們似的③更可怕的時候是風吹過樹梢、整個林子發出低沉的響聲、好像在威脅那些人、并且給他們唱葬歌。④四周是一片黑暗,他們每一步都碰見泥沼張開它那齷齪的、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樹木像一面牢固的墻攔住他們的路,樹枝糾纏在一塊兒;樹根像蛇一樣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⑤可是有一會兒在林子的上空來了大雷雨,樹木兇惡地、威脅地低聲講起話來。林子顯得非常黑,好像自從它長出來以后世界上所有過的黑夜全集中在這兒了。⑥樹林一直不停地發出低沉的聲音,來響應他們的叫嚷,電光把黑暗撕成了碎片。明確:作者采用鋪飾、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描寫環境,與一般的對環境的描寫不同之處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極力渲染了環境的惡劣,預示著擺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難極其強大,困難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鮮明。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欣賞文章中筆墨較多的環境描寫,因為在課前小組討論時很多學生都不明白那么多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把這些非常典型的環境描寫的句子找出來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通過他們的自讀和齊讀學習環境描寫的方法及其作用,進而感受作品浪漫主義手法。
人為方面的困難,請學生篩選出表現面對困境丹柯和族人不同表現的重要詞語。討論明確:“快樂,強壯、勇敢”--“衰弱、恐怖”--“和諧、相信”--“抱怨、圍攻”--“踐踏”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理清小說的情節,學習小說通過一波三折的情節來表現小說主題的方法,同時在對比中賞析丹柯的人物形象。
從丹柯的話中挑選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一至兩句,討論交流。參考:①“你們不能夠用思想移開路上的石頭。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會得到什么結果的。為什么我們要把我們的氣力浪費在思想上、悲傷上呢?起來,我們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盡頭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我們走!喂!嘿!”②“我有領導的勇氣,所以我來領導你們!可是你們呢?你們做了什么對你們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們只是走,你們卻不能保持你們的氣力走更長的路!你們只是走,走,像一群綿羊一樣!這一環節主要是進一步感受丹柯身上的實踐精神和獻身精神,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通過交流讓大家走進同學的內心世界。
提問學生對于丹柯和族人的表現有何感受?學生大多數說丹柯是偉大的,族人是怯懦和無知的。也有人說丹柯這樣做很不值得。通過這一環節理解英雄身上的悲劇意味,從而更好地理解小說的主題,并通過討論展示出了小說主題的多面性。
本文是巴金先生翻譯的,他曾經講過“我仰慕高爾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我把這幅圖畫作為寫作的最高境界……”巴金老人又何嘗不是一個丹柯呢?他說過:“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懷有一個愿望,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我愿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張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我想擦干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的一根頭發。”請就對巴金老人的這一句話的結合現實談一談自己的認識,寫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設計此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高尚節操,讓這些獨生子女懂得為他人奉獻的可貴。
【案例分析】
高二學生對于小說已經比較熟悉,此前也接觸過很多的小說。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我試圖通過一、二兩個環節重新強化解讀小說從情節和環境入手分析的這一方法。通過人物分析這個環節,讓學生明白人物和主題之間的聯系。也試圖通過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對小說的主題有所思索,從而內化。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在實際的操作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反思:
1、對于這樣的簡單的小說,我們如何在對文本進行深入探究的同時突顯出選修教材的創造性,如何在保留傳統教法優點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2、我所教的是理科學生,雖然一再強調預習的重要性,可還是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課前沒有看過書。而這樣長的小說根本不可能安排在課堂上閱讀,不知道情節,上課無異于聽天書,如何針對我們學生這樣的狀況,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3、這樣的小說欣賞,老師愛講,學生也愛聽。但是我們的學生很現實,他們知道高考是不可能考這些的,所以對于作業他們非常馬虎。如我最后設計的一個環節,學生一聽就大嘆苦經,抱怨今天的作業太多。交上來一看,不少的學生都是湊字數的。如何能將新課程的理念落實,有效地高考接軌,是我本人急切期待的。
4、另外,我覺得題目的設計可以再精練些,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可以再多些,讓學生充分發揮合作精神,在共同合作中解決問題,卻又不知道該怎樣實踐。
以上便是本人在教授《外國小說欣賞》,努力踐行新課程標準理念中的記錄和反思。
胡菲雯
[人教版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教學案例(以《丹柯》為例)]相關文章:
1.丹柯教師教案
2.
4.丹柯的讀后感作文
5.
6.微觀小說短篇欣賞
7.
8.丹柯讀后感想
10.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