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縣法門高中 李全亮
高考文言文翻譯題型是讓考生翻譯兩個文言語段,一般都不長,但選擇的都是難點比較集中的語句,以便合理分配閱卷的分數,考查考生的文言閱讀翻譯能力。每段分值5分。每年考生總是在這個題上失分嚴重。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考生不是按要求直譯而是按自己的猜想意譯。很多考生只能答個基本意義,且,句意不通順的很多。就是意思對,也只能得一個基本分2分。而在考前的復習中已經有明確要求,即要“直譯”且做到“信、達、雅”三字要求。那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意譯的?我認為直接原因是,考生不理解得分點上的某個或某些詞語、句式等,只能胡亂猜想其大意,而猜想的這個意義又不能和其他的自己可以理解的字詞協調理解,只能改變能夠理解的字詞意義,以便適應不理解的詞的猜想的意思,而導致整個句子意譯。如“亨信讓之曰:‘公等受國恩厚,敢臨敵退縮耶?死法孰與死敵?’”一句,由于不理解“讓”字,把“亨信讓之曰”譯為“亨信對他們誠懇的說”由于不理解“讓”字為 “責備”意,連句式都改變了。那么怎樣才能避免考生意譯的錯誤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 廣泛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學生文言基礎差,導致語境感也差,從而理解錯誤解答錯誤,一句話中有兩個以上實詞不理解,這句話可能就沒有辦法理解了,更不可能有正確的語境感;一個文言虛詞不理解,就可能把意思譯錯;一個文言句式看不出來就可能把句子的基本結構譯錯,所以廣泛積累常見實詞等文言知識是解決學生籠統意譯的最基本的條件。《大綱》所要求積累的120個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多種文言特殊句式應該不打折扣的完成。中、差生在這個方面做的嚴重不夠自然問題就多。
2重視古代文化常識的積累
對于中、差生來說,古代文化常識積累也欠缺,由于對文言中的官名、地名、人名和習慣性文化字詞等積累不夠,文中出現后必然不知其為何事何物,自然以自己的淺見予以猜測,也可能導致意譯。例如“朝臣丁父憂者假滿赴職”中的“憂”字,特指父母的喪事。中國古代四五千年,文化常識極為豐富,每朝每代也多有不同,學生平日不重視積累,考試遇到時必胡亂的翻譯。當然首要重視課本上的積累,同時也要在平日的考試及復習中對大量的史傳類文體中的文化常識的積累,對古代的文化熟悉必然會降低理解翻譯的難度,提升翻譯的正確率。
3 學會依據語境和語法推斷詞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是解決意譯問題的關鍵一步。
文言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總有我們積累不到的地方,且命題者也絕不會出你一定能解答的知識。因而總有你解答不了的字詞句知識。
鑒于此,必須訓練學生對自己不理解的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的推斷能力。這樣才能取得一把鑰匙開百把瑣的效果。所以這里的工作要做深做透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首先文言字詞句的推斷主要依據是語境和語法。語境是上下文的語言環境,主要靠前面的積累解決問題,積累解決的越扎實,越便于對文言語境的把握。語法,即是漢語的語言規律,扎實的掌握有利于結合語境推斷語意及用法。例如“父母諸弟皆出次于外”一句中,“次”怎么解釋呢?從語法看,“次”擔任謂語,前有主語,后有補語,又在“出”之后,必然要譯為動詞;再從語境看,前面針對“父母諸弟”而言,后面是“外”,即“外面”,兩方面結合起來,只能把“次”譯為“住宿”“駐扎”等。
古代、現代漢語之間的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學生要有扎實的現代漢語詞語、短語和句法知識也重要。
其次,我們應該加強學生對文言中的一詞多意、通假字、偏意詞、活用詞、句式等方面的現象的推斷訓練。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① 扎實掌握每一現象的推斷要領,比如一詞多意,通假,偏意,活用等主要借助語境和語法。特別是活用詞意的理解更是離不開語境、語法知識。例如“嘗與諸兄過邑人陳準兄弟,諸兄友之,皆拜其父母,袞獨步拜”中的“友”字,由名詞位于謂語位置,且帶了“之”這個賓語以及語境,可以推斷為“以……為友”至于文言句式,抓住標志是識別句式的關鍵。
② 訓練應從課本知識的積累式推斷到陌生的文言語境中的字詞句推斷,即按照循序漸近的原則,由熟到生,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的訓練。
③ 堅持飽和訓練,特別是在陌生語境下的訓練。如果僅僅是黑板演示或少量介紹方法性訓練,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一般到這種情況下,反復演練才能成為真正的能力。同時要將這種專項訓練滲透到日常的文言閱讀中去,讓方法轉變為學生自覺運用的實踐活動的能力。我們的學生之所以容易意譯,大多數情況是能力訓練不夠飽和,即訓練不到位造成的。
4 考場翻譯,不要急于做題,而要做到對一句話逐字理解,對不理解的予以推斷理解,對某些詞語可以做多方面理解,即給詞語多組幾個現代漢語詞,選出符合語境的一個詞。例如“故議者方晉二陸”中的“方”,可以找出相關的詞語有“比方”“比做”“方正”“正在”“正派”等詞語,結合語境選出“比做”意。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字詞,本句語境難于理解,應將所譯句子從文中找出。結合句前句后的語境,擴大范圍予以理解。
當理解疏通無誤后,按現代漢語的習慣直譯性的整合下來。并將省略的補出,做到“信”“達”“雅”,記住要做到“信”也就是不能改變原文意義,要忠實于原文。添字或漏字都有可能改變原文意義。
5 反觀文言翻譯的規范性潛要求,看是否合乎答題要求。
翻譯標準是“信”“達”“雅”,譯完后要自讀一便,力求句意正確,意思明白通暢,文采妥當,更要符合現代漢語習慣和語法規范。不能出現句子不通順,意義費解,語法錯誤等現象。特別要關照理解上有一定難度的字詞,因為它最有可能是得分點。如有不妥,要及時修改,做到萬無一失。
以上是從本人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不妥的地方,歡迎語文界同仁指導。
李全亮
[解決學生在高考文言翻譯中胡亂意譯的問題(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8.黠猱文言文翻譯
9.離騷的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