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孔子憑什么名垂千古?

發布時間:2016-5-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丁啟陣

對于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學派的思想與價值,人們盡可以見仁見智,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評判。但是,說孔子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歷史文化人物之一,恐怕不會有什么異議。國外有個著名的“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排行榜,孔子位居第四位,位于耶穌、牛頓、默罕默德之后,釋迦牟尼、愛因斯坦、馬克思等之前。具體排列順序,可能見仁見智。但是,孔子名列其中甚至前茅,贊同的一定不在少數。

那么,孔子究竟憑什么成為國際級歷史人物的呢?

我國古代有一種說法,一個人要想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有三條渠道,依次是:立德,立功,立言。簡單地說,就是:道德修養特別高尚,受到世人的敬仰,成為時代、世代的楷模;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做出卓越成就,惠及家國民眾;使用語言文字,創作出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影響深遠的作品,包括文藝、學術、科技等類別的作品。此所謂“三不朽”。

比照“三不朽”標準,我們會發現,孔子其實哪一條也不太符合。先說立德,孔子雖然說過很多漂亮話,“仁義”“忠恕”“孝悌”“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君子固窮”,等等。但是,付諸實施的似乎并不多。實際上,孔子身上瑕疵不少。他罵人很難聽(最有名的是罵一個叫宰我的學生“朽木”“糞土”),還殺過人(有齊國一批演員,魯國大夫少正卯);學生們身處險境時,不去積極想辦法解決,卻在那里彈琴唱歌(所謂弦歌不絕),自得其樂;對馬屁精學生顏回贊不絕口、時刻回護,對敢于批評自己的學生子貢、子路等人,盡管他們才是光大孔門、有益諸侯的干才,但還是時加貶斥,毫不留情。再說立功,孔子做過幾年魯國執政大臣的管家,也做過幾年魯國的大夫,干過幾件算得漂亮的事情。但是,時間不長,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流浪,教書。同時,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魯國不過是偏居一隅的弱小諸侯國,孔子幾年的努力工作,影響不大,受惠的人不多。總之,孔子的功勞,相當有限。最后說立言。沒錯,孔子是吃開口飯的,他說過不少話,也編寫過一些著作。但是,《論語》里邊的那些“子曰”,多是口水,既無體系,亦乏深度。他的寫作,用他自己的話說,都是“述而不作”,缺乏創新,編著而已。被當作孔子代表作并成為儒家經典的《春秋》,字數實在太少,且毫無文采,意思也沒有說明白--當然,因此被后人吹捧為“微言大義”。孔子不像老子、莊子、孟子,都有明確屬于自己的、體系完整的專著。可見,立言方面,孔子做得也并不出色。

我認為,孔子之所以成為國際級歷史文化人物,主要有如下六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日常道理,通俗易懂。有人把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的思想方法歸納為“實踐理性”,即把理性引導貫徹在日常現實世間生活、倫理情感和政治觀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李澤厚《美的歷程》三一)。誠哉斯言。孔子其實沒有講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他所說的話,沒有幾個專業術語,沒有什么邏輯性,沒有多少專業知識。常識,加上語言淺顯、生動,這是《論語》令人百讀不厭的奧秘所在,是孔子言行廣為人知的奧秘所在,也是孔子令人感到可愛可敬的奧秘所在。

其次是,開門辦學,學生眾多。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及其死后的兩千多年,通訊技術一直很落后,信息傳遞基本靠腿走、口說、手寫。因此,師生傳承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不像今天,網絡時代,開個博客、微博,不經意間寫篇文章、發條信息,就可能不脛而走,粉絲無數,天下皆知。孔子一生,因為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收徒教書,“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史記孔子世家》)。這些弟子,尤其是其中日后有出息或繼續從事教學活動的弟子,如子貢和曾參,就是孔子名聲最好的傳播者、宣傳員。換句話說,孔子擁有一支非常強大的宣傳隊伍。

再次是,生活內容,生動有趣。人類都有聽故事、看戲劇的愛好,都有偏愛聽、看貼近現實生活的故事和戲劇的特點,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事物都懷有濃厚的好奇心,對長篇大論都抱有敬而遠之的態度,對似是而非的格言錦句都有傳抄引用闡釋一番的習慣……孔子及其弟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懂得這類道理并加以充分利用的群體(自稱是孔子私淑弟子的孟子不太懂這些道理,寫起文章來滔滔不絕,令人生厭)。區區一萬多字的《論語》里,有吃喝,有游玩,有男女,有緋聞,有格言錦句。誰能不喜歡讀這樣的書?誰能不喜歡過那樣的生活?誰能不喜歡上那樣的師生群體?孔子集團,是一個很有趣的集團,有點像走村串巷的民間藝人組織。

再次是,周游列國,經歷坎坷。嫉妒之心,人皆有之;紅眼之病,人皆患之。倘若孔子一生,心想事成,在魯國穩坐宰相之位,成為季孫氏、叔孫氏那樣的執政者;到齊國之后,受到齊景公的禮遇和重用,取代晏嬰成為宰相,輔助齊景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我敢肯定,他充其量也就是晏嬰那樣的人物,一代名相而已。生前過得很富足,羨慕的人很多,但是死后景仰的人寥寥。“萬世師表”、祠廟遍地、家族綿延兩千年香火不絕、成為國際級歷史文化人物,那是沒有可能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句云“古來圣賢皆寂寞”,其實,生前寂寞是圣賢日后成名必須付出的代價。孔子生前周游列國十余年,四處碰壁,“累累如喪家之狗”,就是他日后繞開人皆有之的嫉妒心而成為圣人的代價。

再次是,史家講述,廣而告之。酒香也怕巷子深。孔子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物,在那個圖書出版、保存、流傳都極為不易的時代,所有的故事都可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歸于寂滅。當年享有盛名的楊朱,就是一個例子。一切人物,要想不寂滅,都端賴于史家的記載,廣而告之。孔子是幸運的,有《孔子家語》、《史記》(包括《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傳》)等著作,記載了他的許多故事。這其中,司馬遷的《孔子世家》,居功闕偉。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終生追求。我讀《論語》,孔子的許多漂亮話,都如浮云散去。但是,有兩句話,令我感動:一句是“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另一句是“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我認為,這兩句話,是孔子精神的精髓所在。有了這兩句話,孔子就足以成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勵志榜樣。孔子的偉大,不在于他是一個絮絮叨叨的說教者,而在于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生榜樣。

[孔子憑什么名垂千古?]相關文章:

1.孔子學院論文

2.《孔子拜師》課件

3.孔子拜師教案

4.論語孔子語錄

5.孔子的教育名言

6.孔子論語孔子經典語錄

7.孔子語錄原文翻譯

8.孔子名言100句

9.孔子游春教案

10.孔子名言6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