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鞏固詩歌鑒賞的方法。
2、培養感知意境的審美能力。
3、通過情景合一的意境引起共鳴,熏陶情趣 。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訓練鞏固詩歌鑒賞的能力,掌握詩歌鑒賞的簡單方法。
2、通過朗讀品味情感,分析作者用通過景物塑造意境表現情感的借景抒情、虛實結合藝術手法。
教學方法:綜合導讀法,點撥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古代曾有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說法。但生活是現實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都是順境總要經歷一些磨難與坎坷,悲傷與離別,尤其是離別,南朝的江淹在他的《別賦》中寫道:“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家人團聚是幸福的,情人相會是甜蜜的,朋友相逢是欣喜的,然而一旦這些頃刻間就要離你遠去的時候,你會怎么樣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柳永的《雨霖鈴》就是一首寫離別的詞,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情感世界。
二 了解作者、創作背景和詞牌
1作者: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他的詞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詞集有《樂章集》。
2創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適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城(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3詞牌:《雨霖鈴》,唐太宗時教坊大曲名,后用為詞調。霖,一作“淋”。馬嵬兵變后,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后,玄宗北還,一路戚雨瀝瀝,風雨吹打皇鸞的金鈴上,玄宗因悼念楊貴妃而作此曲。《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彌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于世。”這也就是詞牌《雨霖鈴》的來歷。
三 整體感知詩歌,把握主旨。
1教師朗誦,學生感受
2 學生朗讀,把握生字詞
3思考討論以下三個小題:
(1)本詞寫于哪個季節的哪個時間段,當時的氛圍是如何的?
季節:秋季 地點:長亭 時間:晚上
全詞凄涼的意境透出濃濃的別離之情
(2) 在腦海中勾勒一下當時的畫面。
找出實寫和虛寫的景物,分析上下闋的主要內容。
上片:離別時難分難舍的心情(融情入景,虛實相生)
下片:想象中的別后情景(以情帶景,情景交融)
上闕寫的是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和他心愛的人在長亭分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景。下闕緊承上闕是詞人想象別后的情狀,小船臨岸,詞人酒醒只見習習曉風吹拂楊柳,一彎殘月掛在天空。詞人想到這一別后自己的萬千風情竟無人可說不禁感慨萬分。
四 名句欣賞:
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要點:“自古”二字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為離別而傷心,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下句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在這冷落凄涼的秋季,要和戀人痛苦分別,所以說“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要點:
①選取楊柳、風、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象征離別的典型景物,集中在一起,構成為一幅凄清的畫面,最能勾起離人對往事的回憶,讓人倍感孤單,產生共鳴。
“楊柳岸 ”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曉風” 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時分登程送別,曉風意味著離別。清秋的曉風是涼的,和人凄涼冷落的心境相吻合。
“殘月” 圓月象征團圓,而殘月相對而言就是離別了。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
②特定情境
畫面出現在一個特定時刻里--“酒醒”之后,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經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詩人此時,昨晚“執手相看淚眼”的情景尚歷歷在目,而自己卻在“千里煙波”之外,離愛人越來越遠,“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交流互動:
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別離,結合學習本詞的感受談談你對別離的看法。
五:寫作方法:
融情入景的寫法
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
“寒蟬” “長亭” “驟雨”詞人一開頭就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來渲染氣氛,“寒蟬”透著秋意,而蟬的叫聲更讓人感覺的悲涼,驟雨過后天氣陡然變涼,更使人感到凄切冷落,所以這首詞不僅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更是在寫心情。
虛實相濟
詞的上闕除“念去去”二句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已經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不忍分別而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下闕對別后生活的設想,則是虛寫了。虛寫中所著意描寫的是詞人孤單寂寞的心情,連良宵好景也排遣痛苦。讀完下片回過頭來看上片,便會懂得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之間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的確是難舍難分啊!
總結:這首千古名詞,通篇圍繞“傷離別”三字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之時,重在描摹情態;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理。全詞情景交融,詞韻諧婉,情深意摯,凄楚動人,具有極強的婉約美,不愧為宋代詞壇上的一件精品。
六 板書設計:略
七 拓展閱讀,送別名句:
1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送別詩》 [隋]無名氏 )
2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3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 [唐]高適 )
4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
八 課后要求:
一背誦全詞并寫篇讀后感。
二比較閱讀《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南宋俞文豹《吹劍錄》中云“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嘗試歸納出豪放派與婉約派的不同特點。
李淑揚
[《雨霖鈴》講課稿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二必修二)]相關文章:
1.雨霖鈴教案
9.高二語文《談中國詩》教案
10.高二語文《蘇武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