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和提高寫作能力的途徑有很多,其中引導學生廣泛積累寫作素材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這條途徑更為有效、重要。
如何引導學生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呢?
一、 閱讀積累
入選語文教材的文章,文質兼美,典范性強,是我們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思想的方法。如在學習《找春天》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正是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想象,寫出來的文章才那樣生動感人。學完這篇課文后,可指導學生寫《尋找溫暖》、《什么是愛》。還例如,學習《信》后。教師可指導學生續寫“我”還會給誰寫信?寫什么?這些都是對課文的有效延伸,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能夠提高他們仿寫、思考、感悟的能力。
另外,課外閱讀是學生課內學習的重要補充和延伸。教師應有意識地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如指導學生讀了《三國演義》后,可指導學生寫《我說劉備》、《另類“三國” 》等感悟型的作文。當然,摘抄、寫隨想和讀后感也是閱讀積累好形式。
二、 生活積累
生活處處皆學問。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要在激發興趣中融入方法指導,通過課內學習方法和課外觀察示范相結合,教會學生觀察事物。如:學了《盧溝橋的獅子》一文,教師不妨讓學生運用由整體到部分的全面觀察法來觀察自己喜歡的地方或自己的校園;學了《守信》一文,教師指導學生采用捕捉事物特點的集中觀察法來觀察自己熟悉的人或物;學了《一次著名的沖刺》一文,教師要求學生按照由此及彼互相對照表現異同的比較觀察法來觀察一個場面。
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把觀察和聯想結合起來,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使文章充滿個性和童真。
三、 活動積累
語文是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結合學校、班級開展的活動,指導學生觀察活動中各種人物的言行舉止、神態變化,讓活動中富有情趣的情節、扣人心弦的場面、精彩紛呈的表演等以鮮明的表象貯存于學生腦海之中,為學生寫作時,順利實現“物--意--文”的轉化,打好基礎。如,舉辦書畫展覽以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書畫展見聞》、《豐富多彩的書畫展》、《那幅畫真漂亮》等作文;開展運動會時,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寫《難忘的跳高比賽》、《緊張的拔河比賽》、《跳遠》、《踢毽子》等作文。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審美的能力,而且學生覺得有話可說,寫作的積極性及參與活動的熱情都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 情感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社會生活,讓學生充滿感情地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走進校園,走進家庭,真切地去感受一切,去學會為生活感動,學生自然會從身邊選材,從小事中挖掘深遠的意義,以豐富寫作的內容。學生有了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為此,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教給觀察方法,鼓勵學生調動情感因素,去感受、體驗生活的樂趣。學生有了觀察的興趣,就會勤于觀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就會善于觀察;投入了真情實感,就會樂于觀察。
五、 視聽積累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就是要培養其對信息的判斷、選擇、整理、處理能力及對新信息的創造與傳遞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從現代化視聽渠道中積累豐富的材料。如收看優秀電視節目、觀看愛國主義影片、上網收集專題資料等,看完之后,指導學生寫一寫觀后感。
此外,教師要通過不斷引導學生開展聽說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態觀察能力,提高觀察水平。
六、 語言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于他們閱讀的各種書籍,并學寫讀書筆記和摘錄好詞佳句,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從書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在實踐中感悟吸收,在寫作中為已所用。例如,在課外閱讀中,我給學生補充了臺灣詩人彭邦楨的短詩《月之故鄉》: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里/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這首詩語句精練,結構精巧,意境優美,音律和諧。我要求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理解其思想和語言特色,并嘗試以其他事物為對象寫一段話。課后學生們的興致很高,以太陽、雪花、綠葉、小草、春風等為對象寫下了不少精彩的語句。
學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時不斷積累語言,并在習作中樂于運用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樂于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就不會再為無話可說和無從下筆而煩惱。另外,教師要指導學生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生動的語言進行積累。學生通過模仿、引用或遷移,可以使習作錦上添花。
七、創新積累
教師要教給學生靈活多變的思考方法,讓學生學會巧妙構思、直抒胸臆、暢所欲言。首先,要讓學生學會逆思,即從相反的方向或另一個側面去思考,去尋找新意。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借“殼”,即借用大家熟悉的事物,融入自己的觀點,借舊“殼”表新意。如《一分錢》是一首學生在幼兒園就學過的老歌。在寫作訓練中,我首先播放了這首歌,然后,讓學生站在今天的角度來
認識“一角錢”的意義,并寫出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關于“一角錢”的故事。
黃春建
[作文素材積累六法 (人教版)]相關文章:
1.課件素材的積累
5.紅色詩歌積累
8.列寧的名言積累
9.山峰造句積累大全
10.積累關于雪的文章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