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秦都中學 韓云生
以“師生共用教學案”為載體,實施“讀、議、展、點、練”課堂教學方式, 努力建構快樂高效課堂。 ---題記
葉圣陶老先生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己學,是無論如何學不好的。”葉老的這段話,不僅包括他一向倡導的發展學生自學能力的觀點,而且還包括如何使學生樂學的話題,更為我校實施《“讀、議、展、點、練”, 打造快樂高效課堂》注入了精神食糧。
“師生共用教學案” 的特點是:以“讀”為基礎,突出“自主學習”。“讀”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通過自主努力,在書上或教學案上圈、點、勾、畫,真正做到優等生入心,中等生入腦,學困生學會,突出學生自學,落實預習,拓展視野,培養興趣,相得益彰。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真正掌握的東西。”以“議”為鋪墊,突出“合作交流”。“議”是建立在學生充分自主的基礎上進行,難度小的問題同桌討論,難度大的問題小組討論。如果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教師引導,師生共同討論。以“展”為重點,突出“探究展示”。探究學習時間一般不少于一課時的二分之一;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學生必須積極參與;任課教師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鼓勵學生把手舉起來,大膽的站起來,勇敢地走上講臺對老師、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表達出來。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以“點”為關鍵,突出“教師主導作用”。“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點”的最終目的是知識引申,學法導引,難點突破,幫助學生不斷地探究。(為保證“點”的實效,老師要做到“七不點”:1.學生已經學會的不點。2.學生能學會的不點。3.學生根本學不會的不點。4.個別學生提出的“偏、難、怪”問題不點。5.學生答問后,教師不重復點。6.學生能講清的,教師不點。7評講練習不能題題去點。)以“練”為核心,突出“鞏固提高”。(練習遵偱三個原則:一是問題練習化,以練代講、代問、代答。二是“緩坡度、低臺階、小跨度”。去掉偏、難、怪題,“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尤其差生。三是因材施教,分層推進。根據學情,讓學生做“精”基礎題,做“通”中等題,優秀學生選做探究題,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學有所成。)宋代的楊萬里說:“學而不化,非學也.”練習是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有效途徑。
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過程中,教學方式變革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出來。沒有教學方式的變革,新課改的發展將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校教師把學習的新課改的理論、理念運用到教學實際工作中。學校明確規定:老師單純講課時間不得超過課時的三分之一,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得少于課時的二分之一。堅決反對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
然而,語文教師要想取得教學的高效率,必須依據當今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強調教學要做到學生“好之”“樂之”,也就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云:“今教童子必須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如果兒童樂于學習,那么他就會十分投入,學習的不斷進步就會是很顯然的了。比如我班閆嘯同學過去是一名對學習毫無興趣的學生,然而從實施師生共用教學案以來,這名學生好像變了一個人,學習激情濃厚,課堂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為她的進步都投去了贊許的目光。王樂和牛原青菁同學作為班級中的優等生在“讀、議、展、點、練”的教學模式中,通過探究式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年全國語文競賽中分別獲得了一等獎和二等獎。現在我們班級已經形成了“我參與、我快樂、我進步、我成功”的快樂濃厚的學習氛圍。在學生中流傳著這樣的口頭語:“我的課堂我做主 我的領地我耕耘”。
“讀”作為構建快樂高效課堂的首要環節,而語文教學首當其沖。特別是語文閱讀課更要突出“讀”的作用。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重要語言形式。讓學生在“讀”“議”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去理解書本上的東西,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從而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如在完成《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師生共用案中,教材內容雖然離學生現實生活距離很大,然而學生在朗讀討論中興趣很濃,并能把30年代青年的精神追求與當今青年的精神追求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又引用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的語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課堂中那些激烈跳動的八十七顆火熱的“中國心”讓人為之感動。同學們講:過去的人尚能如此,更何況我們今天的青少年呢?我們這一代青年也能做到,這樣將時代的活水自然地注入學生的心田。
無數經驗證明:大腦這部機器處于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對自己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因熱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人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的投入到競賽中去。我們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共用案》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競賽情境。比如語文課本“狼”的專題,將四篇寫狼的文章和資料放在一起;蒲松齡筆下“兇殘”“狡黠”的狼;現代作家畢淑敏寫的“聰明”“神勇”的狼;《中國大百科全書》介紹的獸性的狼;而《狼和鹿》敘述的是打狼引起生態失衡的客觀事實。四狼“相聚”,課本從社會學、生物學、生態學、語言學等多角度提出蘊含深刻,淺近而通俗并充分體現語文因素的8個問題,如“對中外成語諺語故事中狼的形象,應該用那些詞語來刻畫?”“從成語、諺語、故事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狼的態度,可以用那些詞來描述?”學生在自由討論、研究、辯論中得到掌握。如在辯論中有人認為,狼是食肉性,兇殘性對人類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傷害,應把這種動物斬盡殺絕,讓它從地球上消失,但又擔心因此會破壞太平衡;也有人認為,把狼殺盡并不要緊,恐龍早已絕跡,人類不是照樣生存發展嗎?在學生辯論過程中,就不需要教師從繁瑣復雜的知識點解析,讓學生在較大空間里自主地學習,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創造意識,使學生從多角度正確看待事物的民主精神,又能夠增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更體現了大語文教育的思想。又如《葉》專題,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就達成了背誦默寫目標,這不是教學競爭機制激發學習興趣的妙用嗎?
如果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升入到美的欣賞境界,那么,語文學習的興趣就有了無竭的源泉和永恒的動力。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發現師生共用教學案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發生了深刻變化,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創造性得到了真正地弘揚和提升,真正實現了老師快樂地教,學生快樂的學。
韓云生
[嘗試《師生共用教學案》的點滴體會 (蘇教版)]相關文章:
1.反邪教的心得體會
2.護理帶教心得體會
5.軍訓生活點滴日記
7.《領導學案例》讀書心得體會
9.教師生活隨筆
10.師生讀書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