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第五單元《六國論》第一課時學案
組題:王芳 日期:5月5日 審核:
【學習目標】:
一.體會蘇洵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始終圍繞中心論點不蔓不枝地展開論述的方法。
三.掌握第一、二段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正確譯文。
【學習難點】
一.在閱讀方面,理解作者的論證思路,體會其嚴密的邏輯性是要點。
二.在基礎知識方面,對一些句子的翻譯是難點。
導讀:
一、 介紹作者:
蘇洵,字________,號老泉,四川眉山人,________著名散文家,據說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帶領兒子________ 、________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幾策》2篇、《權書》10篇、《衡論》10篇)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賞識這些文章,認為可以與賈誼、劉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振。后人因其子蘇軾、蘇轍都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三人合稱“________”,均列入“________ ”。著有________,本文選自________。《權書》都是評論政治和歷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
二、 介紹背景:
六國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蘇洵抓住“弊在賂秦“這一點來論證,是為其針砭現實服務的。
北宋建國后一百年間,北宋與契丹、西夏大小六十余戰,敗多勝少。到北宋中期,政治腐敗,軍事無能,外交軟弱。契丹攻宋,直逼澶州城,威脅宋都,寇準力主抗遼,宋打了勝仗,但北宋最高統治者卻屈辱求和,與之訂立“澶淵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納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向西夏納銀十萬兩,絹十萬匹,茶三萬斤。這樣賄賂的結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北宋的這種輸幣、納貢求和的辦法,與“六國”賂秦而求一夕安寢的政策極為相似。所以,蘇洵以“六國破滅之道”來進行諷諫,希望北宋統治者改弦更張,勿蹈覆轍。
三、 釋題:
六國論:六國破滅之論,這是一篇史論。敘述評價歷史事實,總結歷史教訓,諷喻時政。
導學:
四、 讀課文,并給下列字注音:
賂( ) 邑( ) 厥( ) 暴( )露 芥( ) 嬴( ) 洎( )
殆( ) 勝負之數( ) 下咽( ) 為( )國者 洵( ) 誅( )
五、 本文是史論(議論文),再讀課文,找出論點及分論點;并分析本文結構:
1、 論點:
2、 分論點:
3、結構:可分為____部分,第一部分為第____段,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為____段,圍繞中心論點,論證兩個分論點--“ ”、“ ”;第三部分為____段,總結六國破滅之教訓,勸諭當朝統治者“ ”。
導思:
六、研習第一段:
1、朗讀第一自然段
2、落實重要詞句,解釋加點的重點字詞并翻譯整個句子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2.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3. 不賂者以賂者喪
○4.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3、問: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背誦第一自然段。
七、研習第二段:
1、朗讀第二段。
2、解釋加點的重點字詞并翻譯整個句子 。
○1.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2.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4.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5.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6.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7.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8.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3、提問: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問:本段從哪幾個方面說明賂秦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問:本段的中心內容,印證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話?
6、背誦第二自然段。
八、小結:
文章開篇直接點出 ,緊接著分析 的原因:一是 ;一是 , 。所以追根結底:弊在賂秦。
導練:
1、背誦第一二段。
2、完成課后練習。
王芳
[高二語文第五單元《六國論》第一課時學案]相關文章:
1.六國論第二課時教案
5.觀潮第一課時教案
6.六國論名師教案
8.六國論優秀教案
9.六國論的原文翻譯
10.《六國論》文言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