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沁園春長沙》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是高中新詩單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屬課內講讀課。《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在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中也明確規定高中學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新詩屬于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中新詩單元獨此一個,不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學生對新詩的鑒賞能力的重任。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的本質。在分析詩詞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底蘊,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來再現、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這是欣賞詩歌的關鍵。又因為《沁園春長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寫新時代內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是精煉的,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在教學時適宜用溫故知新法,在電腦板書上簡要指點詞的章法,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特點。據此,本課定下了“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詩歌的神韻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形成一種時空藝術,使學生忘卻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所以,本課定下了“掌握詩詞規律,提高朗讀能力”的教學目標。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可見語文課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點,所以本課確立了“學習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的抱負”這一教學目標。
與技能:
1、了解詞的常識,掌握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
3、培養詩詞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合作學習,把握詞的內容和寫作思路,揣摩詞中的意象,體會詞的意境。
2、探究與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賞析詩詞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語言的熱愛之情。
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2、 運用方法具體分析作品,進行合理正確的知識遷移。
一、導入:視頻導入,創設情境
二、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三、誦讀全詞,整體感知。
四、合作、探究、交流學習。
五、總結全詞
六、積累
七、布置作業
1、播放電視劇的視頻--勵志電視劇《恰同學少年》。引出對毛澤東同志和創作本首詞背景的討論。
2、運用多媒體聽朗讀,正音
3、 提問,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么?
4、學習詞的前三句(a、疏通大意 b、調整詞序 c 、初步感受詞人形象)
5、賞析寫景句
6、學習直接抒發作者豪邁情感的句子. 詩人面對美麗壯觀的寒秋圖,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7、結合全詞,展開想象,看看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
8、小結
1、學生朗讀,正字正音,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2、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后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交流,教師進行引導。
3、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描繪作者在詞中描述的秋景圖,體會作者博大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
4、學生再讀課文,總結本詞的大義。
5、課下積累相關詩詞
6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立 獨立深思
景物 山林 江 舸 鷹 魚 (萬類霜天)
看 湘江秋景圖
修飾 萬 層 漫 百 (生機勃勃競自由)
紅 染 碧 爭 擊 翔
方位 遠 近 仰 附 (開闊視野)
問 直抒胸臆
崢嶸歲月圖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憶 懷人憶事
中流擊水圖 浪遏飛舟
、課外延伸閱讀。
這堂課上得很成功。成功之處在于師生在對話教學中實現了互動。教師授課
緊扣文本,啟發誘導,循循善誘;學生鑒賞詩詞,由品味意象到體悟情感,再到
感懷心志,循序漸進。讓人真正體會到了青年毛澤東所具有的革命英雄氣概,胸
懷著激濁揚清,改天換地的鴻鵠之志。這堂課也有缺憾。教師未能在詩詞鑒賞
方法上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未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與學生共同織一張“網”,
使之通過一首詩的學習鑒賞,初步掌握詩詞鑒賞的一般規律、方法,形成初步的
文學鑒賞能力。教師應該提醒學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總結掌握一套閱讀鑒賞
方法,甚至要比單純從一首詩詞的學習中獲得知識更加重要,更具現實意義。詩
歌鑒賞方法:首先要分析詩詞創作的時代背景,了解詩詞格律方面的基本知識;
其次在品評鑒賞詩詞時通過讀、想、補、調、猜等方法,逐步由形式到內容,由
意象到意境,獲取審美體驗,享受審美愉悅。
王曉燕
[《沁園春長沙》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