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文題
2、讀---讀準字音,讀出句讀,把握感情基調
3、掌握重點詞語、特殊句式
4、掌握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由“世外桃源”導入,并釋題。------------計劃2分鐘
桃源----桃園(辨析理解)
二、走近作者,你對陶淵明了解多少呢?(提前布置預習) -計劃3分鐘
預設:
陶淵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潛,別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生活在東晉的分裂崩亡時期和晉末的換代之際,社會矛盾尖銳,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對東晉的黑暗現實不滿而歸隱,一生好酒,常設酒宴客。
三、讀---讀音、句讀、感情基調(給予準確的評價、恰當的鼓勵)計劃12分鐘
1、全班齊讀,自我評價。
2、教師范讀,同學們評價。
3、分組讀,其它組評價。
4、學生個人主動讀,同學們評價。
預設:為(wèi)(wéi) 夾(jiā) 數(shuò) 陌(mò) 要(yāo) 語(yù) 詣(yì) 驥(jì) 咸(xián)
四、重點詞語的理解(提前布置預習)------ ---計劃10分鐘
1、指出下列標記詞語的古今意義
阡陌交通(古義: 互相通達 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芳草鮮美(古義: 花 今義:芳香 )
芳草鮮美(古義: 鮮艷美麗 今義:羹味道美 )
咸來問訊(古義: 都 今義、鹽味 )
咸來問訊(古義: 訊問消息 今義:調查、訊 問 )
妻子邑人(古義: 妻子和兒女子單 今義:男子的配偶 )
來此絕境(古義: 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 沒有出路的境地
與外人間隔(古義: 隔斷、隔絕 今義: 距離 )
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 條件關系關聯詞,不管 )
便扶向路(古義:沿著 今義: 攜扶、攙扶 )
便扶向路(古義:原先 今義: 朝著 )
處處志之(古義: 作標記 今義: 志向、意志 )
尋病終(古義: 不久 今義: 找 )
延至其家(古義: 邀請 今義: 延長 )
此中人語云(古義: 說 今義: 云朵 )
緣溪行(古義: 沿著 今義: 緣分 )
欲窮其林(古義:走到。。。的盡頭 今義:貧窮 )
便得一山(古義: 看到 今義: 得到 )
才通人(古義:僅僅 今義: 剛剛、 剛才 )
豁然開朗(古義:開闊明亮 今義: 個性、舉止大方 )
悉如外人(古義: 完全 今義: 熟悉 )
辭去(古義:告辭離開 今義: 辭掉工作 )
五、本文有兩個通假字,請找出來,并解釋。
具答復之( 同“俱”,一一,全部,詳盡); 便要還家 (同“邀”,邀請)
六、分小組思考討論,完成下列練習-----小組內分工合作,限時10分鐘
1、“此中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你認為漁人給桃花源中人說了些什么?桃花源中人嘆惋什么?
預設:
漁人可能告訴桃花源中人: 桃花源中人可能:
⑴外面朝代的更替與頻繁的戰亂 ⑴為外面人們的痛苦生活而嘆
⑵晉代的苛捐雜稅使人民流離失所 ⑵為外面的社會黑暗而嘆
⑶自己的經歷及家庭情況 ⑶為自己的幸運而嘆
⑷ 外面的人情風俗、生活習慣 ⑷為自己孤陋寡聞而嘆
⑸外面的社會、政治制度 ⑸為時光的易逝而嘆
⑹ 外面的生活、生產水平 ⑹為自己落后的生產水平而嘆
⑺.。。。。。 ⑺為漁人的人生經歷而嘆
⑻.。。。。。
2、桃花源中的生活如此充滿詩情畫意,沒有戰爭,沒有賦稅,漁人為什么還要離開?
預設:
⑴家鄉情結,這里再美,可不是自己的家鄉 ⑵掛念家中親人,怕親人擔憂
⑶長期作客,心中不安 ⑷ 欲告知太守,邀功請賞
⑸欲將家人帶來,共同享福 ⑹欲將同郡的人帶來,共同享福
⑺
3、“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中人為何要如此說?
預設:
⑴怕外面的人去打擾他們平靜的生活 ⑵怕外面的戰爭波及桃花源
⑶怕被趕出桃花源 ⑷怕給他們加賦稅
⑸.。。。。。
4、“處處志之”卻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作者這樣安排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預設:暗示桃花源這種人人勞作、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戰亂,生活安定,民風淳樸的理想的生活,在當時的社會是找不到的,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只能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
七、課后作業
1、漁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訴了外面的人,你對此怎么看?
2、作者在這個虛構的故事里,用了劉子驥這個真名真姓,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人,有什么作用?
3、假如太守找到了桃花源,結果會如何?
4、你愿不愿意在桃花源中生活,為什么?
鄒愛洪
[《桃花源記》教案設計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語文版小學課件
6.八年級下地理教案設計