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掌握重點字詞的音、形、義,體會詩歌語言的表現力;
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流暢地、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感受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體會偉人意境高遠氣勢磅礴的詩歌風格。
教學重點:詩人對湘江秋景的描寫以及融情于景的抒發。
教學難點:詩人筆下景、胸中情的關系及二者交融形成的整首詩的情感基調的體悟。
教法與學法:影音播放、反復誦讀、教師講解、學生討論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3')
偉大領袖毛澤東,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而且還是杰出的文學家、詩人。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就學過毛澤東的詞,也是沁園春,叫《沁園春雪》。我們來回顧一下。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讀著毛澤東的詩詞,總是能讓人感覺熱血沸騰、意氣澎湃。每字每句都鏗鏘有力,蕩氣回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再次來感受下老毛的魅力。
文體知識簡介。(2')
首先我們來了解什么叫做詞?
詞是我國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別名詩余、曲子、曲子詞、長短句、樂府等。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原本配合音樂,后于音樂分離而成為純文學樣式。要求:詞有定句,句有定數,字有定聲。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就是說詞有規定的句數、字數,而且還要押韻,定聲就是押韻。按字數多少,詞可以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那這首《沁園春長沙》屬于哪一種呢?(長調)按照段落詞又可以分為單調(只一闋)、雙調(上闋、下闋)、三疊四疊(三段四段)等,《沁園春長沙》是屬于雙調。
這首詞題目叫《沁園春長沙》,那么沁園春是什么?長沙又是什么?
沁園春是詞牌名,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如“水調歌頭”“鵲橋仙”“永遇樂”等等。沁園春為雙調,共114字。相傳“沁園”是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后來被外戚竇憲所奪,后人作詩歌詠這件事,這個詞牌就由此得名。
長沙是詞題,就是詞的標題,跟詩的內容有關聯。可有可無,很多都是后人加上去的,長沙就是后人加上去的。古代詩歌基本上是沒有題目的,所以又很多無題詩。
三、詩歌誦讀。(10')
詩歌的鑒賞方法有很多,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誦讀。詩歌是最講究節奏、韻律,可以說它是最具備音樂特色的文學作品,其實在古代,像詩經、漢樂府、唐宋詞,它都是一種樂曲,可以演唱。詩歌只有把它誦讀出來,通過有聲的語言,才能夠更好地表現出它的技巧和韻味。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聽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請同學們注意聽,整體地感受下這首詩歌的藝術境界。
剛才我們聽了一遍《沁園春長沙》這首詞的錄音,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大聲地朗讀這首詩歌。在朗讀的過程中,請注意課本中的注釋,字音、字形、字義,同時看看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好,開始!
正字音、字形
沁(qìn)園春 百舸(gě) 廖廓(liáoku) 攜(xié)
崢嶸(zhēng ròng) 揮斥(chì)方遒(qiú) 浪遏(è)飛舟
màn (漫)江碧透 百ɡě(舸)爭流 魚xiánɡ(翔)淺底 xié(攜)來百侶
崢嶸歲月chóu(稠) 書生yì(意)氣 萬戶hóu (侯) 浪è(遏)飛舟
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2')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的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著有《毛澤東選集》(五卷)、《毛澤東詩詞》等,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運動。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這時湖南省長趙恒惕再次通緝毛澤東,這首詞大概是毛澤東離開長沙時所作。
五、解讀上闋。(18')
(獨立寒秋圖)
我們先來看上闋中的前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同學們看看,這三句詩告訴我們什么信息?交代了時間,“寒秋”,就是深秋;交代了地點,在橘子洲。看注釋②,橘子洲,風景名勝,在長沙西面的湘江中;交代了人物,詩人。一個人嗎?是的,從“獨”字可以看出。簡簡單單的三句話,交代了時間、人物、地點。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幅畫面,有一條大江叫湘江,江上有一個小島叫橘子洲,洲上站著個毛澤東。(邊描述邊畫出這幅圖的簡筆畫)
好,這是這首詞的第一幅圖,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做“獨立寒秋圖”。這簡短的三句話其實并不符合語法規則,詩歌為了韻律經常倒裝。那么請同學們按照正確的語序,把前三句的大意概括出來。在深秋時節,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凝望著湘江水滾滾北去。詩歌是很講究意境的,我們在翻譯的時候是不是也要很有詩意地表達出來呢?在一個深秋的季節里,橘子洲頭,佇立著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輕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視著滾滾北去的湘江波濤,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頭翻騰的無盡遐思……作者獨自一人,在已經有些寒冷的深秋時節,面對滾滾湘江北去,心情會如何呢?會開心嗎?不會,會顯得有些凄涼,有些沉悶,所以我們在誦讀前三句的時候,就要表現出這種情緒來。我們再來把前三句有感情地朗誦出來。
(湘江秋景圖)
站在橘子洲頭,湘江的風景一覽無遺。那么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先注意動詞“看”,詩人看到什么呢?“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看”字統領下面的詩句,在詩詞中,這個叫做“領字”,一般上下闕都有一個,我們在鑒賞詩歌的時候要注意找出這一類詞,在朗讀的時候呢,因為“看”是領字,所以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鍵字的重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師范讀)
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湘江秋景圖,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幾個問題。1、上闋中描寫了哪些景象?各是怎么描寫的?2、詩人按什么順序來寫的,觀察角度相應的有什么變化?3、哪句詩概述了眼前的秋景?4、這幅湘江秋景圖有什么特點?
明確:上闋中描寫了山、林、江、舸、鷹、魚。山是紅色的,林是染過的,江是碧透的,舸是爭先恐后的,鷹是擊打長空,魚是飛翔淺底。山和林都是放眼望去,是遠眺,屬于遠景;江和舸近在眼前,所以才可以看見江水的碧透,屬于近景。鷹在上空,是仰視,魚在淺底,是俯瞰。整幅畫面按從遠到近,從上到下順序來寫的,而且這段景色的描寫還有特別之處。我們一起來看看,山、林、江和舸、鷹、魚相對比,有什么不一樣?一靜一動,動靜結合。所以,湘江秋景圖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動靜結合給我們展現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畫面。直接回答了我們第三個問題,萬類霜天競自由,萬事萬物在秋光中競相自由地舒展,蓬勃生長。湘江秋景圖給我們總體的感覺,也就是它的特點,同學們可以總結出來了嗎?生機勃發、絢麗多彩、富有活力。
這就是詩人描寫的湘江秋景圖,遠望群山,一層層的樹林經霜變紅,都像染過一樣;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船只爭相行駛。抬頭看,鷹在廣闊的天空里展翅飛翔,低頭看魚在清澈的水里游來游去,萬事萬物都在秋光中競相自由地生活著、生長著。整幅秋景的特點是:絢麗多彩、生機勃勃、充滿生機。
可是一般情況下,秋天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蕭條的、肅殺的,像我們學過很多描寫秋天的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些詩句都顯得即悲又愁。為什么毛澤東筆下的秋景如此絢麗多彩呢?
我們可以聯系當時的背景。1925年,共產黨剛成立4年,革命形勢高漲,人民運動蓬勃發展,使得毛澤東對革命、對未來充滿了豪情壯志。但是如果毛澤東只是一個懦弱的書生,即使革命的形勢再好,他還會有這樣的豪情壯志嗎?不會。古人云:“詩的品評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決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因為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 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境界開闊,氣勢磅礴,充滿豪情。
而且越寫祖國山河的壯麗,就越感到祖國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所以詩人筆鋒一轉,“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面對如此生機勃勃的秋景,詩人不禁發出感慨,悵,惆悵、感慨,誰來主宰著天地萬物的盛衰榮枯呢?其實這里作者有更深一層的含義,詩人由大自然的勝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書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壯志豪情。
我們把整個上闋朗誦一遍,注意詩人三階段的感情變化。從孤零零地站立在橘子洲頭,面對生機勃發的湘江秋景,發出深沉的歷史思索,詩人的感情從悲到喜,再又轉入惆悵。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詩眼,也就是詩歌的中心句。在這里,詩人提出來歷史性的問題,那么在詩歌中詩人有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呢?(有)在哪里?(……)好,我們一起到下闋中去尋找答案。
品讀下闋。(10')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崢嶸歲月,就是指不平凡的歲月;稠是多。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下,這兩句話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上闋主要是寫景,下闋呢要轉入抒情,那么中間……對,中間需要過渡,所以它是個過渡句。在詩詞中,過渡句被稱為過片,同樣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詩人故地重游,自然而然的回憶起以前和同學攜手來游的情景。那詩人回憶起什么了呢?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萬戶侯。很好,憶字也同樣引領下面7句,所以這個憶字也是領字。從詩人的回憶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群“百侶”形象?明確:青春年少,風華正茂;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關心國家命運,富有斗爭精神,蔑視反動統治者的革命青年形象。
這里有幾個詞要注意下。指點江山,指點是指評論,江山指國家大事,激揚文字指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糞土是特殊用,把什么什么當做糞土。這是第三幅圖,崢嶸歲月圖。我們再來看最后一幅,中流擊水圖。據說毛澤東73歲的時候還可以游泳橫渡長江。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詩人在抒發意氣風發之情的時候又情中見景,想起了當年他們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只的事情,可謂融情于景、景中見情。到這里,同學們有沒有找到詩人對“誰主沉浮”的回答?
《沁園春長沙》中的包括詩人在內的“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風華正茂,關心國家命運,富有斗爭精神,正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中流砥柱”。下闕通過寫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藝術地回答了上闕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最后我們來概括下全詞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全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寫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書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我們合起來把全詞朗讀一遍,在下闋的朗讀中注意把同學少年的豪情萬丈、意氣風發表達出來。
七、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
背誦全詞。
總結這首詞的寫作特點,可以從語言表現力、情與景的關系、寫作手法等方面來分析。
完成課后練習。
楊越婷
[《沁園春長沙》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