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布置預習:側重基礎知識
課堂探究:
一、 預習檢查:字詞及文學常識
二、 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 了解寫作背景:見課本
2、 由題目切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包含的意思是什么?(是中國沒有失掉自信力)是不是當時中國人都這樣認為呢?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
3、 文中對“中國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有幾種觀點?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這是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御用文人的觀點
“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是魯迅的觀點
整體感知:
1-2段 擺出對方的論據論點
3-5段 批駁對方的觀點
6-9段 提出自己的觀點
三,理解探究
(一)默讀1-5段
1、對方的觀點是什么?(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2、對方的論據是什么?(信地 信物 信國聯 求神拜佛)
3、從他們的論據中,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是掉了他信力,發展著自欺力)
4、一個論據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這種方法叫做駁_(論證)
5、第一段中反復強調是事實,有何作用?(因為這些事實確實存在部分中國人身上,先確認對方論據的真實性,但這真實的論據不能證明其論點,駁斥了對方論點的荒謬,增加了諷刺效果。)
6、加點的字,國民黨為什么刪掉?(這些話像匕首一樣,直指求神拜佛的國民黨上層,讓國民黨難以忍受。)
國民黨反動派認為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魯迅先生又是怎樣認為的呢?
(二)閱讀6-9段
1、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的觀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2、其依據有哪些?(自古以來就有這種人;現在也不少)
3、理解這些人:埋頭苦干的人:默默無聞,努力工作的人。如李時珍,左思
拼命硬干的人:不怕犧牲,忠于祖國的人。如文天祥,岳飛
為民請命的人:同情人民,為人民鳴不平的人。如屈原
舍身求法的人: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人。如譚嗣同
4、 如何理解中國的脊梁?(腳踏實地為民族的進步而奮斗的人們,他們是使中國挺立起來的脊梁,他們往往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
5、 “現在也很長少呢?”是什么意思?(現在不少)30年代他們的表現是有確信,不自欺,前仆后繼的戰斗,那時有哪些這樣的人?(抗日軍民)
6、 現在看來,說“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是真的錯了。作者論證我們有這樣的人,也是反駁,是間接反駁。對于論敵的觀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魯迅先生是怎樣評價這句話的?(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則可,倘若加以全體,那簡直是污蔑)
7、狀元宰相”指的是哪些人?
是國民黨統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又指的是誰?
當時處于地下斗爭狀態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力量
7、 理解文中的“中國人”見課后習題二。
四,布置作業
王泗建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6.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
10.九年級歷史上冊《美國南北戰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