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了解莊子基本思想,領略其非凡的智慧及其運用豐富、生動的藝術形象闡明道理的藝術手法
2、繼續積累文言知識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的第一、二點。
【教學課時】 1
【教學設想】教案設計著意突出以下幾點:
1、導語設計:以成語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并使其更感性的領略莊子非凡的智慧和文學上的造詣。以通俗的比喻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莊子“無為”思想的本質,做到深入淺出。
2、文章結構:打破文章順序講解的模式,突出兩組對比和揭示文章主旨的河伯慨嘆 的部分,使文章結構和寫作手法更清晰明白。
3、分析文章寓意:學生各抒己見,只要依據文本,自圓其說都可以。意在培養學生在精讀文本的基礎上發掘文章內涵的能力。
4、教學方式:采用以學生為主體、老師作引導,師生“對話式”的教學方式。
一、 導入
師:大家看下面一組成語(屏幕展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朝三暮四、不近人情、害群之馬、捉襟見肘
井底之蛙、東施效顰、相沫以濡、涸轍之鮒……
生:(大家很疑惑,有各種猜測)
師:它們都是同一個人首創的,而且這個人創造了200多個成語,其中許多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他就是莊子。
生:啊!!!(都很驚嘆)
師:我們知道成語言簡意深,反映了一種對生活的洞察力和文字上的智慧,由此我們能多少感受到一點莊子的魅力,而魯迅先生對集中反映莊子思想的《莊子》一書有這樣的評價:(屏幕展示)“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我想,不僅是晚周之作“莫能先”,時至今日,也極少有作品能出其右。然而這樣一個智慧非凡的人,他的處世哲學卻不甚積極,我們知道他的處世哲學是什么嗎?
生:(異口同聲) 無為
師:是的,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清靜無為”。那么對生活如此洞悉充滿智慧的人,面對生活應該是游刃有余的,但他卻選擇了避世,怎么理解這看似矛盾的二者呢?
生:(有個別學生)正因為太熟悉了,所以就厭倦了,沒新鮮感了。
師:這位同學說的很有道理。著名學者南懷瑾說過一段話,大意是儒家思想就象是糧食,人時時需要糧食;而道家思想就象是藥,只有生病的時候才會想起它。大家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大概就是人得意時,不會想著避世,人一旦倒霉時就會用道家思想的“無為”來安慰自己。
師:說的很好,不過補充一下,這個“生病”不僅指不得志,也可能是對社會現實的不滿
生:哦,對,比如陶淵明、李白,他們都因不滿黑暗現實而選擇歸隱。
師:你反映很快。莊子的思想給過很多人以心靈的安慰。那么我們現在再來看莊子的無為,就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他的消極,還因為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他對生活熱愛才使他對黑暗現實更加憎惡,從而致使他選擇了清靜無為的思想借以療傷。
(學生的接受情況比較好)
師:下面我們就來看他的一篇作品《秋水》,看看他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
二、 整體把握
(1) 師:找個同學朗誦一下這篇文章,請大家注意斷句及讀音
生:(朗讀)
師:讀的不錯,聲音洪亮,斷句準確,不過這里面讀錯了一個字,誰聽出來了?
生:“少仲尼之聞”的“少”應讀shǎo不讀shào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這里不是年輕的意思,而是知識少的意思
師:很好,所以大家要整體把握語義后再具體的理解字詞。
(2) 師:下面來看大家對這篇文章的總體把握,請大家回答這幾個問題。
(屏幕展示)
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文章體裁是什么?這種體裁有什么樣的特點?
文章主要采取了什么寫作手法?有哪些方面的對比?
問題一:(學生回答師明確)河神河伯看到自己水流豐沛,不禁洋洋自得,當他見識到了海神的浩瀚無際時,意識到了自己的淺陋無知。
問題二:(明確)體裁是寓言。其特點(學生對此不能準確把握,老師引導他們回憶曾學過的寓言“井底之蛙”“農夫與蛇”等,總結特點,使他們有了更感性的認識)是: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先秦大家尤其是莊子擅長運用這種生動、豐富的藝術形象來闡明道理,我們大家在寫議論文時也可借鑒此種手法,使我們論述避免干巴、枯燥。
問題三:主要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分別是黃河與大海形貌的對比,河伯前后態度的對比。
三、文本研習
(1)問題一:文章是如何描述黃河與大海的形貌的?請用原文回答。
(明確):(屏幕展示)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問題二:自行翻譯,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學生問題): 秋水 時 之 至于
(明確): 秋水:秋天的雨水 時:按著時節,名作狀
之:這么 至于:到(古今異義)
(師提問重點明確)順流而東行:而,表順承 東面而視:而,表修飾
涇:通“徑” 辯:通“辨”
問題三: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是怎樣描述黃河和大海的不同的?
(明確):黃河:詳寫,水流豐沛,河岸寬廣,以至于在岸邊看不到水中沙洲上的是牛還是馬;海:簡單一句看不見水邊,足見其浩瀚。
(2)問題一:文章是如何描述河伯前后態度變化的?請用原文回答。
(明確):(屏幕展示)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
問題二:自行翻譯,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學生問題):始 望洋 以 為
(明確):始:才 望洋:望洋,仰視的樣子。成語“望洋興嘆”即出自這里。
以:認為 為:是
(師提問重點明確):焉:語助詞 面目:指頭,與現在用法略有不同。
問題三: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是怎樣描述河伯態度的變化的?
(明確):先喜,洋洋自得,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后嘆,仰觀大海,意識到自己的渺小。
(3)問題一:河伯一聲嘆息后有一番對自己先前行為的慨嘆,大家朗讀這一部分,標出重點 的知識點(屏幕展示),然后與你的同位合作完成它們的理解,還解決不了的,提出來,我們一塊來研究。
(明確):字詞:
歸納“之”的用法:a野語有之b我之謂也 c少仲尼之聞d 我睹子之難窮也
a復指代詞 b賓語前置標志詞 c助詞“的” d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
少:意動用法 認為。。。。。。。少 輕:輕視 殆:危險(補充: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大方之家:見多識廣的人。成語“貽笑大方”即出自這里。
句式: 聞道百:定語后置 以為莫己若/我之謂也: 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被動句 標志詞,見。。。。。。于
問題二:結合課文談談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1:“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這句話說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么一個道理。
師: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生1:就是要認識到世界很廣闊,知識是無窮盡的,不要驕傲自大,要虛心學習。
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好,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啊。
生2:“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妄自尊大,否則就有班門弄斧、貽笑大方的危險。
師:是的。而且妄自尊大,不僅是貽笑大方,它還會致使我們目光短淺,裹足不前,對我們的學習,將來的事業發展都是極大的阻礙。
師:剛才幾位同學似乎都是從對河伯批判的角度來談的,可我覺得河伯身上也有值得贊美的品質。
生3:“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這句話我覺得表現了河伯敢于承認錯誤,勇于自 我檢討的美好品質。
師:它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生3:犯錯不可怕,只要你能在認識到錯誤后,勇于承認,及時改正,你仍然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師:是的,知恥近乎勇。我們在前面還認識了一位這樣的勇士。
生3:負荊請罪的廉頗。
師:很好。你的反應很快,并能夠將知識前后勾連,值得大家學習。
總結:大家的思維很活躍,從不同的角度闡發了不同的觀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閱讀是一種再創造,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和觀點,也因此文章意蘊會更加豐厚,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我想我們對《秋水》這篇寓言的創造性閱讀還沒有結束,我們把它放在課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進一步研讀。
莊子思想博大精深,而他又非常善于運用豐富、生動的藝術形象,用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來闡明道理,比如我們熟知的“庖丁解牛”“東施效顰”“螳臂當車”以及我們今天學習的《秋水》等故事,都把深奧的道理講解的生動、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至今日依然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希望同學們能在課余讀一讀凝結莊子智慧的《莊子》一書,你會受益匪淺。
宋一葦
[《秋水》教學案例(蘇教版 必修三 板塊三 )]相關文章:
5.必修三數學課件
10.地理必修三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