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學科。而正是它的人文性,決定了它擁有其他學科所沒有的藝術性。因此作為課堂中教與學媒介的語言,與語文課堂的效果有密切的聯系。高水平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應該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還能使學生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關鍵詞】語文課堂;語言藝術;規范性;啟發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勵性
語文所具有人文性決定了它擁有別的學科很難具備的藝術特點。而語言又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 所以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 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知識和道德修養,還應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課堂教學用語。因為高水平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且還能使學生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教師只注重教育教學技巧的探討與改進,而忽略了語文教學中語言的精心組織和優化設計。語文課堂因此也變得沉悶死板,還出現了許多影響教學效果的現象,如長篇大論、繁冗拖沓、陳詞濫調、照本宣科等。這說明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師生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的效率。在教學中,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因此,我認為在語文課堂運用語言時,應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啟發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勵性等特征。
1.課堂語言的規范性
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使用規范的普通話傳遞信息,表達感情,使學生體會到漢語的優美、動聽、富有表現力,從而學習普通話。在日常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使用夾雜著方言的語言教學,甚至不能使用普通話教學。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對語音把握不準,無法欣賞到文學作品的意蘊等不良后果,這勢必會降低課堂的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讀音準確無誤,沒有語病和口頭禪。語言的規范是使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主要保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尤其是應當注意課堂語言的純潔性,力求達到清晰、簡潔、嚴謹,避免不規范的語言出現,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2.課堂語言的啟發性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繼誘導。”思維規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從驚奇和疑問開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啟發性的語言,創設問題的情境去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去打開學生思維的門戶,用語言把學生的心點亮。為此,教師課前要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如講授小說中的人物與環境的關系,應當以人物為主體,采用以“境”顯人的啟發手段。教學《祝福》,應從祥林嫂反復念叨“我真傻”上,啟發引導學生認識祥林嫂傻在哪里,要啟發學生從自然界的狼吃掉阿毛,進一步聯想到封建的社會習慣勢力的“狼”吞噬了祥林嫂。
3.課堂語言的形象性
在教學中還需要教師重視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生活,獲得生命化感悟。因此教師應把教學內容及其形象融為一體,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解釋深刻的語文概念,以激發學生的想象。運用恰當生動比喻、擬人、夸張的語言,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淵博的知識教給學生豐富的語文素養,以便引起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也獲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如著名的學者魯迅講課,用農民討媳婦不要“杏臉柳腰”,“弱不禁風”的“美人”,而要“腰臂圓壯、臉色紅潤”的勞動姑娘這個生動形象的事例,來闡明“美的階級性”這一抽象的理論問題。可以說,語言的形象性是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活力之所在,而且也正是它才使語文課堂放射出異彩。
4.課堂語言的趣味性
實踐證明人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學習效率是最佳的,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中,教師不僅要正確駕馭好課堂語言,還需盡量使用生動有趣、幽默的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的呆板、枯燥,使學生能從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樂趣。有趣、幽默的課堂語言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情緒,還可以融洽師生的關系,有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知識的理解。因此一名好的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與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佳聯、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等等,按照教學需要把它們引入課堂,調動自如,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記憶學到的知識。
但是要注意的是,課堂語言的幽默應和教師深刻的見解、教學內容結伴而行,要與無聊的耍貧嘴區分開,不能人為的穿插一些與教學無關的笑料,更不能濫用,這樣就起到極大的負面影響,物極必反。所以語文課堂語言的趣味性在運用中要講究一個“度”,這樣才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獲得知識的愉悅。
5.課堂語言的激勵性
心理因素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他們自尊心很強,但也特別敏感和脆弱。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善于察言觀色,洞察學生的心靈,掌握學生的心理,不管是傳授知識,還是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也不管是評價學生,還是批評學生,都要特別注意講究語言藝術。對學生要以正面鼓勵為主,少批評,多表揚,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任何時間都不能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評也要充滿鼓勵性。如教師在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對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時,教師的一句“你真棒”,會使學生的信心大增。又如當學生的回答與正確答案相去甚遠時,教師不能簡單、粗暴的批評學生,這樣會使學生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這時教師應該親切和藹地對他說:“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與這個問題的正確思路稍有出入,換一個角度想想,或許會有新發現的。”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給了學生重新思考的信心。學生只有在寬松、高興,不斷獲得鼓勵的環境之中,思維才能變得活躍,解決問題才會標新立異。
另外要注意的是,激勵性的語言應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問題的難易程度等科學地進行激勵,不能對于每個學生回答了任何一個極為簡單的問題就給予一些“隆重”的夸獎。名義上是進行賞識教育、鼓勵教育,可實際上這種缺乏深層次指導的表揚學生會聽膩,也表現了教師的虛偽,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勵的作用。
總之,好的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應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生命力的。一個嚴肅而敬業的教師,應該像詩人那樣遣詞造句,挖掘“語言的金子”,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逐步達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課,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熟練掌握語文教學語言運用技巧和藝術。
參考文獻
[1] 陶傳貴。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J]。文教資料,2005,32122-123
[2] 駱小蘭。教師語言的藝術[J]。文教資料,2005,347
李真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人教版 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3.生物課堂教學論文
4.小學課堂教學論文
5.課堂教學論文
7.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8.語文的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