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勉旃堅還亡友財
【疑難解析】
戴震難師
“學問學問,既學又問;只學不問,并非學問。”如果求學只一味相信書本,相信老師,缺乏懷疑精神,那么永遠不會獲得真正的知識。一個成功的學者決不墨守前人的舊說,而是有所懷疑,有所創造。孟子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不是該學一學戴震的懷疑精神呢?
【疑難解析】
【重點品析】
1.蔡勉旃為人“重諾責,敦風義”,課文是怎樣表現他這一品質的?
蔡勉旃為人“重諾責,敦風義”,課文是用他堅持把亡友寄放在他這里的一千兩白銀還給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現出來的。寄放而不索憑證,說明了亡友生前對蔡勉旃的信任,堅持把一千兩白銀還給亡友之子,說明了蔡勉旃的“重諾責、敦風義。”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認為“寄千金而無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質高尚。
2.《》表現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難師》一文表現了少年戴震善于質疑和敢于質疑的精神。
3.《蔡勉旃堅還亡友財》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紙”是什么意思?你贊成不贊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這種做法?說說理由。
甲生:“券在心,不在紙”是說信守諾言重在內心和行動,而不在口頭上或紙上。誠心守諾言就會表現在行為上,不誠心就是寫在紙上捏在手里也無用。
乙生:我贊成這種做法。作為真正的知己當然應以信任為基礎,多少人對朋友以性命相托。何況只是“寄人千金”,試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這樣的朋友還是朋友嗎?
丙生:我不贊成這種做法。我們對朋友應予以信任,但這種信任應有一個度。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時過境遷,也難免會發生變化。為了金錢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還少嗎?
丁生:我贊成丙的觀點。在當代法制社會,還是“立券”為好,以免產生糾紛,憑據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產生。
【文言知識】
(1)通假字義
亡何(通“無”,沒有)
(2)詞類活用
①重責諾(形容詞作動詞,重視。)
②且父未嘗語我(名詞用作動詞,告訴。)
③卒輦而致之(名詞作動詞,用車子裝運。)
④乃能言(名詞作動詞,說話。)
【課外知識補充】
關于誠信
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有誠故信,無私故威。 --(宋)張載
至誠則金石開。 --惲代英
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 --陶行知
信用如鏡,一有裂痕,難以復原。 --(瑞士)亞美路
仁慈和誠實,不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國家的國格。 --(美)華盛頓
【同步達綱練習】
一、據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敦風義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嘗語我______________ (4)卒輦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讀書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重責諾,敦風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傅讀書,過目成誦,日數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曾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對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寫出關于“誠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
再讀《蔡勉旃堅還亡友財》,完成5~8題。
5.文章從哪兩個方面表現了友人對蔡勉旃的絕對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蔡勉旃如果貪了友人銀子,友人的兒子會不會知道?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題目是“蔡勉旃堅還亡友財”,哪里體現了“堅”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準備將銀子還給他時,友人之子“愕然不受”。這表現了友人之子什么樣的心理?這對表現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訓練
子罕辭玉
宋人或(有人)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9.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獻諸子罕__________________ (2)爾以玉為寶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譯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罕弗受玉,獻玉者做了解釋,他解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褒揚的是誰?褒揚了他怎樣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1.(1)重視 (2)存放 (3)告訴
(4)歸還 (5)說話 (6)靠近,跟隨
2.(1)看重諾言,崇尚情誼。
(2)你父親了解我,因此沒有告訴你。
(3)(他)跟隨老師讀書,看一遍就能背下來,每天背幾千字還不肯停下來。
3.完全相信書本上的知識不如沒有書。我們對于書本上的知識要敢于質疑,有分辨,有判別。
4.示例: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②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無信不立。
5.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沒有告訴自己的兒子。
6.不會。因為友人“寄千金”,沒有立券;同時友人已死,并且生前并沒有告訴自己的兒子。
7.蔡勉旃在友人死后,召他兒子來取白銀,友人之子“愕然不受”,但蔡勉旃仍“卒輦而致之”。
8.表現了友人兒子驚愕、不相信的心理,這從側面反映了蔡勉旃品德的高尚。
9.(1)之于 (2)你
10.(1)把它拿給玉匠看,玉匠認為是寶玉,所以才敢把它獻給你。
(2)如果把它送給我,我們都喪失了自己的寶貝,不如我們都擁有自己的寶貝。
11.說明這玉是塊真玉,勸子罕收下。
12.褒揚了子罕。褒揚他潔身自愛、不貪錢財的精神。
李曉慶
[古文二則: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戴震難師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相關文章:
1.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文言文翻譯
3.莊子二則教案
4.勸學古文教案
5.蔡倫造紙故事教案
6.行路難的教案
10.擬行路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