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規定:“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新課標已在農村實施四年,農村初中生現有的口語交際水平如何呢?筆者對此作了一番調查。
一、口語交際現狀
前不久,筆者參加全縣初中生演講大賽,參賽選手來自全縣各中學。比賽結果,前三個等級獎的分布為:縣城8名選手有5人獲獎,其中一等獎1人,二等獎和三等獎各2人;農村22名選手只有4人獲獎,其中二等獎1人,三等獎3人。從獲獎比率來看,縣城為62.5%,農村為18.2%。統計數據表明,我縣農村與城鎮初中生之間口語交際水平存在差距。一直以來,農村學生的語文成績很不理想,與城鎮學生存在較大差距,在口語交際能力方面尤為明顯。新課標實施以來,這種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筆者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初中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不會聽,也不用心聽。
表現在生活中與人交談時不能認真傾聽,不善于“察顏觀色”,不能準確理解說話者的用意。上課聽講時,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始終埋著頭,即使老師在黑板上演練習題也是如此;有四分之三左右的學生不能完全集中精力,時有走神現象。只有極少數學生聽講認真專注,思維活躍,且能抓住重點,做好記錄。筆者曾對學生做過一次聽力測試,在事先沒有告知的情況下,讓學生收看“新聞聯播”,結果聽力內容的測試正確率竟低于40%。大多數學生只顧專注于閃動的畫面,忽略了收聽播音的內容。
2、不敢說,也不愿意說。
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動與人交流:看到熟人,常常視而不見;遇到師長,不愿主動打招呼;碰到生人來訪,更是躲得遠遠的。不少學生課上從不主動發言,即使被點名,也是低著頭不吭聲。絕大多數學生在公開場合、眾人面前不敢講話,學校、班級活動從不主動參加。輪到登臺發言時,緊張得不知所措。這次全縣初中生演講大賽,農村學生普遍缺少城鎮學生那種大方、自信的神態,明顯緊張、拘謹,結果“講態”一項得分普遍較低。
3、不能說,更不會說。
所謂不能說,就是有表達的要求,有交流的欲望,想說卻不知道說什么或怎么說。不少學生敘述故事不具體,描述事物不生動,闡述觀點沒有條理,課上回答問題常常詞不達意,討論問題不能深入展開。所謂不會說,就是說話隨心所欲,不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用文明得體的語言來表達。表現在生活中說話很少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會“隨機應變”。提出建議直截了當,拒絕別人語氣生硬,遭到反駁無言以對;常以不耐煩的語氣頂撞父母,常用粗俗的話語發泄不滿,常因不當的言辭招來猜忌和誤解。
這些現象固然反映了農村學生淳樸、憨厚的本質,但這種不見大方、不善言辭的表現,很可能成為他們今后人際交往的障礙,成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使他們痛失一些自我發展的良機。
二、原因探究
農村初中生口語交際水平普遍較低,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主觀因素外,更有其外在的客觀因素。這里,我們著重從客觀原因來探究。總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1、環境的影響
城市聚居的生活方式、便利的交通、相對發達的經濟使城市學生更有機會接觸廣闊的外部世界,都市的現代生活氣息和多樣的文化活動熏陶培養了城市學生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視野。農家散居的生活、單一的生產、閉塞的交通、相對落后的經濟,使農村學生的生活空間相對狹窄,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能夠接觸的外部世界不廣;加上近年來不少家長長年在外,更使農村學生失去了一個交流的主要對象。這是形成農村學生內向靦腆、自我封閉性格的重要原因。
2、條件的缺乏
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更有益于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書店、圖書館、文化站給城市學生的閱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豐富的課內活動、課外實踐更給他們口語交際提供了許多鍛煉的機會。農村幾乎沒有銷售閱讀書籍的書店,農村學生買書不方便;學校圖書室藏書量少,平時不對學生開放,農村學生想讀書不容易。加上缺少老師、父母的正確引導,農村中學生課余時間大多被電視占去,真正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很少。另外,有益于口語交際訓練的課內外實踐也如圖書室一樣形同虛設。成為應付上級檢查的點綴。
3、教學的忽視
目前,農村教育仍以應試教育為主,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似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這種形勢下,語文教師普遍重閱讀、輕寫作,更輕聽說訓練。大綱教材上既定的口語教學課程大多流于形式,口語教學只傳授一些簡單的答題技巧。另外,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和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廣大農村學生及其家長對口語交際偏差的現象至今仍未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農村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及對策
芊芊小惠
[農村初中生口語交際的現狀及思考 (語文版七年級)]相關文章:
3.語文版小學課件
5.口語交際自我介紹
6.口語交際教案模板
10.語文版春雨的色彩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