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的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如《土地的誓言》一文,如果教學目標寫成“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思鄉之情和愛國熱情”或“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等這樣的教學目標的寫法應該說都是不規范的,因為這里的教學目標行為的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
二.教學目標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大而空的教學目標就無法評價,也失去了目標的作用。
如幾年前,本人在寫《海燕》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時,寫了“培養學生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這種寫法不僅主體不對,而且也無法評價“革命的大無畏精神”和“學生的寫作技巧”到底進步了多少。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還必須把共同性目標和個性化目標有機結合。
所謂共同性目標是指為全體學生的學習而預設的,全體學生都要達到也能達到,是基本的,共同的,可達到的教學標準,而不是無法實現的最高要求,如通過這一堂的學習,至少能熟讀課文,學了這篇說明文,學生至少能懂得3種說明方法及其運用。個性化目標則是針對不同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為部分學生預設的,這兩種目標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用一條開放性的目標進行表述,它能極大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目標可以設計為“聯系現實,說出自己學習這篇課文后所學的啟發”。這樣設計既能讓所有學生都有話可說,又能讓他們說出自己個性化的認識,共同性目標和個性化目標體現了基礎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原則,在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的同時,還顧及了學生自我發展的方向和學習需求方面的差異,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肖金林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目標設置的體會 (人教版 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4.職中語文教學論文
5.研究語文教學論文
6.語文教學論文
8.中專語文教學論文
9.中職語文教學論文
10.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